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

浅谈对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错案;责任追究;终身制
一、错案的概念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行错案追究制之初并未明确“错 案 ”这 一 称 谓 ,也 未 对 责 任 追 究 的 前 提 性 条 件 作 出 其 他 形式的界定,对于错案的定义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众 说不一。在理论界,有人提出错案是指各级法院对原判 决认定的主要事实失实, 适用法律错误,判决明显不 当,按审判程序改判了的案件以及发生其他执法错误, 需要追究责任的案件。譺訛而在实践中,山西省高级人民法 院 在 界 定 错 案 时 称 :“ 错 案 是 审 判 人 员 在 审 理 案 件 过 程 中 ,违 反 实 体 法 或 程 序 法 ,致 使 案 件 出 现 明 显 错 误 或 造 成不良影响,应由审判人员承担责任的案件。”譻訛河南省 高级人民法院在 2012 年出台的 《错案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第 3 条中规定:“本办法所称的错案一般是指人 民法院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故意违反有关的法律法 规 致 使 裁 判 、执 行 结 果 错 误 ,或 者 因 重 大 过 失 有 利 于 减 少错案的发生违反与审判执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致 使裁判、执行结果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譼訛对于错 案的定义,应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定义过宽,打击面 过大,容易挫伤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反之定义过窄,又起 不到普遍的制约作用。
譽 訛许章润.司法审判中法律运行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及原因探析[J],2004。 譾 訛[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第一版。 譿 訛 [ 英] 弗朗 西 斯·培根 . 人生 论 [M ]. 王义 国 译,东 方 出 版 社,2011 。
82
[作者简介]陈林(1989-),湖北武汉人,法学硕士,上海政法学院研究生部法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譹 訛夏锦文.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成就、问题与出路[J].中国法学,2010,(1)。 譺 訛马 长 生 . 法 治问 题 研 究 [J]. 北京 :法 律 出 版社 , 1998 , 617 。 譻 訛王晨光.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 错案追究制”的误区[J].法学,1997,(3)。 譼 訛河 南 省 高 级人 民 法 院错 案 责 任 终身 追 究 办法(试 行)[EB/OL ]. 河 南 网. 2012-04-06 。
笔者认为,错案的概念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 析 :第 一 ,错 案 的 主 体 应 该 是 是 审 判 人 员 以 及 与 审 判 活 动有关的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第二,责任人主观上存在 具有故意或过失。如枉法裁判行为,主观上明知是有罪
的 人 而 故 意 包 庇 ,使 其 不 受 法 律 惩 处 ,或 者 明 知 是 无 罪 的人而使其有罪。或是责任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 会导致案件错判,但由于工作态度差,业务水平低,或者 轻信错案可以避免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度。第三,案件处 理结果错误,情节较为严重的。案件的处理结果错误且 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认定为错案。如果只是事实的认定 或者法律的使用有轻微偏差,都不足以认定为错案。现 如今,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 制,规定过于严格,势必会进一步加重法官的职业风险, 从而影响审判的公正性、时效性和独立性。
四、结语
培根在《人生论》里谈到“: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 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冒犯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 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源,所 以所罗门曾说‘谁若使善恶是非颠倒,其罪恶犹如在庐井和 饮泉中下毒’”。譿訛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完善我们的错 案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错案责任人,还当事人一个清白, 树立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在 司法公正的追求之路上,我们只有不停的摸索前进着。
2015 年 7 月(总第 412 期)
浅谈对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
●陈 林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701)
[摘 要]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司法体制历经三轮改革。譹 訛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佘
祥 林 案 、聂 树 斌案 、赵 作 海案 以 及 呼 格 吉 勒 图 案 等 冤 假 错 案 ,影 响 了 法 律 的 权 威 。 此 次 十 八 届 四 中 全 会 提出 建 立“ 办 案 质 量终 身 负 责 制 和 错 案 责 任 倒 查 问 责 制 ”,以 期 通 过 权 责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来 维 护 法 院裁 判 的 公 正 性 和 权 威 性 。 文 章 对 于 这 一 制 度 的 提 出 ,为 国 家 不 断 改 革 完 善 法 制 度 而 欣 慰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这一制度的思考。
