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中国传统节日最大卖点似乎是以吃为主,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还是吃,生猛海鲜,海味山珍。
过去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的,穿好的。
可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压力过高的同时,大家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就想找个机会大家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
有些洋节,过起来却很有人情味。
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最真挚的感情。
给母亲买一条围巾,买一束可人的康乃馨;给父亲买一个精美的打火机,给家里买一块精致的桌布……礼轻情义重。
“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青睐。
同时,我还认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要进行改革。
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社会中,许多形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了,我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注入新的血液,才能焕发古老文化新的生命。
我们应该在保留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尽可能地充实一些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新形式、新内容,让大家在新的包装形式下都乐意过这样的节日。
这样,中国的传统节日才有出路,中国的传统文化才
能得以发扬光大。
绝对不能再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搞成“吃节”、“美食节”,那样真的会彻底断送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