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品营销网站策划书班级:电子商务09-1班——————————————————姓名:何洪娟——————————————————学号:10604091012——————————————————————目录1.0概述。
32.0行业分析。
3 2.1市场现状分析。
32.2市场需求分析。
32.3区域市场分析。
42.4用户结构分析。
42.6市场竞争分析。
42.7购买行为分析。
52.8市场发展趋势。
53.0行业网站分析。
53.1主要竞争对手。
53.2次要竞争对手。
63.3中国电子商务现状。
64.0网站策划。
7 4.1站点规划。
74.2网站定位。
74.3用户定位。
74.4信箱规划。
74.5网页规划。
74.6首页策划。
74.7栏目结构。
11 4.8网站功能。
15 4.8.1网站栏目管理。
15 4.8.2产品信息发布。
15 4.8.3广告发布管理。
16 4.8.4访问统计管理。
174.8.5社区系统。
185.0运营方案。
19 5.1宣传方案。
19 5.1.1媒体选择。
19 5.1.2宣传方式。
19 5.1.3宣传口号。
19 5.2技术方案。
19 5.3推广方案。
20 5.3.1网络媒体。
20 5.3.2传统媒体。
21 5.3.3其他宣传。
21 5.4运营方案。
21 5.4.1市场模式。
21 5.4.2盈利模式。
225.4.2盈利预测。
22 5.4.3市场策略。
22 5.4.4人力资源。
23 5.4.5资金投入。
24 5.4.6风险分析。
25 附件一:会员注册协议。
28 附件二:中国行政区划代码。
30 附件三:网站栏目结构。
301.0概述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长足发展、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中青年娱乐方式的改变以及大学生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数码产品正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03年主要数码产品全面飘红,都实现了2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具体数码产品增长数据详见下面的分析),此时数码港的介入可谓正是时候,同时,由于有利可图,新的生产商不断加入,数码产品将进入军阀混战的时代,2003年数码产品价格的普遍跳水就是一个明证,激烈的竞争正在厂商和供应商各个领域展开;由于数码产品的时尚性和互联网在数码领域的特殊地位(网络媒体占用户了解数码市场信息来源的65.3%),互联网已经成为各厂商和经销商竞争的第二战场,数码港作为专门经营数码产品的门户网站,正是厂商和经销商的必争之地,当然,对于数码港网站本身而言,正是获得长足发展的良好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数码产品早进入千家万户。
如今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业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从信息技术的加速变革,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等方面来审视,中国消费类电子市场拥有许多良好的机遇,也面对更多严峻的挑战。
事物是不断的变化,企业只有不断抓住内外变化的因素,才能运筹帷幄。
尤其是消费者行为的不断改变,企业更应该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方面改变营销策略。
本文通过对电子数码市场的调查研究,对电子数码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我国电子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电子数码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电子数码产品的营销策略。
2.0行业分析2.1市场现状分析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技术融合加速、投资领域拓宽、渠道竞争加剧及中国的影响力继续加强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而市场风险加大、研发投入壁垒加深则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数码电子产品面临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IT制造业转移的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消费类电子的产品类型多样化,市场不断扩大,数码化、数字家庭、智能家电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引进为消费类电子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市场空间。
如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电脑早已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普及率大大提高。
以河北省为例,2006年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69.3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9%,下降0.9个百分点。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39.44台,使用互联网26.44条,分别比上年增加4.5台和4.1条。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3.05元,实际增长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6%,下降3.4个百分点。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0.76台,电话机60.32台,移动电话机64.73台。
根据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河北省居民消费发展指数是114.1,说明河北省居民有着很强的数码产品的消费潜力。
在消费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数码相机,手机,MP3,电脑,计算机是数码产品的主流,有很大的代表性。
目前河北省居民手机使用普及率非常高,手机拥有率高达83.4%。
从手机的个人拥有量来看河北省的居民基本上都只有一部手机,也不乏个别居民拥有多部手机的情况。
个人电脑(PC)持有比率上升明显。
根据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控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河北居民电脑的拥有率为43.7%,而2005年和2004年分别为31.9%和28.3%。
从电脑的拥有数量来看,基本上每个家庭只拥有一台电脑,少数人拥有2部以上电脑,河北居民平均拥有电脑台数为1.1台,83.1%的居民的电脑是最近三年内购买的。
MP3产品拥有量持续攀升。
2004年,河北居民MP3拥有量为10.8%,2005年MP3拥有量为18.3%,2006年则达到了19%1。
