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外循环管理》PPT幻灯片

《体外循环管理》PPT幻灯片

20
▲血液稀释对全血粘度的影响
血液粘度影响因素:HCT、血浆粘度(血浆中白蛋白 浓度)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膜流动性、内刚性);生理 状态下全血粘度为4~5,血浆粘度为1.6~2.4。
HCT:25-30%时 ,血液粘度降至最低点 CPB中,降低全血粘度可因增加血液流速和减少微循 环前阻力而改善微循环
11
1.2.3 特殊手术的物品准备
再次或多次手术 股动静脉、气囊静脉引流管、血液 回收等
大心脏手术 大血管手术
12
1.2.3制定预充和用药计划
▲ 预充: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种、氧合 器、体外循环管道、血色素等因素决 定预充液种类和用量。
举例--法乐四联症
▲ 用药:根据患者病种、体外循环方式选择用药
▲血液稀释对血液携氧能力影响 HCT在30%时,血液携氧能力最强;HCT在20%时与
45%时携氧能力相近,但全血粘度仅为45%的一半左右。 全血粘度在HCT20%以下将不再下降,而携氧能力却
会急剧下降,故使血液稀释时应维持HCT≥18%
21
*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 ☆ 血浆蛋白:轻中度:重度 ☆ 凝血功能 :血液中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浓度下降, 血液凝固性降低。 ☆ 心脏:在HCT≥20%时,一般无心肌缺血表现。 ☆ 脑: 血液稀释会增加脑血管对PCO2的反应,血流速
14
1.3.2预充排气
★ 预充排气前进行水循环,检查有否渗漏
★ 预充前可充入二氧化碳,以利排气
★ 预充后加大流量排净气体,必要时反复敲打
循环回路
★ 气体排净后,钳闭动静脉回路,调整泵头松

★ 预充排气后,应注意钳闭侧枝循环,以免进

★ 循环排气如发现纤维渗漏,应及时更换
★ 保持出气口呈开放状态
15
度加快 ☆ 肺: 血浆胶体渗透压低于15,肺毛细血管压高于13,
可能肺水肿 ☆ 肾:长时间重度或极度血液稀释则可能导致肾小管 发生缺血性损伤。
22
*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
☆ 减少库血用量,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血源性 传染病及大量输血所致的并发症
☆ 减少体外循环对红细胞的机械性破坏和术中 血液丢失。
10
1.2.2物品选择
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经济状况 等,综合考虑选择用品。
★如病情重、手术复杂或灌注时间长者可考虑使 用膜肺
★心功能差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循环者考虑选择离 心泵作为主泵
★对升、降主动脉瘤或某些急症患者,备股动静 脉插管
★需要右外侧切口,可备用弯头静脉插管 ★婴幼儿、肾功能不良或稀释度过大者备用超滤
☆ 减少血液细胞和凝血因子的激活和消耗 ☆ 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进而
改善组织微循环 ☆ 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23
血液稀释程度
▲用红细胞压积(HCT)或血红蛋白(Hb)浓度表示(
Hb1g/dl=HCT3~3.5%)
轻度血液稀释—HCT>30%
中度—HCT25~30%
深度—HCT21~25%
16
2. 体外循环预充血液稀释
17
2.1基础知识
2.1.1血容量概念
▲人体的体液=体重(kg)×60% 细胞内液占2/3 细胞外液占1/3
▲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即血管外液)占4/5 血浆(血管内液)占1/5构成
▲血浆与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其总量即为血容量 成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6~8%,每公斤体重的血容量为
60~80ml,小儿和消瘦者稍多,而老年人和肥胖者稍少 18
2.1.2预充
▲预充和预充量 预充指体外循环转流前,所有管道、氧合器、动脉
滤器等充盈液体以排除其内的气体的过程,所需液体的量 称为预充量。
▲静态预充量和动态预充量 在转流前,储血室内液面静止于最低点时的预充
量称为静态预充量 转流中不同流量时,储血室内液面维持动态平衡
7
▲危险分类:
★正常危险 ★危险性增加 ★较大危险 ★高度危险
指有0种危险因素。 指有1种危险因素。 指有2种危险因素。 指有3以上种危险因素
8
1.1.4术前讨论
★进一步讨论明确诊断 ★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案 ★确定与手术方案相适应的体外循环方法
9
1.2制定体外循环计划
1.2.1确定体外循环方案 ★ 据患者病情特征;手术复杂程度;手术时间长 短择不同的灌注方法、温度以及插管方式。 ★ 如复杂手术或婴幼儿手术操作不易者可选择深 低温停循环灌注法; ★ 主动脉或某些大血管手术可选用左心转流、半 身或局部灌注法; ★ 简单手术可选用浅低温或常温灌注
体外循环管理
1
体外循环前
体外循环中
体外循环后
体外循环中:体外循环前期(前并行) 体外循环中期 体外循环后期(后并行)
2
1. 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术前病情评估 适当的术前处理 准确的术前诊断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3
1.1术前访视
1.1.1术前访视目的: ★ 了解病情 ★ 制定计划 ★ 防止意外
4
于最低点时的预充量称为动态预充量
19
2.1.3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指由于外源性无血液体输入血管内, 或因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容量增加、血液 中细胞浓度下降的状态。 ▲血液稀释分类
*外源性血液稀释:如大量输液、体外循环中大 量无血预充液进入血管内
*内源性血液稀释:如失血性休克时大量组织间 液进入血管内的“自身输液”过程
1.1.2术前访视的内容:
▲患者 一般情况:
身高 体重 发育 营养 精神状态 查体
▲病
史: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过敏史
5
▲实验室检:
一般检查 肝功能 肾功能 凝血机制 血气 电解质 传染病 其它
▲器械检查:
心电图 X线 超声 心导管 核磁共振 CT
6
1.1.3病情评估
▲危险因素 ★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3,左室舒张末压 >18mmHg ★不稳定性心绞痛或6个月内发生过心梗 ★心功能衰竭 ★年龄>65岁 ★急症手术者 ★二次手术 ★肺动脉高压、严重的心律失常、脏器功能不全、 恶液质等 ★严重心脏畸形,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单心室等
举例--深低温低流量
13
1.3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1.3.1管道的安装
★ 体外循环物品打开前应注意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过期 ★ 在无菌条件下按要求连接和安装管道 ★ 连接管道时注意各接头应光滑牢靠 ★ 注意保持上台物品无菌,避免污染。 ★ 整个循环管路安置在体外循环机适当位置,勿扭曲 ★ 泵管装入泵槽时、特别注意泵的旋转方向,勿装反泵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