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衣、苔藓、蕨类.ppt.Convertor
地衣、苔藓、蕨类.ppt.Convertor
髓层:菌丝和藻细胞
下皮层:菌丝
同层地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无藻胞层,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
(二)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主要是地衣体的断裂,每个碎片可生长为新的地衣;
有性繁殖: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
四、苔藓植物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作为高等植物,苔藓与低等植物的主要不同:
瓶尔小草
(Ophioglossum vulgatum L.)
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海金沙科的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农地边常见,叶轴可伸长,似缠绕藤本。
三、地衣植物
由藻类和真菌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共生植物。
藻类:蓝藻和单细胞绿藻,制造有机物
地衣是共生植物,适应能力很强,分布很广:岩石、树皮、土壤表面、沙漠、北极寒冷地区和热带高温地区。
真菌:子囊菌和担子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
(一)地衣的形态结构
1、地衣的形态
(1)壳状地衣:彩色壳状,与基质结合紧密,难分离(约占全部地衣的80%)
1植物体大多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并不是真正的茎和叶,具假根;
2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有多细胞的保护壁层;
3受精卵发育为胚;
4绝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5为非维管植物;
6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一)形态结构
1植物体一般较小,可分为:
(1)叶状体;(2)茎叶体.
2假根:起固着作用、吸收作用;
蕨类植物共分为5个纲: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前4纲为小形叶蕨类,又称为拟蕨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有的种类很少。真蕨纲为大叶型蕨,是进化的,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
代表植物
1.石松纲
孢子体通常匍匐;
孢子同型;
配子体全部或部分埋在地下,依靠菌根营养。
常见的有:
石松科的石松,又名伸筋草,常分布于酸性土壤。全草可入药。
3中轴: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无中柱,无维管束,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中轴起机械支持作用,输导作用不强;
4叶:多数由一层细胞构成,具中肋,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假根
中肋
(二)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形成多细胞生殖器官
精子器(antheridium):棒状、卵形或球形,外有一层细胞,为精子器壁,内部产生多个有鞭毛的精子。
经济意义
苔藓植物因其茎、叶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可以作盆景覆盖物,作为观赏植物,装饰盆景、庭园。
泥炭藓或其他藓类所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及肥料。目前全世界有40余个国家开采泥炭资源。然而泥炭开采后最不利的因素是会对原有环境造成破坏,其恢复需经历较长时间。
五、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1有根茎叶分化;
3原丝体阶段发达。
代表植物—葫芦藓
形态特征
植物体(配子体):矮小直立
有茎、叶分化;
茎细短,基部分枝,下生有假根;
叶小而薄,有中肋(midrib)
葫芦藓雌雄枝
繁殖器官
葫芦藓雌雄同株异枝
生活史
在有水条件下,精子游入颈卵器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在颈卵器内分裂,发育成多细胞的胚。胚继续发育成为孢子体。孢子体由孢蒴(capsule)、蒴柄(seta)和基足(elater)三部分组成。孢蒴位于孢子体上部,葫芦状。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孢蒴中的造孢组织发育成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多数孢子。孢子散发后,遇到适宜环境萌发成单列细胞的绿色原丝体(protonema)。以后,再从原丝体上产生多个芽体。每个芽体进一步发育成第二代的茎叶体即配子体。
孢子叶穗(球)
在小型叶蕨类中,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腋或叶基,孢子叶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
孢子囊果
水生聚类的孢子囊群生在特化的孢子果内
孢子囊堆
较进化的真蕨类,其孢子囊通常生在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多数孢子囊集成群,称为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
6配子体(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为简单而微小的叶状体,称为原叶体。
苔藓、蕨类植物总结
1.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
2.简述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3.苔纲与藓纲植物的的区别。
4.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5.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其进化之处在哪里?
