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小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花和尚鲁智深的故事按规定和尚是不能喝酒的,但鲁智深喜欢喝酒,很难忍得住。
一次喝了酒撒起酒疯,几十个人都按不住他。
第二次喝酒,他的祸闯大了,把山腰的亭子和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长老没法再原谅他了。
长老说:“我这里不能留你了,我介绍你去东京大相国寺,我师弟在那儿当长老,他会安排你的。
”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酸枣门外看守菜园。
这差事正适合鲁智深,因为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
但流氓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把新来的和尚扔进粪坑里,给他一个下马威。
流氓们拿着礼品,假惺惺对鲁智深说:“我们是街坊邻居,特来祝贺的。
”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
领头的流氓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
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嗖嗖两脚,张三和李四就掉进粪坑里游起泳来,这粪坑太深了。
鲁智深哈哈大笑,“先把他们拉上来洗一洗,再来说话。
”流氓们七手八脚救起张三和李四,他俩洗去满身臭屎,换上同伴的衣服。
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流氓们屁滚尿流地回去了。
第二天他们杀了猪买了酒,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好高兴。
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
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
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
”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纹身(所以他叫“花和尚”)。
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柳树连根拔起!众人全都拜倒在地,一边嚷嚷着:“师父不是人!”“我不是人是什么?”“师父若不是天上的罗汉,哪来这样的神力!”从此这些人对鲁智深崇拜极了,每天拿酒菜来款待鲁智深。
鲁智深酒后兴起就为大家表演拳术,他的拳带着醉意,就是现在的鲁智深醉拳。
又过了几天,鲁智深想:“老是吃人家的,多不好意思。
”于是他也准备了酒菜回请众人。
众人吃得高兴,有的提议:“见过师父打拳,没见师父使兵器,能让我们开开眼吗?”鲁智深说:“行,把我的禅杖扛出来吧。
”鲁智深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
鲁智深拿在手里舞动起来,越舞越快,密密层层,风雨不透。
这时候从矮墙外传来喝彩声。
此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
从这一天开始,林冲和鲁智深意气相投,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来到东京大相国寺,智清只是派他到郊外看守菜园。
鲁智深在菜园习武,倒把垂杨柳,结识了禁军教头林冲,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应了“遇林而起”。
后林冲遭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鲁智深离开东京一路护送,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
重新过起流亡生活。
后来结识了武松,与武松一起攻打二龙山,做了二龙山寨主,应了“遇山而富”。
后来,随武松一起投奔了水泊梁山,当了梁山的头领,应了“遇水而兴”。
再后来,随宋江招安,应了“遇江而止”。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在万松林活捉夏侯成,应了“逢夏而擒”。
鲁智深与武松一起生擒方腊,应了“遇腊而执”。
大功告成后,武松、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一日,钱塘江大潮来临,钱塘江大潮总是准时来的,所以又称潮信。
鲁智深是甘肃人,没有见过潮信,便去观潮。
潮信刚至,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
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
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
”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
”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
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
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
烦与俺烧桶汤来.”武松的故事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父母死得早,他是卖炊饼的哥哥抚养大的。
奇怪的是,武松长得高高大大的,哥哥武大郎却十分矮小,外号叫"三寸钉"。
武松个子大力气也大,一次喝醉酒时,一拳把人家打得不省人事。
他以为出人命了,慌慌张张离家避难,在小旋风柴进庄上住了一年多。
后来听说那人没死,武松这才放下心来,告别柴大官人动身回家。
武松提着哨棒在路上走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走得又饿又渴,望见前面有个酒店,门口挑出一面旗子,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叫店主人快端上酒菜。
