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

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

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通过对元曲的初步研究,确定仍在山东聊城方言中使用的元曲词语,解释其含义,并且举聊城方言的例子为证,为聊城方言的深入研究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标签:戏剧元曲聊城方言古代一、引言戏剧是中国中古时代文学样式的代表,萌于唐宋,兴盛于元代。

它根植于民间,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它的语言丰富多彩,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口语面貌。

但是由于它不被当时的正统文人重视,对它的研究较少。

本文把元曲与聊城方言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研究。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消亡而消亡。

元代早已灭亡,元曲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元曲中使用过的词语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不少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的词义、词性都没有变化,这反映了语言的继承性和稳固性。

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归纳研究,对方言词的来源、变化轨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依据的元曲,以元代杂剧为主,偶有元散套、小令。

先找出它的出处、释义,然后以今天的聊城方言的用例互相印证。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列出的某些聊城方言词在山东其它地区也流行。

二、元曲中的聊城方言例释1.汉子《墙头马上》四[醉春风]白:“这个汉子不达时务,你这里立地,我家去也。

”《合汗衫》一[混江龍]白:“兀那汉子,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什么倒在这大雪里?你说一遍,老夫是听咱。

”汉子:成年男子之谓。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这是谁家的汉子?在这里割麦子。

2.好生《双赴梦》三[耍孩儿]:“直取了汗上才还国,不杀了贼臣不讲和。

若是都拿了,好生的将护,省可里拖磨。

”《单刀会》四[搅筝琶]:“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好生:好好的。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你好生照看你妹妹。

3.耗散《范张鸡黍》三[后庭花]:“可惜耗散了风云气,沉埋了经济手。

”《儿女团圆》二[南吕一枝花]:“这些时典卖了我些南亩田,耗散了中庭麦。

”耗散:耗损、耗费。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3)快把这些东西都包起来,免得耗散了。

4.合气《东坡梦》一[后庭花]:“多谢学士,师父合气了。

那学士老爷说道:有酒有肉我便吃,无酒无肉我回舟中去也。

”《潇湘雨》四[笑和尚]白:“怎么我这眼连跳又跳的?想是老夫人又来合气了。

”合气:斗气、惹气。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4)自己玩自己的,不要跟他合气。

5.合该《冤家债主》一[仙吕点将唇]:“浊骨凡胎,递生人海,三十载,也是我缘分合该。

”《飞刀对箭》四、白:“你赖他的功劳,本合该斩首,饶你顶上一刀。

”合该:应该,理应如此。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5)这也合该那家伙倒霉。

6.荷包《黄粱梦》一[后庭花]白:“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

”《举案齐眉》一[胜葫芦]白:”这马舍得官,是他荷包儿盛着的。

”荷包:随身携带的小口袋,也可以指缝在身上的小口袋。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6)他荷包里装的全是钱。

7.黑阁落《荐福碑》一[鹊踏枝]:“我左右来无一个去处,天也!则索黑阁落里韫匣藏诸。

”《西厢记》二本三折[乔牌儿]:“老夫转关儿没定夺,哑谜儿怎猜破,黑阁落甜话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

”黑阁落:房屋等角落的黑暗处。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7)你看,那间房子黑阁落里有什么?现在多写作“旮旯”,意思完全相同。

8.忽的《金线池》三[普天乐]:“说什么人欢庆,引得些鸳鸯儿交头和鸣;忽的见了,愠的面赤,兜得心痛。

”《丽春堂》一[胜葫芦]:“忽的呵弓开秋月,扑的呵箭飞金电,脱的呵马过似飞熊。

”忽的:忽然、突然。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8)我们正走着,忽的从旁边的树丛里窜出来一条狗。

9.囫囵《青衫泪》三《梅花酒》:“那单来正昏睡,囫囵课你拿只,江茶引我抬起。

”《燕青博鱼》二[醉扶归]:“把我这设口样囫囵的浅盆,可早是打一条通长莹。

”囫囵:整个儿。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9)他把一只鸡囫囵个的吞下去了。

10.胡乱《窦娥冤》四[乔牌儿]:“则见他疑心儿胡乱猜。

”《对玉梳》二[滚绣球]白:“孩儿,胡乱留下柳茂英,得些钱钞,等咱做些盘缠。

”胡乱:随便。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0)他胡乱吃了几口饭,便去工作了。

11.胡缠《风光好》四[哨遍]:“(陶谷云:)我那里见你来?休得胡缠!”《留鞋记》四[太平令]:“唬得我手脚儿兢兢战战,魂魄灵怎敢胡缠?”胡缠:无理纠缠。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也说成胡搅蛮缠。

如:(11)你已经没有希望了,不要在这里胡缠了。

12.花花太岁《望江亭》二、诗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事无对;普天无处不闻名,则我是权豪势宦扬衙内。

”《燕青博鱼》一、诗云:“花花太岁我为最,浪子丧门事无对;满城百姓尽闻名,唤做有权有势扬衙内。

”花花太岁:“太岁”本指木星,古人认为它是凶星。

花花太岁比喻那些不务正业、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2)那帮家伙就是花花太岁,什么坏事都干。

