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A1型题1. 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答案:B2. 关于抗毒素叙述,正确的是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B、C均正确答案:B3. 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答案:C4. 下述细菌中在需氧环境下能良好生长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答案:C5.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个体出生时就存在,应答迅速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答案:C6.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答案:C7. 临床上条件致病菌致病最常见的条件是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答案:D8. 关于正常菌群,描述不正确的是A.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正常菌群对宿主无害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C.条件致病菌也属于正常菌群D.正常菌群有生物拮抗、免疫、营养等作用E.正常菌群寄居于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答案:B9. 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作用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抗衰老作用E.抗过敏作用答案:E10.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答案:D11. 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霍乱弧菌C.破伤风杆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答案:C12. 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肠炎沙门菌答案:B13. 致病力与凝固酶有关的是A.肺炎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克雷伯杆菌D.衣原体E.病毒答案:B[解答]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凝固酶和葡萄球菌的毒力关系密切。
凝固酶阳性菌株进入机体后,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阻碍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即使被吞噬后,也不易被杀死。
同时,凝固酶集聚在菌体四周,亦能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与凝固酶的生成有关。
14. 内源性医院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最主要来源是A.胃肠道和口咽部定植菌B.皮肤定植菌C.胆道定植菌D.会阴部定植菌E.体癣等皮肤真菌答案:A15. 关于真菌的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B.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75%)与多糖(25%)组成C.多糖主要为几丁质的微原纤维,缺乏肽聚糖,故真菌不受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作用D.真菌的细胞膜含固醇E.真菌按形态和结构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答案:B16. 关于各种常见致病真菌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在组织及培养基中均为芽生孢子,一般无菌丝B.丝状霉菌型真菌:组织及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C.曲菌属菌丝体由具横隔的菌丝组成,由菌丝生出分子孢子梗,在梗基顶部形成分生孢子D.念珠菌在直接镜检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菌丝和假菌丝E.隐球菌在墨汁染色下直接镜检示菌体呈球形,直径15~20μm,菌体周围有宽厚的荚膜答案:E17. 关于真菌致病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致病菌为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曲菌属B.ICU患者IFI的致病菌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以条件致病性真菌占多数C.念珠菌属只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呼吸道、肠道、泌尿道、全身性感染、心内膜炎等D.隐球菌属仅新生隐球菌可引起人类真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与脑及脑膜感染,也可侵犯皮肤和骨关节等E.可引起人类曲菌属感染的主要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等答案:C18. 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多糖D.真菌毒素E.毒素答案:C19. 关于真菌机会性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B.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的新生隐球菌引起C.主要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真菌微生物群引起D.主要由真菌毒素所致E.主要由超敏反应所致答案:C20. 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A.原发性肺癌B.食管癌C.原发性肝癌D.肉瘤E.胶质神经瘤答案:C21. 关于抗菌药物分类,正确的是A.大环内酯类:快速杀菌剂B.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C.氟喹诺酮类:快速抑菌剂D.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抑菌剂E.磺胺类:快速抑菌剂答案:B22. 下列有关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A.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B.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C.改变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D.影响被动流出系统E.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障答案:D[解答]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有:①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②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③改变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④影响主动流出系统;⑤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障。
23. 下列有关细菌耐药的基本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生物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或对抗性B.固有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C.获得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菌药物杀灭D.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E.交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答案:A[解答]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致病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或对抗性。
24. 以下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药物是A.阿奇霉素B.阿米卡星C.利奈唑烷D.哌拉西林E.氧氟沙星答案:D25.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是A.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B.细菌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C.主动排外D.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E.DNA螺旋酶的改变答案:B26.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是A.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B.产生DNA螺旋酶C.孔蛋白缺如D.具有外膜药物泵出蛋白E.产生β-内酰胺酶答案:E27.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A.弗劳地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B.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C.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D.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答案:E28. 关于药效动力学的参数,描述不正确的是A.MIC是指在体外培养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致病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B.MBC是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量减少99.9%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C.AUC可以估计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Cmax是指给药后达到的血浆药物浓度的峰值,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E.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答案:C29.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蛋白结合率B.吸收速度C.消除速度D.作用强弱E.起效快慢答案:C30. 生物利用度是指A.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C.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D.给药24小时内的AUC与MIC比值E.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答案:B31. 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法是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C.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44倍的剂量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答案:B[解答] 首剂采用1.44倍的常用剂量是静脉给药方式的负荷剂量,有利于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口服给药的负荷剂量是常规剂量加倍。
32. 药物的ED50值越小,则其A.毒性越大B.作用越强C.安全性越大D.治疗指数越高E.以上均不是答案:B[解答] ED50即半数有效量,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LD50即半数致死量。
治疗指数即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3. LD50是指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E.以上说法均不对答案:C34. 细菌和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称A.时间依赖性B.抗菌后效应C.停药反应D.浓度依赖性E.副作用答案:B35. 有首关消除作用的给药途径是A.舌下给药B.直肠给药C.喷雾给药D.静脉给药E.口服给药答案:E36. 药物的何种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无关A.副作用B.毒性反应C.继发反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答案:D37. 一名六岁儿童,现被诊断为脑膜炎,治疗选用青霉素的原因是A.易通过血脑屏障B.青霉素副作用少C.青霉素属于水溶性药物D.青霉素是大分子E.青霉素属于解离性药物答案:A[解答] 在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对青霉素的通透性增高,使青霉素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青霉素对健康人即使注射大剂量也难以进入脑脊液。
38. 某患者因心律失常,长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其停药时要缓慢停药的原因是A.快速停药可发生停跳反应B.快速停药可发生过敏反应C.快速停药可发生毒性反应D.药物的副作用E.药物的不良反应答案:A[解答]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如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病情加重,其机制与受体上调有关。
39. 关于循环功能衰竭按血流动力学的病因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A.低血容量性B.心源性C.过敏性D.分布性E.梗阻性答案:C40. 关于心脏收缩功能的决定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肌收缩力B.心率C.回心血量D.后负荷E.心房心室腔大小答案:E[解答] 心脏收缩功能一般主要由以下4个因素决定: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
41. 以下不属于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指标是A.EF%B.dV/dtC.dP/dtD.dD/dtE.△P/Rvr答案:E[解答] 射血分数(EF%)、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变化速率(dV/dt)、射血期心室容积变化速率(dP/dt)、心室直径变化速率(dD/dt)是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