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词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以《意外》为例
几年来,词语类命题作文不少,如“日子”(2010年四川眉山)、“灯”(2010浙江省金华市)、歌声(2011年江苏盐城)、拥抱(2011年成都市)等,一般以名词、动词居多。

下面以“意外”这个作文题目为例来谈谈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方法。

一、理解含义
词语的含义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意外”这个词的本意是“意料之外”或者“意外的不幸事情”,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

在这篇作文中,一般是指“意料之外”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是不幸的事情。

如一篇关于糖炒栗子的文章写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意外,还有一篇作文写的是小作者意外地发现,他的肩头正日益沉重,他也发现自己正勇敢地承受住那些沉重。

前者写的是意外的事情,后者写的是意料之外。

二、丰富内涵
词语类命题的外延比较宽,内涵比较狭隘。

这就需要我们缩小外延,丰富内涵,这样才能便于写作。

如何做呢?可以用填空法,即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这个词语前面或后面填空。

如《意外》这个题目,可以在它前面填空,或在后面提问,变成:我的意外、他的一次小小的意外、意外的收获、意外的遭遇等等。

三、深入思考
认真思考这个作文题的立意指向:写这个意外有意思吗?有意义吗?这个意外的偶然性中是否隐含着必然呢?这个意外中会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呢?如果能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文章的立意更高一些。

如《意外》这篇文章,一个同学的作文立意是:“世上本无意外,所有的意外都有其必然性。

”还有一个同学的立意是:“意外是强者的磨刀石,是弱者的遮羞布。

”以上两个习作的立意就比较深刻。

这样深刻的立意一般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需要我们深入体会生活,扩大关注领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自然、自我、社会三个方面表达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四、佳作欣赏
糖炒栗子是我们的家最爱的食物之一,因为不常买,所以每次买来的时候,就会被我们一家三个人一抢而空。

昨天晚上,妈妈回家的时候,手里多了一包糖炒栗子,我兴奋地从妈妈手中夺过了栗子,刚准备开始剥时,妈妈制止了我:“喂喂,先去吃饭。

”我无奈,只好放下栗子,去厨房盛饭。

吃过饭后,我又开始将我的手伸进了装满栗子的纸袋里,谁知妈妈又大叫道:“喂喂,你不是刚吃过饭嘛!复习去,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想着吃吃吃,我看你明天怎么去考试!”“不过吃个栗子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有些委屈的反驳道。

“你知不知道。

剥栗子会花时间的,你知不知道……”我懒得再听她的唠叨,“嘭”的一声将房门关上,嘟着嘴巴开始复习。

可是我看着看着,就开始不专心起来了,隔着房门,我听见了客厅里传来清晰的“咔嚓”,“咔嚓”的声音。

不用想都知道,那是妈妈在吃栗子,我听着听着,不禁在心里埋怨:凭什么不让我吃栗子啊,吃栗子能占多长时间啊,真是的。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了纸袋被揉成团的声音。

哈?妈妈居然把我盼望已久的栗子给吃完了,她不会留一个给我呀,我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

正在这时,妈妈推着房门走了进来,我低着头假装看书,不愿理她,“喏,吃栗子吧”妈妈轻轻地说,我诧异地抬起头,惊讶的发现满满的一碟子剥好的栗子摆在了我的面前,一个个在白灯的照映下发出耀眼夺目的光。

“妈,你怎么……”“别管那么多了,加油复习,明天要好好的考啊!”然后没等我说话,她就走了出去。

我的眼眶湿润了,不禁在心里责怪自己:刚刚怎么可以那样错怪妈妈。

伸手抓了一颗栗子放进嘴里,甜丝丝地,我知道那是母爱的味道。

眼前的这一颗颗黄灿灿栗子是妈妈带给我的意外。

一个关于爱的意外。

【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小作者善于在行文中巧设波澜,运用误会法欲扬先抑,写了一个关于吃栗子的故事,一个有关爱的意外,真切感人。

文章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要按照这一直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个大转折,掀起高潮,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

