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文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复习资料一、职业的概念职业是个人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二、职业的特征(一)职业根源于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形成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工种和岗位,这些不同的工种、岗位赋予劳动者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职责、不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劳动规范和行为模式,由此劳动者获得了特定的社会标记和专门的劳动角色,如工人、农民、教师、军人、科学家、企业家等等。
(二)职业具有社会性。
职业是为社会所需要的,是劳动者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或社会工作。
(三)职业具有连续性(或称稳定性)。
劳动者长期连续地从事某种社会工作,或者从事该项工作相对稳定,才能称之为职业。
(四)职业具有经济性。
劳动者通过职业活动来获得经济收入,以此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要。
三、职业与个人的关系1.职业决定你的生活质量2.职业决定你的社会地位3.职业决定你的活动范围与时间分配4.职业使你获得生活满足感5.职业实现你的价值观四、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是个体一生的工作历程,它以时间为主线,以工作内容为载体,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分析自我和环境、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如何采取行动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职业目标等。
六、内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而提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个性品质等因素。
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但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并且这些因素一旦取得就永远归自己所有,别人无法收回或剥夺。
七、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要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这些因素通常是由别人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八、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意义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可以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了解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
其次,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充实、高效地度过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九、内、外职业生涯的关系内职业生涯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中具有关键作用,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带动并制约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十、特质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1909年帕森斯在其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
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职业选择指的是个人在了解认识自己的主观条件与职业需求条件的前提下,将个人的主观条件与职业需求相匹配,这就是特质因素理论的内涵。
特质因素理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其提出的职业选择方法至今仍被广泛接受和采用。
十一、人职匹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活找人)。
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人找活)。
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十二、职业性向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认为,职业性向是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他将人的职业性向划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和常规型六种;同时,他将职业类型也相应地分为上述六种类型。
(如图所示)图形上连线距离越短,两种类型的职业相关系数就越大,适应程度也就越高,人职配置最适宜,是最好的职业选择。
连线距离越长,表明两类型人业相关系数越小,相互适应程度越低。
十三、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里六种职业性向的含义1.现实型(R):喜欢做使用工具、实物、机器或与物有关的工作。
具有手工、机械、农业、电子方面的技能。
爱好与建筑、维修有关的职业。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2.研究型(I):喜欢各种与生物科学、物理科学有关的活动,具有极好的数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爱好科学或医生领域里的职业。
生性好奇,勤奋自立。
3.艺术型(A):喜欢不受常规约束,以便利用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具有语言、美术、音乐、戏剧、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爱好能发挥创造才能的职业。
天资聪慧,创造性强,不拘小节,自由放任。
4.社会型(S):喜欢参加咨询、培训、教学和各种理解、帮助他人的活动。
具有与他人相处共事的能力。
爱好教师、护士、律师一类的职业。
乐于助人,友好热情。
5.事业型(E):喜欢领导和左右他人。
具有领导能力、说服能力及其他一些与人打交道所必需的重要技能。
爱好商业或与管理人有关的职业。
雄心勃勃,友好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
6.常规型(C):喜欢做系统地整理信息资料一类的事情。
具有办公室工作和数字方面的能力。
爱好记录、整理文件、打字、复印及操作计算机等职业。
尽职尽责,忠实可靠。
十四、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
他用“生涯彩虹图”来形象地展示人生各个发展阶段和所扮演的主要角色(见图2-2),其生涯发展阶段五个阶段: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衰退(Decline),如表2-4所示。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十五、性格定义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十六、性格与职业的关系每一种职业都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就很难做好工作。
如驾驶员要求具备注意稳定、动作敏捷的职业性格特征,医生要求具备耐心细致地、热情待人的职业性格特征。
所以,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通常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职业和工作。
十七、兴趣的定义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十八、兴趣和职业的关系兴趣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职业兴趣促进大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职业兴趣能增强大学生以后的职业适应性,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大学生充应当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强化和激发自己的职业兴趣,尽量选择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
十八、职业价值观的定义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
俗话说:“人各有志。
”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
十九、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二十、兴趣和职业的关系兴趣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职业兴趣促进大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职业兴趣能增强大学生以后的职业适应性,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大学生充应当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强化和激发自己的职业兴趣,尽量选择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
二十一、从能力差异的角度出发,在职业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的原则。
第二,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充分发挥优势能力的原则。
二十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二十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环境因素从组织内部环境看,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企业的一般特征、组织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与制度和人力资源规划、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和价值观等等。
二十四、职业决策的概念职业决策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决策把职业决策看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
决策者对职业的确定要经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等一系列环节。
而在方案选定之后,还要检查和监督它的执行情况,以便发现偏差,加以纠正。
狭义的职业决策把决策理解为仅仅是行动方案的最后选择,即“拍板”。
二十五、职业决策的内涵1.选择何种行业;2.选择行业中的哪一种工作;3.选择工作地点;4.选择和自己工作取向一致的岗位;5.从数个工作机会中选择其一;6.选择所适用的策略,以获得某一特定的工作;7.选择生涯目标或系列的升迁目标。
二十六、职业决策的基本原则:1.择己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
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
2.择己所能。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
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
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在做职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的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各种个性特点和能力特征,也包括自己的生理素质、教育背景和职业效能,目的在于真正发现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
3. 择世能需。
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
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
但是择业时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时代要求,而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孤立地追求“自我设计”,否则,要么就容易产生“天下无用我之地”的感觉,要么则走上歧途。
4.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
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
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二十七、职业决策的卡茨模式步骤一:列出供决策的2-3个职业方案。
步骤二:针对每个职业方案的回报进行优、良、中、差的评价。
回报包括:价值满足程度、与职业兴趣的一致程度、技能的施展空间。
步骤三:对每个职业的成功机会进行优、良、中、差的衡量。
衡量的因素包括:工作能力、必需的素质、职业展望。
步骤四:将每个职业在“回报”和“机会”两个维度上的结果呈现在“决策方格”上步骤五:挑选出回报与机会乘积最大的职业方案,其具有最大的期望价值。
步骤六:按期望效价的方法,赋予优4分、良3分、中2分、差1分,计算处决策结果,得分最高的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二十八、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方案(一)目标分解职业目标分解是根据个人的观念、知识、能力差距,将职业生涯长期的远大目标分解为有时间规定的长、中、短期分目标,直至将目标分解为某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