万年藓波叶提灯藓珠藓
(三)苔藓植物的生态学意义及经济价值
生态学意义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它在生长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分泌酸性物质,溶解岩面,为其他高等植物创造了生存的条件。
植物体构造简单,表面无几丁质,对外界物质的吸收是整体性的,同时苔藓植物易于进行化学分析。这一系列特征使苔藓植物成为仅次于地衣的对大气污染敏感的指示植物。
孢子囊内有弹丝的形成,成熟时,纵向瓣裂;
原丝体阶段不发达。
代表植物------地钱属
叶状体背部表皮:有整齐而构造特殊的气孔
叶状体腹部表皮:生有假根和鳞片,有吸收、固着和保持水分的作用。
地钱配子体背腹面
形态结构
繁殖器官
(1)营养繁殖:胞芽
胞芽生于叶状体表面的胞芽杯中,胞芽幼时以细柄着生,成熟时由柄处脱落,散发于体外,落地生长,发育成新个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一般为陆生。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维管束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皆能独立生活。而且以孢子体占优势,我们见到的蕨类植物,都是孢子体,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孢子体产生孢子囊。
槐叶萍(Salvinia natans (L.) All.)为水生杂草,全草也可供药用。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
又称绿萍或红萍,生水田或静水池塘中,与有固氮能力的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共生,常放养作绿肥或饲料。
芒萁
有柄石韦
铁线蕨
巢蕨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利用
颈卵器(archegonium):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为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细胞构成,中间一条沟,称颈沟。颈沟内有一串细胞,称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细胞构成,中间一个大型细胞称卵细胞。卵细胞与颈沟细胞之间的部分称腹沟,腹沟内有一个腹沟细胞。
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颈卵器
(2)叶状地衣:扁平叶状,腹面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质上,易于分离
(3)枝状地衣:呈树枝状,直立或下垂,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易于分离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2、地衣的结构
根据藻细胞在真菌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可分为: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异层地衣:包括上下皮层、藻胞层和髓层(叶状、枝状地衣)。
上皮层:菌丝
藻胞层:藻类
精子器
卵
精子
颈沟细胞
颈部
腹沟
腹沟细胞
颈沟
腹部
三生活史:
1受精时,精子以水为媒介,游到颈卵器中,与卵结合成合子
2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
3胚发育形成孢子体
4孢子体由孢蒴(孢子囊)(capsule)、蒴柄(seta)和基足(foot)构成
5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孢子体产生大量孢子,孢子成熟后散落,条件适宜时萌发出原丝体,原丝体生长一段时间后形成配子体。
4木贼纲(Equisetinae)
(一)形态结构: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小型叶,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形似毛笔头的孢子叶球(穗)。孢子同型,具弹丝。
代表植物
问荆属(Equisetum)木贼属(Hippochaete)
茎不分枝
节节草:下部茎多分枝
5真蕨纲(Filicinae)
2水韭纲(Isoephytina)
(一)形态结构: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块状。叶线形丛生似韭菜,具叶舌,孢子异型。
3松叶蕨纲
(1)形态结构:也叫裸蕨,是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
孢子体仅有假根,
气生茎二叉分枝,
叶为小型叶;
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
配子体雌雄同株,生地下,无叶绿体
我国只有松叶蕨属(Psilotum)的松叶蕨(P. nudum(L.)Beauv.)
2根为不定须根;
3多为根状茎,具有维管束,茎上被粉、毛、鳞片或鳞毛;
4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化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5孢子囊:孢子叶穗(球)、孢子囊果、孢子囊堆
药用:蕨类植物中,有许多种类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的用于医药上,如海金沙治疗尿路感染,卷柏治疗刀伤出血,贯众治疗虫积腹痛、流感等。
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观赏和装饰
翠云草
肾厥
铁线蕨
食用:蕨类植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多
绿肥和饲料用:水田或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通过与蓝藻的共生作用,能从空气中吸取和积累大量的氮,成为一种良好的绿肥植物与家畜家禽的饲料植物。
(一)形态结构
1孢子体发达。
2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
3叶为大型叶,幼叶拳卷状,长大后平展,分化为叶
4柄和叶片二部分。
5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
6根状茎,有各式中柱。
7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孢子同型。
8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
6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发达,有叶绿素,能够自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