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理——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理——北京理工大学

1 、计算机新技术新技术有嵌入式计算机网格计算和中间件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是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计算机。

网格计算是利用因特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是一个结点整个计算由千万个结点组成一张网格。

这种计算叫网格计算。

中间件技术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2 、指令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的特点和区别并行数据常是8位、16位、32位为传输单位,一次传送一个字长的数据。

它适合于外部设备与CPU之间近距离信息交换而串行,信号线只有一根,没有串扰,所以传输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别: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候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3 、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特点和区别汇编语言特点:使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语言符号的语言,保持了编制质量高,占存储空间少,执行速度快的特点高级语言特点:不用与计算机的硬件打交道,可以不必了解机器的指令系统提高了编程的效率。

区别:汇编语言是依赖于计算机的。

高级语言是依靠软件来译为机器语言的。

高级语言具有可移植性,而汇编语言不具有可移植性4、编译程序和翻译程序的特点与区别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进行翻译的方法相当于两种自然语言间的口译。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的语句从头到尾逐句扫描、逐句翻译、并且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因而这种翻译方式并不形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解释的方法相当于笔译。

在编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源程序扫描一遍或几遍,最终形成一个可在具体计算机上执行的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但通过编译程序的处理可以产生高效运行的目标程序,并把它保存在磁盘上,以备多次执行。

因此,编译程序更适合于翻译那些规模大、结构复杂、运行时间长的大的应用程序解释的翻译工作可立即执行 而编译的翻译工作不可立即装入机器执行。

5、 RAM,ROM,外存与cache (个人感觉必考)ROM可读不可写、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RAM可读可写、断电后数据丢失。

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它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ROM:只能读,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通常由厂家生产时写入,写入后数据不容易丢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线擦除(EPROM)或电擦除(EEPROM_)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Cache:因为CPU读写RAM的时间需要等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在RAM和CPU间需要设置高速缓存Cache,断电后其内容丢失。

外存:磁性存储器——软盘和硬盘;光电存储器——光盘,它们可以作为永久存器;6 、总线的三种分类及各自功能(个人感觉必考)按总线的功能(传递信息的内容)分类,计算机中有三种类型的总线,即传送数据信息的数据总线、传送地址信息的地址总线和传送各种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CPU与存储器、CPU与I/O接口设备之间传送数据信息(各种指令数据信息)的总线,这些信号通过数据总线往返于CPU与存储器、CPU与I/O接口设备之间,因此,数据总线上的信息是双向传输的。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上传送的是CPU向存储器、I/O接口设备发出的地址信息,寻址能力是CPU特有的功能,地址总线上传送的地址信息仅由CPU发出,因此,地址总线上的信息是单向传输的。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传送的是各种控制信号,有CPU至存储器、I/O接口设备的控制信号,有I/O接口送向CPU的应答信号、请求信号,因此,控制总线是上的信息是双向传输的。

控制信号包括时序信号、状态信号和命令信号(如读写信号、忙信号、中断信号)等。

7、进制之间的转换(二、十、十六)(个人感觉必考)(101.101)2 进制 = 1*2的2次方+0*2的1次方+1*2的0次方+1*2的-1次方+0*2的-2次方+1*2的-3次方=(5.625)10进制8 、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个人感觉必考)(1)原码:其数符位0表示正,1表示负;其数值部分就是X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1]原=0000 0001 [-1]原=1000 0001 [+127]原=0111 1111 [-127]原=1111 1111 [+0]原=0000 0000 [-0]原=1000 0000(2)反码:对于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数符位为1,期数值位X的绝对值取反 [+1]反=0000 0001 [-1]反=1111 1110 [+127]反=0111 1111 [-127]反=1000 0000 [+0]反=0000 0000 [-0]反=1111 1111(3)补码:对于正数,补码和原码、反码相同,对于负数,符位位为1,其数值位X的绝对值取反最后加1,即为反码加1 [+1]补=0000 0001 [-1]补=1111 1111 [+127]补=0111 1111 [-127]补=1000 0001[+0]补=0000 0000=[-0]补原码 11000011 反码 10111100 补码 10111101有符号的整数原码反码补码47 00101111 00101111 00101111(正数补码和原码、反码相同)-47 10101111 11010000 11010001(负数补码是在反码上加1)-0.1101 1.1101 1.0010 1.00110.1101 0.1101 0.1101 0.1101注:补码所表示的范围为 -128 -- +1279 、程序、进程与线程(个人感觉必考)一、程序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它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实体。

二、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三、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一个进程肯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程序,而且只有一个。

而一个程序有可能没有与之对应的进程(因为它没有执行),也有可能有多个进程与之对应(运行在几个不同的数据集上)。

10、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依序到改文件之前的名称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开始到某个文件之前的名称11、FAT与FAT32文件格式的区别FAT的文件分配表是16位的,FAT32的文件分配表是32位的同FAT16相比FAT32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支持的磁盘大小达到2TB(2047GB),但是不能支持小于512MB的分区12、常见的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Office ,WPS,excel13、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局域网分布范围小,投资少,配置简单等,具有如下特征:a.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Mbps--20Mbps,光纤高速网可达100Mbps、1000MbpSb.支持传输介质种类多。

c.通信处理一般由网卡完成。

d.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

e.有规则的拓扑结构。

城域网:a.可扩展性速率可扩至数十Gb/s,节点数目可远远超过传统SDH/SONET的16节点的极限;b.费用低包括每Gb/s的费用、初期投资、运维费等;c.业务多支持下一代的各种业务,支持各种物理接口,支持以大量的、基于软件的QoS控制为基础的新业务生成,支持以强大的服务等级协议,支持基于IP协议的业务;d.支持话音业务e.网管强大网管必须提供全面的控制和监控工具,而且易于安装和操作,提供误配置保护;f.安全性有备份软件,支持环形拓扑和光纤保护或恢复。

广域网:a.主要提供面向通信的服务,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交换。

b.覆盖范围广,通信的距离远,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

c.线路的冗余、媒体带宽的利用和差错处理问题d.由电信部门或公司负责组建、管理和维护,并向全社会提供面向通信的有偿服务,流量统计和计费问题。

14、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1) 语义。

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

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2) 语法。

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 时序。

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

(也可称为“同步”)。

人们形象地把这三个要素描述为: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可划分物理层:以太网· 调制解调器· 电力线通信(PLC)数据链路层:Wi-Fi(IEEE 802.11)· ARP网络层协议:IP (IPv4 · IPv6) · ICMP·等传输层协议:TCP · UDP 等应用层协议:DHCP · DNS · FTP · HTTP15、OSI RM与TCP/IP的联系与区别(个人感觉必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OSI/RM于TCP/IP结构的异同(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

而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