店主人便切了一大盘牛肉,倒了一碗酒。
武松喝下这碗酒,称赞道:"不错,再来一碗。
"店主人就又倒了一碗。
但倒了第三碗后,再不肯倒了。
店主人说:"客官,你没见门外旗子上写的?我这酒很厉害,喝到三碗非醉不可,就过不去前面的山冈,所以叫'三碗不过冈'。
"武松说:"别废话,我喝一碗给你一碗钱,你只管倒酒!"于是左一碗右一碗,武松足足喝了十八碗酒,这才抓起哨棒出了店门。
刚走几步,店主人追出来,"客官,你要过冈么?这景阳冈有老虎伤人,官府出了告示,要行人结伙成队,只有在中午时间才能过冈。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座景阳冈走过一二十趟了,从没听说有什么老虎。
你大概是想留我住店,才编出个老虎来吓唬我的吧?"武松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
这时红日渐渐西沉。
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来,见有一个破庙,庙门上贴着官府的告示,近前一看,才知道店主人没说谎。
可是,再回去吧,会被人家嘲笑的。
"怕什么,"他对自己说,"就算有老虎,今天也不一定让我碰上。
"往前再走,天黑了下来。
肚里的十八碗酒开始发作,武松走路摇摇晃晃。
走到乱树林边,他撑不住了,就在一块大青石上躺下来。
刚要睡,忽然起了狂风,狂风过后,乱树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头斑斓猛虎!武松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下,赶紧将哨棒抓到手里。
那老虎好容易等到这一餐,恶狠狠从半空中扑过来。
武松这一惊,喝下的酒全变成冷汗冒了出来。
他急忙一闪,闪到老虎的背后。
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躲过。
接着那铁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扫过来,还是没碰到武松。
原来这一扑、一掀、一扫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落了空,气势也就去了一半了。
轮到武松发威了,他举起哨棒用全力劈过去,啪!谁知打在树枝上,哨棒断成两截。
老虎又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
武松两只手用力按住虎头,一边往老虎的脸上、眼睛里乱踢。
老虎痛得咆哮起来,爪子刨出一个土坑。
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渐渐的使尽了力气。
这时武松腾出右手,铁锤一般在老虎头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见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来,再也动弹不得,只剩喘气了。
武松怕老虎没死,捡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气也没了。
武松自己的手脚也软了,在青石上坐了一会儿,慢慢地走下冈去。
走了不到半里路,只见枯草中又钻出两只老虎!武松想:这回完了。
没想到两只老虎站了起来,原来是穿着虎皮衣的两个猎户。
猎户们很吃惊,怎么竟有人敢在夜晚独自过冈。
武松就把打虎的事说了一遍。
两个猎户怎么也不信,直到亲眼看见死老虎。
武松成了声震八方的打虎英雄。
众人给他披红挂彩,抬着他,也抬着老虎,在街上游行。
男女老少人挤人,都来看武松看老虎,好热闹。
游行队伍来到县衙门,县官很高兴,把大户们凑集的赏钱一千贯发给武松。
武松却不肯领赏,说:"我打老虎不过是碰巧了,那些猎户更辛苦,为了这个畜生老是被官府责罚,就把赏钱分给他们吧。
"县官见武松这样忠厚,有心栽培他,就让他在衙门里做了一名都头,跟现在的警官差不多。
真假李逵这一天,李逵和梁山兄弟朱富吃了早饭后,趁着天还没有大亮,便手提朴刀,背了包裹,径投山间小路而去。
朱富在后面喊道:“不要走小路! 近日山中有猛虎伤人,又有劫路的盗贼,还是走山间的大路好。
”李逵笑道:“天下好汉,闻俺之名,无不惧怕。
我却怕什么拦路的毛贼,伤人的猛虎!”说完大步而去。
李逵归心似箭,迈开脚步,大步走去。
走着走着,只见前面闪出一片松林,烟笼雾锁,十分险恶。
李逵是个胆大粗豪之人,根本不觉害怕,直走进去。
突然,一个大汉从树上跳下,暴喝一声:“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伤了性命!”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只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
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
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拦路抢劫!”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
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
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冒名打劫,罪实难容。
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
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
”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这汉子贼眼看了看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办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
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
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
”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
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