(二)错案的认定问题 前面虽然对错案概念进行了相关的定义,但是错案的 认定问题在实践中仍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诚然,对于 错案,滥用程序肯定属于惩戒事由,那么实体判决有误呢? 事实上,法律运行过程中存在来自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即法律条文的不确定性、事实认定的不确定性和法律以外 的其他社会和个人因素(甚至非理性的因素)的不确定性。 譽 訛有人甚至提出,按现行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只要出现了 错误,法官就要承担责任。如今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变幻万 千,案件的疑难程度也与日俱增,对于相似的案件,不同的 法官会有不同的评判,不可能有唯一的判决。对于有些错 案,如果过分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只会让法院不敢再去 接比较疑难的案件来规避错案责任的风险。 (三)审判的独立性、积极性问题 目前司法体制下,司法机关内部实际上实行的是行政 化管理,司法行政化现象突出,还不能完全避免来自外界 的影响,一般认为,我国实行的是法院外部独立,而不是法 官独立。以前审判长作出判决,需将判决书交给上级分管 的院长审查批阅,重大疑难案件还需审判委员会组成合议 庭讨论方能定稿送达。现在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 案责任倒查问责制,错案的责任不仅事关审判人员与审判 活动有关的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更事关法院声誉、法院赔 偿的问题。面对疑难案件,很多法官会出现不愿办案,不敢 办案,为了规避风险,而将独立办案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交于他人。实践 中也存在法官将案件判决结果交由审判委员会或上级法 院裁定,将责任风险转嫁给他人的情况。而“佘祥林案”中, 佘祥林宣判无罪的之后几天,此案的一办案民警自杀了, 可见错案给办案人员带来了多大的压力。如今,对于错案
责任的追究制度日渐完善,法官们被置于薄冰之上,无疑 会制约法官创造性地开展审判工作。
三、错案责任追究终身制的必要性
德沃金说过, “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 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 笑”。譾訛对于错案责任追究终身制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虽 然笔者在前文中指出错案责任追究终身制的一些问题,但 是这一制度在我国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主要表现在: 1.在我国古代即存在错案责任追究的制度和传统。古往今 来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规避司法错案以维持统治秩序和社 会稳定。冤假错案无法完全避免,那我们更有必要在正视存 在错案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究竟如何追究司法错案。2.错 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危害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 信赖。近年来披露报道的“佘祥林案”“、聂树斌案”等冤假错 案,再次对我国司法体制中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提出了完 善要求。而现如今“,关系案”“、人情案”的存在,贪污腐化在 司法系统也是时有发生,实体错案责任追究,有利于加强司 法系统内部监督,制止司法腐败。3.我国基层人民法院也存 在很多法官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办案缺乏责任心的现象,这 一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增强法官的责任意识,促使法官提高 办案水平,防止司法不公,提高司法效率。追究责任的错案 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上存在犯错的故意或重大过失, 缺乏责任心,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鞭策执法人员树立公正 执法,努力钻研业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有效 防止和纠正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不正当现象。制度都是需 要不断的完善的,我国也在不断努力的进行司法改革,我相 信我们的法律制度将日渐健全起来。
二、错案责任追究责任终身制实施过程已经或 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错案来源问题 我国每年所审判的案件也是数不胜数。从每年报道 的冤案来看,错案的认定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存 在一定问题。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错案的来源主要是 当 事 人 的 申 诉 、上 访 ,以 及 上 级 法 院 改 判 发 回 或 者 按 照 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此看来,单凭这两个渠道, 我国所审查的错案面还是太小,势必会漏掉一部分的错 案。不仅如此,错案难以追究还表现在:1.不愿追究。目 前,国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 制 ,不 仅 加 大 了 错 案 追 究 力 度 ,同 时 还 有 可 能 追 究 相 关 领导的责任。这样,当发现错案后,有的领导因怕担责任 而对错案隐瞒或不予追究。2.不敢追究。错案毕竟和法
81
Legal 法治论坛 Economy
官的前途待遇相关联,错案一旦产生,不仅有损法院的声 誉和形象、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还会让法院和个人背负 赔偿责任,使得法院不愿意深入查处错案、追究责任。3.疏 于追究。随着案件量不断增大,法院人员不足,又要受到 审判时效限制,使得法院存在着很大的审判压力,错案疏 于追究。2014 年的呼格吉勒图案,我们可以看出法院对 于已审案件的态度。罪犯已经承认了犯罪事实,法院仍以 证据不足不愿提起再审,以至于呼格吉勒图时隔 9 年才 得以平冤昭雪。由此可见,法院对于冤假错案的发现和追 究力度还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对案卷进行定期检查 获取线索,同时应该建立意见箱,听取人民大众对案件的 意见和建议,加大对错案的追查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