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2007年真题第一部分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一、简答题(一)详见会计学原理教材(P389)(二)答: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与资产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政府补助、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可适当展开回答)。

二、计算分析题(1)A设备入账价值=80×7.8+10×0.85=632.5(万元)借:银行存款-美元 624财务费用 4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628借:固定资产-A设备 632.5贷:银行存款-美元 624预计负债 8.5(2)B设备入账价值:100+2+17+11=130(万元)2006.5.10借:在建工程 11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贷:银行存款 130借:固定资产—B设备 130贷:在建工程 130(3)办公楼入账价值=234+80+100×17%+20×(1+14%)+52-1.17=404.63(万元)借:在建工程 405.8贷:工程物资 234库存商品 8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职工福利 2.8银行存款 52借:原材料 1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0.17贷:在建工程 1.17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404.63贷:在建工程 404.63(4)A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额=(632.5-32.5)×5/15×3/12=50(万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50贷:累计折旧 50(5)B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130×2/5×6/12=26(万元)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6贷:累计折旧 26(6)办公楼2007年应计提折旧=(404.63-44.63)/20×10/12=15(万元)借:管理费用 15贷:累计折旧 15(7)2006年12月31日,A设备账面价值=632.5-50=582.5(万元),可回收金额52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582.5-520=62.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62.5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2.5B设备账面价值=130-26=104(万元),B设备预计可回收金额为86万元,小于其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104-86=18(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8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8)2007年末,办公楼账面价值=404.63-15=389.63(万元),可回收金额480万元,大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不计提减值准备。

三、案例分析题1.不一定。

因为采用视同买断方式进行代销,有两种方式,如果是受托方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是否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则在委托方发出商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收入;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可以要求委托方赔偿,在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而题中没有明确说明。

2.不正确。

因为B设备需要安装,而在2006年度公司未将B设备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乙企业,即未完成安装调试并经过乙企业验收合格,因此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在收到700万元时,作为预收账款;在发出B设备时,公司只能作为发出商品,待验收合格后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3.不正确。

按照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如果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与C设备的设计合同相关的收入240万元已经收到,并且完工进度和成本都能可靠计量,应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

4.不正确。

因合同规定,公司将在2007年将D设备购回,所以属于售后回购。

与D设备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收到的款项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因此,2006年度公司应该将20000万元的售价计入负债,发出D设备时作为发出商品处理。

四、综合题1.2007年度公司所得税费用=283.1-221.77=61.33(万元)2.公司2007年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1821.77-33.27=1788.5(万元)3.乙企业利润表中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净收益;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反映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所发生的损益总额。

4.(1)净利润:221.77(2)资产减值准备:200(3)固定资产折旧:300(800-600+100)(4)无形资产摊销:35(100-65)(5)投资收益:-201(6)存货增减(现金流入或流出):-582.8(7)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现金流入或流出):-28.65(1310-1338.65)(8)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现金流入或流出):5.865(175.865-170)第二部分财务管理五、简答题(一)详见财务管理教材(P6)(二)详见财务管理教材(P400)六、论述题答:盈利能力是企业运用所控制的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也称资产增值能力。

(1)销售毛利率是指企业的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

(2)销售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销售利润同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

它表明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所能实现的销售利润,是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表示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

(4)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5)净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利润同净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七、计算分析题1.属于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支付方式2.甲投资者获得的现金股利=(20000-10000)/10×0.1=100(元)甲投资者获得的股票股利=(20000-10000)/10×2=200(股)3.普通股平均股数=12000×365/365+12000/10×220/365-600×54/365=12635(万股)基本每股收益=2670/12635=0.21(元/股)八、综合题1.甲公司的权益乘数=10/6=1.672.甲公司筹资方案宣布前权益的资本成本Ko=0.3×(1+5%)/6.3×100%+5%=10%3.甲公司筹资方案宣布后权益的资本成本K1=0.3×(1+5%)/5.04×100%+5%=11.25%4.甲公司筹资方案宣布后的加权资本成本K=8.4%×(1-33%)×40%+11.25%×60%=9%5.NPV=253×(P/A,9%,4)+358×(P/F,9%,5)-1000=52.31(万元)6.设A项目的内涵报酬率为i,则:1000=253×(P/A,i,4)+358×(P/F,i,5)得A=10.90%7.A项目净现值大于零,所以A项目可以进行投资。

2008年真题第一部分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一、简答题(一)详见会计学原理教材(P37)(二)答:资产负债表观认为收入和费用仅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在资产负债表观下采用收益计量的净资产法计量模式确认收益。

收益计量的净资产法是指根据特定会计期间期初与期末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来计算当期收益的方法。

如果企业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则为净收益;如果企业期末净资产小于期初净资产,则为亏损。

将净收益看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资本的增值。

由于企业净资产数额取决于其总资产和总负债数,因此收益的计量实质是对期初期末资产及负债要素的计量,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二、计算分析题答:此题给出的是账户余额,而不是报表项目余额。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000000+(400000-500000)-(20000+60000-30000)=5850000(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000000-500000-800000)+(340000-320000)+[(200000-40000)-(220000-70000)](30000-10000)=3750000(元)三、业务处理题(1)1月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 106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利息调整 6(2)研究阶段发生的研发费用: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贷:银行存款 100借:管理费用 100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开发阶段发生的研发费用: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70贷:应付职工薪酬 50银行存款 20(3)4月1日购买高新公司股份:借:长期股权投资-高新公司 36贷:银行存款 365月2日宣布发放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 3贷:投资收益 35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 3贷:应收股利 3(4)收到投资:借:固定资产 55贷:股本 3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11和12月每月分别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 1.67贷:累计折旧 1.67(5)12月10 日发出商品:借:发出商品 8贷:库存商品 8借:应收账款 1.7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6)向高管发福利12月25 日:借:管理费用 17.55贷:应付职工薪酬 17.5512 月28日:借:应付职工薪酬 17.55贷:主营业务收入 1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55借:主营业务成本 12贷:库存商品 12(7)支付应付债券利息:借:财务费用 4.56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44贷:应付利息 6借:应付利息 6贷:银行存款 6四、综合题1.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列示不正确。

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加上预收账款借方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所以应收账款金额应是49000(52000-6000+3000)元;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加上应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所以预付账款金额应是13000(8000+3000+2000)元。

2.存货项目的列示不正确。

存货项目应反映企业在库、在途和在加工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将毁损的库存商品金额减去,并且工程所需物资属于工程物资项目,应该从存货项目中扣除,08年1月10日退回的商品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所以存货项目列示金额应是495000(600000-50000-50000-10000+20000-15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