13.画卯《勘头巾》二[牧羊关]白:“与你一个假限,休来衙门画卯。

”《还牢末》一[天下乐]:“我画卯呵来的早,他请太医直这般迟。

”画卯:古代官署规定卯时(上午五到七时)上班签到,酉时(下午五到七时)签退,称之为“画卯”“画酉”。

现在聊城方言多用来指到单位或其他地方报到,有时也指到某一个地方逗留一小会就回来。

聊城方言也说“点卯”。

如:(13)我到那儿画个卯就回来。

14.话靶《酷寒亭》一[赚煞尾]:“但见的都将你做话靶。

”《红梨花》一[后庭花]:“争奈我是女孩儿家,做这一场话靶,可不的被傍人活笑杀。

”话靶:即话把(话吧),话柄。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别让人抓住话靶。

聊城方言的话靶还有“话题”的意思。

如:(14)不要接我的话靶!15.怀耽《虎头牌》三[搅筝琶]白:“俺两口儿岁不会十月怀耽,也会三年乳哺,也会煨干就湿,咽苦吐甘,可怎生免他顶上一刀。

”《赵氏孤儿》五[幺篇]:“你则那三年乳哺会无旷,可不胜怀耽十月时光?”怀耽:怀胎、怀孕。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聊城方言也说“怀带”,与“怀耽”一音之转。

如:(15)她已经怀耽六个月了,还下地干活。

16.犇《三战吕布》一白:“画戟金冠战马犇,征袍铠甲带狮蛮。

”《陈仓路》楔[幺篇]:“我这里耀武扬威战马犇,杀的他上岭登山下水滩。

”犇:奔,指牲口狂奔。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6)他们家的牛犇了。

17.黄花女儿《窦娥冤》一[赚杀]白:“这歪刺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

”黄花女儿:处女。

或者说黄花闺女。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7)别看人家是黄花女儿,她可能干啦。

18.豁地《拜月亭》一[后庭花]:“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地离了座位,悄地低了咽头,藴地红了面皮。

”《单鞭夺槊》一[混江龍]:“他可也几会见忽的旗展,豁地门开。

”豁地:忽然的,突然地,指动作迅速突然。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8)那狗豁地从旁边窜出来。

19.积攒《怨家债主》四[得胜令]白:“积攒下五个花银。

”《东堂老》楔白:“想老夫幼年间做商贾,早起晚眠,积攒成这家业。

”积攒:积聚。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19)这些年,他积攒了不少东西。

20.急留骨碌《燕青博鱼》二[油葫芦]:“我则见五个镘儿乞丢磕塔稳,更和一个字儿急留骨碌滚。

”《气英布》三[道和]:“看沙场血浸横尸首,只杀的马头前急留骨碌乱滚滚死死死死人头。

”急留骨碌:形容动作迅速。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聊城方言也说“急里骨碌”。

如:(20)早晨刚六点,他就急留骨碌地起来了。

21.计较《蓝采和》二[贺新郎]白:“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不和你计较。

”计较:争论、争辩。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1)我们快走吧,不要跟他计较。

22.家《救风尘》一白:“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

”《西厢记》三本二折[四边静]:“怕人家调犯,早共晚夫人见些破绽,你我何安?”家:元曲里用法较多,①人称尾助词;②助词,相当于“地”“儿”等字;③相当于“然”;④相当于“人”。

聊城方言与元曲的①义同。

如:(22)这是我们自家的房子。

23.家计《东堂老》楔、白:“老夫一生辛勤,挣这个铜斗二家计。

”《神奴儿》一、白:“你每日则是贪酒,不理家计。

”家计:家庭生计。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3)李四家很穷,家计不好。

24.家活《破窑记》二[倘秀才]白:“有我丈人、丈母来到这里,要他女孩家去,他不肯去也,将我家活都打碎了。

”《刘弘嫁婢》一[醉中天]白:“你有什么家活搬不了?先把那破床抬出去!”家活:家具、用具。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4)坏蛋来了,快操家活!25.毽子《荐福碑》一[金盏儿]:“一个个拴缚着纸毽子,一个个画闷葫芦。

”《紫泥宣》四、白:“我们正在账房里踢毽子耍子儿。

”毽子:一种玩具。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5)他们正在那里玩毽子。

26.耩《遇上皇》一[寄生草]:“者么为经纪,做货郎,使牛做豆将田耩。

”《遇上皇》一[金盏儿]:“你教我住村舍、伴芒郎,养皮袋住村坊,每日价风吹日炙将田耩。

”耩:用播种的耧播种。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6)一家人正在地里耩地。

27.糨《朱砂担》三[倘秀才]白:“这一宗是个开洗糨铺的,把人的好衣服或是洗白。

”《太平乐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装大户。

”糨:洗衣服时,用面汤或者米汤浸泡衣服以便使它干后变硬的操作方法。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现在北方农村由于不再自己织布,所以很少有人使用此法)。

如:(27)他母亲正在家里糨洗衣服。

28.强《后庭花》一[油葫芦]白:“你看这糟头则是强嘴。

”《岳阳楼》四[沉醉东风]白:“你不要强,和你告官去来!”强:强词夺理。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8)这是你的错,你为什么还要强。

29.交杯《连环计》三[叨叨令]白:“李儒,后堂中开宴!我与夫人吃交杯酒去来。

”《萧淑兰》四[刮地风]白:“月朗天晴,香清灯璨,歌舞吹弹,正好交杯欢盏。

”交杯:新郎新娘互换酒杯饮酒。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29)新郎新娘正在喝交杯酒。

30.叫化子《曲江地》三[耍孩儿]白:“你看这等锦绣帏翡翠屏,是留得叫花子睡的?”《灰闌记》一[天下乐]白:“呀!怎么我家解典库门首,立着个叫花子。

”叫化子:乞丐。

聊城方言与元曲同。

如:(30)那边来了一个叫花子,不要干粮,专要钱。

三、结语本文通过对元曲的初步研究,确定元曲中的部分方言词语今天仍在山东聊城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以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的词义。

参考文献:[1]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张鹤泉.聊城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杨希英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5106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