院中停了一辆三轮车,车的把手上已经有着点点锈迹,刹车也已失灵。

它停在这里,意味着它已老去。

“下午把这车拖去扔了。

”听了爷爷的话,我多少有些意外,那可是从小就陪我到现在的交通工具啊。

我忙问:“怎么扔了呢?没坏啊。

”“你奶奶不要了。

”我一时无语,我为什么要舍不得呀?又老又旧,奶奶都不要它了。

莫名的感伤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我慢慢地走向它,骑上它。

车,车后面用来载人载物的铁皮已经装不下我了,我忽的忆起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每次奶奶骑着三轮车带我去街上。

奶奶家在农村,眼前不是树就是田,只有街上才有超市,才有小吃,才有玩具……一张小板凳放在铁皮上,奶奶毫不费力的骑着,我坐在奶奶身后欢呼雀跃,等带着三轮车带我去那有着数不尽的意外和惊喜的地方去。

稍稍长大,我还是那么喜欢去街上,每次都再三叮嘱赶早市的奶奶一定要叫我起床。

因为只有街上才有图书,才有漂亮的发卡,才有美味的奶茶。

奶奶稍稍吃力地蹬三轮车,我坐在三轮车的扶手上,满心欢喜地期盼着意外的收获。

直到后来的一天,我意外地发现三轮车变小了:奶奶已经蹬不动了,我已经长大了。

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慢慢流逝并且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回过神望着头发正星星点点变白的奶奶,我大声对奶奶说:“奶奶!上车,我带你去街上!”夕阳下,奶奶眯眼笑着伴随着几条深刻的皱纹,她满口答应着:“好,好,好!”坐上了车,我用力蹬起车来。

也许我曾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也许我曾不断地推卸责任。

但现在,我意外地发现,我的肩头正日益沉重,我也发现我正勇敢地承受住那些沉重。

【点评】文中写了好几个跟这辆三轮车有关的意外:意外地听说奶奶要把它扔了,我小时候三轮车承载着奶奶带给我的意外的惊喜、意外的收获,现在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肩头的担子日益尘重了。

这些意外记录了我的成长,寓示着人生的规律,发人思考。

我清楚地记得万圣节,平安夜的日期,却总分不清阴历和阳历;我沉醉于各国甜点的美味,却总对传统的饺子元宵提不起兴趣;我努力练就流利的美式英语,却总再听见京剧奇异的唱腔时不耐烦地扶住额头;我追美剧,听英文歌,却对“之乎者也”毫不深究。

我在被西化,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却从未察觉,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意识里渐渐隐去。

“真是惊世骇俗……不对呀,怎么怪怪的,应该是‘惊骇世俗’……‘俗世’?”看着新闻,我一时兴起想冒几句有文化的话点评点评,却被自己为难住了。

“这词都想半天,你废了,我看你才是惊世骇俗呢!”爸爸走过来,敲敲我的头,颇为无奈地说。

记得当时捂着脑袋,不服气地撇撇嘴,只当时一时大脑短路罢了,不甚在意。

却终于在几天来接二连三的“短路”中提起了重视“tān倒的tān怎么写?”“是‘自惭形秽’还是‘自形惭秽’”……无数次被打断本是亢奋着的思绪,我皱起眉头,不悦的同时不是没有意外的。

是啊,怎么会忘呢,曾经不是用得轻车熟路不亦乐乎的吗?怎么能忘。

在电子时代,我有多久没碰过字典了,电脑输入法像是一条条爬山虎,一点点攀上我们的大脑,维持着表面似无懈可击的优雅措辞,殊不知,掩盖的是我们奄奄一息几欲倾塌的文化根基,我闭了闭眼,不敢去想这样下去的后果,是否有一天,我们连笔也不会拿了。

满脸稚气地诵着“愿君多采撷”的时光早已一去不返,我有多久没真真切切地欣赏过一篇诗词了,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只是在政治课上,老师一脸真诚地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方猛然惊觉,我这是在做什么啊,竟令人发指地意想不到地忘记了她------我美丽而古老的祖国历久弥新的文化。

是了,是你----这错误的意外,于无声处悄悄提醒我,告诉我,别忘记。

所以,谢谢了,你用一次意外,让我重记起一段美丽。

犹记得篁竹深处,古琴声响,惊落一地美好,是谁在默许,就此不忘。

【点评】本文写了一个错误的意外,立意比较高,上升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看出小作者的令人欣喜的责任感。

小作者能够从细小的地方发现大问题,即“我在被西化,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却从未察觉,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意识里渐渐隐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