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大数据的含义及其特征
大数据( big data) ,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来处理和分析,无法在合理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去进行有效管理,无法在短时间内转换成有价值的决策资讯。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不同的学者或机构对于大数据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却存在这样一种共识,即: 大数据不仅仅是蕴藏巨大价值的海量数据资源,更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技术工具。

根据大数据的定义,我们不难归纳出其特征: 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
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 ,即人们常说的“四V”特征。

从大数据巨大的数据价值来看,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将能够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形成更为完善的决策。

随着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其意义价值日益突显。

二、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 一) 把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
高校学生工作一般包括教育、管理、安全稳定和党团建设等方面。

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保证学生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则常常被忽略。

部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或是由于缺乏对把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之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必要清醒认识,选择把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 或是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选择忽视把控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工作,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

这种在认识和工作方法上的匮乏,在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迎来了改善的契机。

高校通过对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将切实增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大数据意识,提
高其运用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把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例如:高校针
对性地开展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培训课程,通过演示实际的大数据分析案例,重点宣讲大数据思维的培养,大数据对于学生工作的价值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工作应用等,使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大数据分析的真实价值,掌握如何使用大数据及其相关
技术解决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工作的新形
势。

(二)开展舆情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资源是海量的,理论上一个学校可以收集学生所有的数据资源,如学生个人信息、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甚至包括社交、日志信息等各种网络资源。

基于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进一步分析并深度挖掘其关键信息,时刻掌握大学生对于某个热点问题或事态的舆情,以更好的判断和预测其态度或行为倾向,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参照常用的态度测量法五点法,把学生对于某个事件的态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两端为极端态度,中间为中性态度,具体分为最反对、反对、无所谓、赞成、最赞成,其相应的分值为—2、—1、0、1、2。

根据评论、留言等信息的表述将其分别归为五个等
级,分别计算并汇总每个等级下的分数。

这样通过统计处理将全部项目的分数综合起来,便可得到学生对于某个事件的态度分数,由此分数便可推断学生群体对于事件的态度。

针对其态度或行为倾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确引导,使之朝着良好的期望方向发展。

(三)开展个性化学习
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校园,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革,逃课去“淘课”的现象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事实。

诚然,传统大学课堂能够给学生
提供的知识滋养并未消减半分,但是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互联网课堂的便捷和高效,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漠,进而选择拥抱互联网,
寻求基于学习过程数据化的个性化学习和辅导。

这是大数据时代赋予知识学习者更多样化和
个性化的选择,俨然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变革趋势,应当引起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
足够重视。

针对这样一种尴尬的教育局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大胆利用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在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辨别不同学生学习数据的差异,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加强教育及其管理的针对性与精准性,更好地践行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
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

例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数据中心,将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课业成绩等信息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分析,区别不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偏好和学习方法等,并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辅导方案,针对性地减轻部分学生的学
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进而改善整个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的意义。

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搭建学生教育管理数据平台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数据,没有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也就谈不上大
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

目前,众多高校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教育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但大多相对隔离,局限于部门内部管理使用,没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同时,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面往往缺乏规范,数据庞杂,不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因此,
高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协调并集成高校内部诸如图书馆、后勤管理部门、
教务处、科研处等与学生息息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整合学生相关的所有信息,搭建一个系
统的教育管理数据收集平台,形成一个全校范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数据库,以保证及时全
面地收集、更新和共享所有学生的所有数据,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各项情况。

(二)建设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
大数据时代,在各行各业,与其说是大数据创造了价值,不如说是大数据思维触发了新的价值增长。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探求数据价值,其关键同样在于拥有大数据思维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人。

然而,在现实的高校学
生教育管理队伍中,同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的教师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需要组建具有大
数据分析能力的教育管理团队。

在团队中,通过引入大数据相关的特定培训项目,帮助队伍中的成员树立大数据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学生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提炼,从能力层面上掌握在
学生教育管理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三)完善大数据管理和使用规范
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前提在于基础数据的采集。

目前,学生相关基础数据体量庞大,种类繁多,且散落于不同的机构和部门。

在各部门分散采集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标准的不统一,势必导致最终数据的杂乱无章,不利于进一步的汇总和分析,进而无法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大数据的广泛使用同样可能导致学生隐私信息的泄露,威胁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在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高校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和使用规范,统一数据标准,确保各部门数据的
无缝衔接,以便于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规范数据采集的流程和使用的范围与权限,从制度上确保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