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二、心 理 健 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8
2
7

3
6
理 行


正 常
情 绪 健
意 志




4
人 格 完 整
5





合 大



自 我


生 的
评 价
系 和
正 常
年 龄 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生活适应问题 二、学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五、求职择业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困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一、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1、 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中立原则 3、做好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心理互动 4、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主动关心本班同学,加强与同学的交流,负责收
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对本班同学的心理 健康状况定期向班主任、辅导员做汇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影响大学 生心理健 康的原因
社会环境 因素
学校环境 因素
家庭环境 因素
自身缺陷 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 社会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和人们生活
节奏加快,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大学 生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他们 对未来人生道路充满期待。而另一方向在 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缺乏自信心,对未 来事业和职业生活信心不足,促使大学生 产生无所适从的焦虑感、抑郁感:
(2)个人情感的压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正值青年中期,对性的问题比较敏感。
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 甚至爱情。由 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相对不稳,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 观,因而出现了诸如三角恋、单相思、失恋、胁迫恋爱以及 性心理异常等现象,这些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 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导 致精神类疾病。
会产生心理障碍或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二)、学校环境因素
(1)适应环境的压力。
学习环境的变化,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导致其厌倦学习,放 弃学习,对未来前途失去信心,这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便会使学生产生厌世心 理,发生自杀、致残、堕落等严重心理障碍。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 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令人感触最深的 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 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 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 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 自理能力和过不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如 果
柔 不
弱 坚
给 强
谁 看
(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 大学生正值长身体、 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而 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经验,智力支持不足,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
想,期望值过高,心理脆弱。
➢ 广西女大学生黄某赌气跳河 “旱鸭子”男友下水溺亡,当事女生小黄自己心情 低落就赶来南宁约见男友,没想到因琐事发生口角。“我知道他不会游泳,当时下 水只是想吓唬他,考验他是否真的在乎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量的事实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 至相当严重,据2002年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 会消息:大学生中16.0%-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 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 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因为精神疾病休学 的 人数占因病休学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已经占因 病退学的总人数64.4%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四)当代大学校园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
➢ 2004年2月13日:马加爵杀人事件 ,连杀人四人。
➢ 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是,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 到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 2005年9月下旬,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7.28”跨省抢劫杀人案告破。令人震惊的 是,干下抢劫杀人重案的犯罪嫌疑人罗吉和卓科,竟是从长沙某知名高校走出来的 “天之骄子”。而他们的做案动机,则是为了获取创业的“第一桶金”,早日实现 当老板的梦想 ➢ 2002年1月16日济南大学本科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原因是英语六级考试不理
(2)经济困难的压力。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分配不公
而产生的收入悬殊问题在高校学生中也表现出来。就高校的 贫困生而言,尽管谁也不愿插上“贫困生”的标 签,但他 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却是:在生活条件方面,从吃穿乃至言行 举止都与大城市来的学生有很大的反差,他们除了参与学业 竞争外,还得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 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 方面的压力,不少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 维持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 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 理上的不平衡。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3)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因此,大学
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 个大学 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 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 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 并无力自行妥善解 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 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不懂得如何 与别人相处,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他们性格内 向,不愿意说出心里话,往往因为小小的矛盾 产生怨恨,如果不加以制止,怨恨就会升级, 发生严重的后果。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三)、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 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
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 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 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