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幼儿园心灵-共促健康成长总结汇报宜宾市翠屏区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宜宾市打金街幼儿园精品活动“呵护幼儿心灵,共促健康成长”活动总结汇报宜宾市打金街幼儿园王丹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纲要》说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幼儿园里的孩子身心健康与否至关重要而。
让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工作职责,也是每一个家长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给幼儿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尤其是家庭离婚率提高、儿童留守现象屡见不鲜,独生子女比率增加,父母祖辈过度娇宠,一味满足,导致的自闭症、多动症、暴力倾向等问题儿童越发增多,他们呈现出独力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碍障等。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在我们幼儿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教师们每每都会遇到,因此我们在翠屏区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活动里开展了“呵护幼儿心灵,共促健康成长”的专题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和孩子童年成长进行专门的研究,希望通过活动实施能引起共鸣,让更多的学校关注孩子内心,关心孩子成长;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儿童心理理论知识和应变处理相关问题,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更多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表现,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关爱孩子。
自从我园于2016年3月开始开展了“呵护幼儿心灵,共促健康成长”社区活动以来,我们坚持“线上线下同步走”的原则,每天在网上上传资源,撰写文章,分析个案,给老师们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参考的空间,也给自己创造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也小有成效,积累资源篇,呈现文章篇,发起话题次。
老师们和家长们也积极参与,现有成员个,他们主动回复,发表自我看法,出谋划策,互动交流学习,现已有评论次。
我们的资源文章也多次被外校,或外区的老师、家长进行转载收藏。
在线下,我们每一阶段,每一个月都会开展一次或多次主题活动(包括生活、游戏、集体教学中渗透的各类教育活动、亲子手抄报宣传活动、社会实践生活体验活动、亲子同行旅游活动等,并将其照片呈现在线上),以多种形式去辅助线上活动。
现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成效总结如下:第一阶段:发起活动——认真撰写活动计划,安排调整活动时间,落实成员角色。
我们于2月底开始确立活动名称、时间和内容,撰写活动计划,在3月1日发起活动,组建成员,确定成员角色分工,以张金莉、王英姿、唐琼为组长和副组长,以雷江艳为管理者,以王丹老师为主创者和负责人,以全园教师为共同参与者,齐心协力,统筹共建,认真着手开展活动,并以QQ群、微家园等宣传形式发动家长积极响应了解活动,参与活动,群策群力落实活动。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走(一)线下活动:一、理论学习,资料收集。
创建人收集心理健康理论专著和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参考,为后期活动开展作理论支撑。
1、在这个阶段,我们了解了0-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具体特征表现以及他们的年龄段内心需要。
如3个月孩子的内心需要是——只会哭,需要你无条件接纳我。
4个月孩子的内心需要是——想要分离,脐带断开后需要安全感2岁的孩子内心需要是——挣扎着想要成为独立的个体,会该诉你不要,却又不能完全独立,更需要安全感4-5岁的孩子的内心需要是——肯定和欣赏,需要更多鼓励带来的自信6-7岁的孩子的内心需要是——学习的模范,他们需要学习、认知和模范儿童心理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在7岁之前,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就更加重大,要将活动做实、做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2、收集和确立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十条目标)——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3、学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案例撰写方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利用园本课程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
——爱心教育。
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
众所周知,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
因此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利用园本课程《超级妈妈》《亲密家人大集合》《我要感谢你》《毕业歌》等开展爱的教育;利用大班毕业季开展手工和社会活动《送礼物》在毕业典礼跳舞蹈《感恩的心》等开展感恩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懂得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学会感恩和祝福。
还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完成“亲子携手,同行旅游”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体验孩子、父母、家人同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
首先,我们通过《有礼貌的好宝宝》《对不起真神奇》《好朋友大考验》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
其次,通过《大家来抱抱》《大手牵小手》《绿丝带心连心》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
再次,通过《小小消防营》《走进李庄快乐春游》等实践活动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社区、家庭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情绪教育。
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
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而三至六岁的孩子更是对情绪有大致了解。
因此我们通过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记录活动《小小情绪员》《心情预报》等帮助幼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合理发泄,从而养成健康乐观的心理。
2、在生活中渗透自主自理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
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
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看各种心理反射图,与孩子交流沟通等形式给孩子开展心理辅导,对出现消极情绪的孩子给予及时回应,给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疏以引导,对单亲的孩子给与关爱,对内向胆小的孩子给予互动,对失败时候的孩子给安慰和鼓励。
3、在游戏中渗透生命起源与身体健康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核心内容,我们利用活动《小威向前冲》《我长大了》《奇妙的身体》《特别的我》,《滑梯的回忆》让孩子从认识自我开始,感受自己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变化,懂得生命的起源,知道热爱家人朋友和珍爱生命。
另外,老师们也在活动中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
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以此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也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在幼儿园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心理健康环境。
——创设心理健康人文环境。
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
——创设园内、班内交互式立体环境。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环境文化往往是隐性的教育者。
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在班级教室内打造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的立体式环境。
如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生活体验馆的设置,每月一主题的师幼环境布置,以及通过节日活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比赛活动等开展,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每班设独立区角(秘密小屋,私密空间)等,让孩子有一个能与好朋友说悄悄话,谈谈心的私密交往空间,有一个自我静心和自我思考的休息空间。
再如发泄吧、愤怒娇娃等,让孩子有一个自我发泄的场所。
环境的互动交融使孩子们能在幼儿园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线上活动在线上,我们分为了几个主题行动:一、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行动——资源上传1、在线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老师们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打磨教学方案,制作精美PPT课件,积极分析反思,撰写个别案例,并形成完整教学素材上传到线上活动,为本次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大量资源,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参考和方便。
上传的资源有园本教程《生气与快乐》《开心树与不开心树》《微笑》《朋友多多真快乐》《同伴交往》;教师自创教案《快乐菲菲快乐自己》《小威向前冲》等,教学课件若干、教学案例十余篇,视频网站提供一个,教师随笔和经验文章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