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答案)11

发酵工程(答案)11

发酵工程习题及思考题库一、填空题1.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可分为酸解法、酶解法和酸酶结合法 三种。

2. 糖酵解途径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酶是己糖激酶、磷酸丙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 甘油的生物合成机制包括在酵母发酵醪中加入亚硫酸氢钠 与乙醛起加成反应和在碱性 条件下乙醛起歧化反应。

4. 微生物的吸氧量常用呼吸强度;耗氧速率两种方法来表示,二者的关系是5. 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等几种热。

6. 发酵过程中调节pH 值的方法主要有添加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和尿素流加法。

7. 微生物工业上消除泡沫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两种。

8. 一条典型的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迟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9.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真空冷冻保藏法等。

10.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五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11. 提高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的合成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

12.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有(需)氧发酵;厌氧发酵两大类。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本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基因重组和定向育种等。

14. 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产物为乳酸;乙醇;CO2。

15. 诱导酶指存在底物时才能产生的酶,它是转录水平上调节酶浓度的一种方式。

16. 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技术的建立,人工诱变育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拓新型发酵原料时期,与基因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发酵工程技术 等六个阶段。

17. 去除代谢终产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膜的通透性来实现。

18.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稀释法,划线法,单细胞挑选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方法。

19.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碱基,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供给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其生长必需的有机物质。

20. 微生物生长和培养方式,可以分为分批培养,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三种类型。

21. 发酵动力学主要内容为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及产物形成动力学。

22.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培养基,种龄与接种量,温度,pH 值,通气和搅拌,泡沫,染菌的控制和种子罐级数的确定。

23. 空气除菌的方法有加热杀菌法,静电除菌法,介质过滤除菌法。

24. 发酵产物的浓缩和纯化过程一般包括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

25.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为每次发酵罐的投料提供数量相当的代谢旺盛的种子。

26. 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物理化学条件适宜和价廉易得。

27.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pH 值。

28.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牛肉膏,蛋白胨等,无机氮源有 硫酸铵,硝酸钠, 等。

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尿素、液氨等作为氮源。

29. 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时通过EMP 途径,产物为乳酸,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异型乳酸发酵时通过HMP 途径,产物为乳酸、乙醇和二氧化碳 。

30. 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子组成。

31. 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种。

32. 发酵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率和最大的得率。

()X c Q r O ⋅=233.富集培养目的就是让目的菌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4.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主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35.常用灭菌方法: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36.常用工业微生物可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四大类。

37.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代谢参数中物理参数有温度、压力、搅拌转速、功率输入、流加数率和质量等38.环境无菌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等39.染菌原因: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和发酵过程管理不善两个方面。

40.实验室中进行的发酵菌液体发酵方式主要有四种:试管液体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摇瓶培养、台式发酵罐41.发酵高产菌种选育方法包括自然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原生质体融合)。

42.发酵产物整个分离提取路线可分为: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精细纯化和成品加工等五个主要过程。

43.发酵过程主要分析项目如下:pH、排气氧、排气CO2和呼吸熵、糖含量、氨基氮和氨氮、磷含量、菌浓度和菌形态。

44.微生物调节其代谢采用酶活性、酶合成量、细胞膜的透性。

45.工业微生物菌种可以来自自然分离,也可以来自从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与工业单位获取。

46.发酵工业上常用的糖类主要有葡萄糖、糖蜜。

47.工业发酵方式根据所用菌种是单一或是多种可以分为单一纯种发酵和混合发酵.48.种子及发酵液进行无菌状况控制常用的方法显微镜检测法、酚红肉汤培养基法、平板画线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

49.从自然界(获得目的菌的)分离和筛选微生物菌种,一般分为采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初筛和复筛等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A 发酵工程产品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B 可以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菌株C 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D 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又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2.下列关于单细胞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B)A 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 是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 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 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3.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C)A 自然选育菌种费时且盲目性大B 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 代谢控制育种方法有转化、转导及杂交D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4.培养过程中不希望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A 加酸B 加碱C 加缓冲液D 加无机盐5.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C)A 牛肉膏B 蛋白胨C 生物素D 酵母粉6.平板划线分离法不需要下面哪个物品或设备(D)A 接种环B 琼脂培养基平板C 超净工作台D 电泳仪7.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B)①溶化②调pH 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A ①②⑥⑤③④B ⑥①②⑤③④C ⑥①②⑤④③D ①②⑤④⑥③8.甘油生物合成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D)A 尿素B 硫酸铵C 酶D 亚硫酸盐14.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

所以应选择在它的(B)A 迟滞期B 对数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15.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B)A 初级代谢产物B 次级代谢产物C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16.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D)A为菌体提供碳源 B 为菌体提供氮源C 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 使培养基凝固17.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C)A 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18.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B 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C 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D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19.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A 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 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 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 机械搅拌与溶氧浓度无关22.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C)A 营养物质的消耗B 微生物呼出的CO2C 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 代谢产物的积累23.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B)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 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 接种环用烧灼法灭菌D 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24.加热灭菌时,一般营养细胞的致死温度是多少度(B)A 32℃B 60℃C 100℃D 120℃29.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D)A 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B 排尽锅内有害气体C 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D 排尽锅内冷空气30.巴斯德效应是指(D )A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B酒精对葡萄糖分解的抑制C氧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D氧气对发酵作用的抑制31.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可以是(B)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A.②④B.①④ C.①③ D.②③32.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B)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34.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B)A.温度B. pHC.氧含量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36.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37.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A)A基础培养基B富集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38.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D )A.葡萄糖B.蛋白胨C.NaCl D.维生素39.1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多少摩尔A TP (C)A34 B36 C38 D3940.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D)A利福霉素B四环素C氯霉素D青霉素41.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C)A 135℃—140℃,5—15秒B72℃、15秒C121℃,30分钟D100℃,5小时42.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C)A 除去病原微生物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C 消灭所有的生物D 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43.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C )A 糖类B 酶类C 核酸D 细胞壁44.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实现以下哪项的关键环节(A )A 产业化B 商品化C 社会化D 安全化45.酶活性调节速度比酶合成调节速度(A )A 快B 慢C 相等D 无法比较46.受反馈调节的酶一般是(C)A 同功酶B 组成酶C 变构酶D 激酶47.通气搅拌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进步的(C)A第一个转折期 B 第二个转折期C 第三个转折期D 第四个转折期48.酵母菌的Ⅲ型发酵的产物是(B )A 酒精B 甘油C 乳酸D 丙酸49.目前发酵工业常用的处理菌体、固形物杂质和悬浮物等固体物质,保证处理液澄清的主要方法为(A )A 离心和过滤B 离心和萃取C 蒸馏和萃取D 离子交换和过滤50.抗生素的合成是在微生物生长的(C )A 延滞期B 对数生长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51.发酵液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A)A 水分B 蛋白质C 发酵产物D 菌体52.连续发酵中的恒浊培养所控制的对象为(B)A 培养液流速B 菌液密度C 生长速度D 发酵液体积53.诱变处理时所用的出发菌细胞应处于(B )A 延迟期B 对数生长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54.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55.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A 3.8-6.0B 3.0-4.0C8.0-9.0D7.0-7.557.如果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是菌体,菌体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B )A.蒸馏B.过滤C.萃取D.离子交换58.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是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59.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D.能提高发酵设备的利用率61.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