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一、分析把握诗歌的形象(意象)把诗词里的意象全部找出来,然后用“意象堆积”的方式,把它们堆积起来,构成一个画面,然后确定诗词的感情基调和风格。
有一些意象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如“杨柳”——它表离情别恨或柔情;“木叶”——它表惆怅落寞的心境;“黄昏”——它象征时光流逝,惆怅幽思,对青春的惜怀;“依阑干”——女子的等待、寂寞之情;松——往往寓含坚贞;竹——往往寄寓节操等。
做好鉴赏形象的工作:第一,了解诗词中写了什么样的形象,弄清其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哲理。
这些工作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在答形象鉴赏题型时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把握这些要点以后,在鉴赏诗词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
例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问: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如何答此题呢?分析“风”的形象,既要抓住“有情”这样一些直抒其意的字眼,又要善于从诗人的描写文字中去领悟概括,再根据答题要点写出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
她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它就像一个节操高洁、人情通达的精灵。
二、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一)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①烘托。
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②象征。
如陆游〈咏梅〉,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他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荣的傲骨。
③渲染。
如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虚实相生。
如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⑤动静相衬。
如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如贾至“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伥长”。
又如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⑦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⑧白描。
如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附: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类比、衬托、铺垫、以小见大、详略、倒叙、插叙等。
(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1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如“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③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⑤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⑥对比: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或今昔的变化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⑦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⑧反问:加强语气。
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鉴赏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三要点:一是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二是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三是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和效果。
对于此题考生们就可根据熟悉的表达技巧知识和答题要点回答了:先回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接着分析“小白长红越女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小或长、或白或红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把花的娇艳乃至精神都写出来了。
“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暮落花无奈而又悲惨的结局,含有惋惜之情。
三、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山水田园诗。
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
往往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等。
如王维〈山居秋暝〉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2、边塞军旅诗。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武之事,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有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有的表现出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表现出对故乡的亲人的怀念。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通过描写边塞景物的悲壮苍凉,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赠友送别诗。
亲人或朋友之间送别,写诗相送。
有的劝勉鼓励、积极乐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则缠绵悲苦,依依难分,如柳永的〈雨霖铃〉4、思乡怀人诗。
如宋之问〈渡汉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不尽的牵挂5、怀古咏史诗。
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
还有的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如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益〈汴河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咏物言志诗此类诗,多借助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情怀,花草鸟虫皆有品,一花一草总关情;诗人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如王安石〈孤桐〉,诗人借孤桐来表达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 2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7、闺怨诗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
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
如白居易〈长相思〉。
古诗词鉴赏的步骤:第一、观察题目、作者和文章下面的注释,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推断诗词的感情基调。
从知人论世入手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具体情况。
如高适一生为官,边塞诗写得好;白居易前期有兼及天下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半官半隐;孟浩然一生未仕,多写山水诗和行旅诗等。
他们的诗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第二、从诗词的意象入手。
抓住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李白“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曾与藁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注意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不要穿凿附会,一定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第三、从表达技巧入手。
如陆游〈咏梅〉,运用象征手法,借写梅花的孤寂、坚贞、高洁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与孙权、刘裕、霍去病、廉颇等人有关的六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想建功立业,又觉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还委婉表达出对朝廷的劝谏和批评。
四、把握古诗词语言。
“明快清新”、“绚丽含蓄”、“飘逸洒脱”、“恬淡平实”、“沉郁顿挫”、“纤柔细腻”等;还要透过词语的表面意思去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另外要懂得古代诗词中词语和词法,句法的运用,知道它们怎样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怎样使表达准确、生动、或者含蓄、蕴藉。
这一点须要考生们关注掌握几类重要的词语:①名词。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都是通过名词表达的。
例如韦应物《闻雁》中的“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寒塘》中的“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都是借助“雁”这个名词,来生动含蓄地表达出思乡之情的。
②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灵动起来。
如苏轼《蝶恋花》中的“绿水人家绕”中的一个动词“绕”字就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③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用得精彩,有的就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就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漫”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
王昌龄《闺怨》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中的“忽”字,这个副词恰到好处地将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数量词。
数量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
如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数量词“一”字就比“数枝开”中“数”表达得更为准确,更能突出“早”。
⑤叠音词。
用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作用。
如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两个叠词,上下相对,一写声响,一写动态,使人如闻风吹木叶的沙沙之声,如见长江波涛翻滚之状。
3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