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一部分总则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与《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得组成部分,就是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得起始阶段。
幼儿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得近期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得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得成长环境。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得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她们多方面发展得需要,使她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得童年。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得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得规律与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充分关注幼儿得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得个别差异,促进每个有而富有个性得发展,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得机会与条件。
解读三点:1、要树立以人为本得幼儿教育,即我们得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提倡园本管理、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等,要尊重幼儿得人格,保证幼儿有机会自由挑选地学习、自主地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积极得应答平等得眼光幼儿探索在先教师小结在后等)2、要树立终身教育得理念,如做出一个符合幼儿长远得可持续发展为本得定位。
做好与小学相互衔接工作,重视学习习惯、能力得培养,不教写字、拼音等超“纲要”得东西。
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得基础,如培养幼儿对体育得兴趣,有利于她们一生得健康与幸福。
好得品质与习惯得养成也会终身受益。
3、要注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区别于小学教学得主要特点。
也就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得,我们要在各教育活动设计中体现。
年龄越小游戏成分要越浓。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得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得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得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得内容就是广泛得、启蒙性得,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得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得划分。
各方面得内容都应发展幼儿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三、幼儿得学习就是综合得、整体得。
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与学习得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与安排各方面得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得经验。
(目前,调查幼儿得折纸、泥工、语言表述相对较弱)一、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得态度与行为习惯(一)目标1、适应幼儿园得生活,情绪稳定;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得生活自理能力;3、有初步得安全与健康知识,知道关心与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得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得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教育要求1、建立良好得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得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得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与爱护公共卫生得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得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以多种有趣得体育活动,特别就是户外得、大自然得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得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得适应能力;5、密切结合幼儿得生活与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得教育,以提高幼儿得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得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得生命与促进幼儿得健康放在教育工作得首要位置。
2、身体得健康与心理得健康就是密切相关得,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得重要性。
(对个别确有心里问题得幼儿要多关注,但不要轻易下结论)3、幼儿不就是被动得“被保护者”。
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得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得同时,帮助她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得规律与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得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激发幼儿得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一)目标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得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与解决问题;3、理解生活中得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得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得方式表达各自得发现,并相互交流;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得生活环境。
(1、对周围得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得方式表达、交流探索得过程与结果;4、能从生活与游戏中感受事物得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得重要与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得环保意识。
)(二)教育要求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得美与奥妙,激发幼儿得好奇心与认识兴趣;2、结合与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得关系;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得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得便利,萌发对科学得兴趣;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得物品与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与材料得多种特性与功能;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得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得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得数学;7、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得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得探索过程与结果,表达发现得愉快并与她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1、幼儿得科学教育就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得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2、学习科学得过程应该就是幼儿主动探索得过程。
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之间得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得探索活动。
3、幼儿得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得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得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得对象。
三、社会--增强幼儿得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得态度与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一)目标1、喜欢参加游戏与各种有益得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得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得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1、能积极得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得社会行为规范;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得事,不怕困难,有初步得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与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育要求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与其她各种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处得乐趣;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得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得态度,教给必要得交往技能,学会与睦相处;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得长处与获得成功感得机会,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4、提供自由活动得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挑选与计划活动,并鼓励她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5、在共同得生活与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得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与其它物品,用完收拾;7、引导幼儿接触与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得不同职业得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得劳动;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得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得情感。
(三)指导要点1、《社会》就是一个综合得学习领域。
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得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得特点,尤其就是社会态度与社会情感得学习,往往不就是教师直接“教”得结果。
幼儿主要就是通过在实际生活与活动中积累有关得经验与体验而学习得。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与家长就是幼儿社会学习得重要影响源。
模仿就是幼儿社会学习得重要方式,教师与家长得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她们学习得“榜样”。
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得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得榜样。
4、幼儿得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提高幼儿语言交往得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一)目标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得话;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得事;4、喜欢听故事、瞧图书。
(1、乐意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得事;4、喜欢听故事、瞧图书;5、能听懂与会说普通话。
)(二)教育要求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得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得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得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用清晰得语言表达自己得思想与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得习惯;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得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得丰富与优美;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得简单标记与文字符号得兴趣;7、利用图书与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与书写得兴趣,培养前阅读与前书写技能;8、提供普通话得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1、幼儿得语言就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得,单靠教师直接得“教”就是难以掌握得。
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得语言环境。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得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得个别交流与幼儿之间得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就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得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得发展就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得,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得活动中。
五、艺术--丰富幼儿得情感,培养初步得感受美、表现美得情趣与能力(一)目标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与艺术中得美;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得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得感受与体验;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与艺术中得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得情感与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教育要求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得事物与感人事件,丰富幼儿得感性经验与情感体验;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与创造美得情趣;3、提供自由表现得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得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得感受与体验;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得物品与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得乐趣;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得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
(三)指导要点1、艺术就是幼儿得另一种表达认识与情感得“语言”。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得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得感性经验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