由以上河北省家庭数码消费数据,可以看出电子数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速度之快令人无法想象。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消费能力还不是很高,高层次数码产品需求量小,这就限制了我国电子数码企业产业升级的能力。
同时,在中国市场上,国外品牌占据着中国的半壁江山,严重冲击着中国的民族产业。
如今能源的紧张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我国电子数码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大。
同时,在我国许多地方的消费观念保守落后,消费能力较弱,影响了电子市场的进扩大。
2.2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之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的数码消费市场必然进一步扩张,更多国内外厂家会加入到竞争之中。
整个数码行业向实用化,平民化和娱乐化方向发展,从具体产品而言:数码相机的需求,除少数新闻工作者和专业摄影工作者对相机有像素要求外,主流需求已经向实用、操作简便、外观时尚方向发展,适合家庭和个人使用的中低端产品将成为消费者首选。
Mp3需求向多功能、超大容量、彩屏方向发展,由于mp3生产企业已多达100多家,品牌也有400多个,市场竞争在所难免,用户可选择的余地很多,价格因素也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衡量指标。
移动存储需求向大容量、平民价格方向发展,在同等品质下,技术和品牌成为用户购买主导因素。
2.3区域市场分析从2003年中国数码市场区域结构看,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下降趋势,华东、华北和华南占到市场72.8%,其它四区域共占27.2%。
分析2004年需求趋势,仍将表现为东强西弱,需求变化将具体体现为: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中低端产品需求旺盛,个人和家庭以及中低端商用用户需求为主;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需求依赖于低端用户的发展,中高端用户需求基本稳定;预计2003年华东、华北和华南占到市场66.8%,其它四区域共占33.2%。
2003年中国数码相机区域市场需求趋势见下图。
图表2 2003年中国数码区域市场需求趋势2.4用户结构分析数码产品主要是时尚产品,用户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和学生群体上,个人和家庭用户比重占65%以上,商用用户占35%。
数码产品对于个人用户,主要用于娱乐,其次才用于办公、学习和工作协助。
对数码商用用户,主要工作应用涉及到产品宣传、广告设计、新闻采访、桌面排版、装潢设计、现场勘察、电子照片、现场录音、文件携带等多方面,用户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电子、金融、交通、文化、商业、旅游、建筑、警察、军队及政府等部门领域。
2.5市场渠道分析数码产品主要通过两类渠道进行销售:(1)通过计算机产品的代理和经销渠道,即IT渠道,具体有:各地电脑城的产品销售柜台、电脑城内或电脑城以外的IT品牌专卖店。
(2)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具体有:百货商场电器专柜、数码器材专卖店、大型电器城,以及其它一些销售渠道。
2002年通过IT渠道销售的数码产品数量为728.61万台,占68.2%;传统渠道销量为339.73万台,占31.8%。
预计2004年数码产品IT渠道将占66.5%,比2003年略减少;传统渠道略有增长。
2.6市场竞争分析中国数码产品市场迅速增长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2004年中国数码产品市场最大的热点,应该是国内IT厂商以价格换市场杀入数码产品领域。
但国际厂商并没有停滞不前,一方面通过推出丰富的中低端产品阻拦国内厂商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本地化运作,降低产品成本,在价格优势上和本土企业一争长短。
整个数码行业高速的增长相对缓解了厂商间的竞争压力,但新厂商的不断加入又使市场格局凸现扑朔迷离之势。
亮点产品的比肩推出和产品平均价格的急剧下降构成了2003年中国数码产品市场发展的主旋律,这点在数码相机、MP3播放机、数码摄像机、手机PDA等产品市场表现更加明显。
当然,上游厂商供给力量的相对薄弱从长期看将制约部分数码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对于综合实力不占优势的厂商,这种瓶颈效用表现更加明显。
预计2004年数码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2.7购买行为分析消费者行为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大量变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些变数加以考察。
一种内部因素,如需求、欲望、动机以及消费者的情感、信念、观点、知识和过去的经历等等,这些因素在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中起着本质的作用;另一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外部,如环境刺激、家庭关系、价值观,风俗和其他的社会状况。
这些有形无形的因素最终作用和体现在消费决策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到达理想的目标。
1.影响消费行为的内部因素⑴消费动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动机在体内作用的结果。
商家想知道的是: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消费者去购买,即消费者的动机是什么。
所谓动机,就是人的需求、冲动、欲求等状态趋向的某个目标。
它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启示我们向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或另外的方向采取行动。
它可以朝向也可以远离某一个目标、一个概念、一项产品或服务。
在动机的作用之下,消费者建立起来内心的趋势,动机不仅仅是通过人的需求而激活的,他们也可以通过脑力的和心理上的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因素而引发的。
在商场中,看到一款新式的数码相机,你是否也想拥有一个呢?广播或电视上的宣传,是不是能让你产生某中诱惑。
正确的认识消费者的购物动机,这样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购物行为进行控制。
⑵认知所谓认知,就是人对外界刺激进行的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
全人类的认知也就是筛选能力,它的产生包括一系列过程:如收集、组织、分析情况并形成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