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章-1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第8章-1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最常用资料:
岩性(矿物)、古生物、沉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地层对比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
依据地层本身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旋回类型、地 层所含重矿物等标志对比地层的方法 ——生产实际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
● 适用范围:岩相横向变化不大, 或者
岩性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 注意: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同一盆地,岩性变化太大,也不能单独使用。
s33top s3
通过对比追踪,古近系可识别出五个地层界面
东营组顶界 东营组底界 沙二段底界
沙三段底界 古近系底界
碎屑岩电测曲线对比示例图
2、生物地层学方法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 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基础:生物演化的发展性、阶段性、不可逆性、迁移理论
岩性对比法、岩石组合法、矿物(组合)法,等。
(1)岩性对比
● 原理:① 沉积成层原理; ② 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常用依据——岩性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特征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⑵ 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
⑶ 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2)沉积旋回对比
● 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 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 ★★★
周期性重复→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构造等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 : 如海水进退,湖水进退所形成的旋回 受气候变化控制 :引起沉积物的周期性变化
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 …
二、碎屑岩油层对比
油层对比概念、对比资料选择、对比依据及程序, 对比单元的划分、对比方法、成果图的编制及应用
三、碳酸盐岩油层对比
储集单元的概念 储集单元划分与对比 产层细分与对比
一、区域地层对比
区域地层对比--指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性、测井、
地震、地球化学资料和古地磁等资料,在油区范围内,进 行全井段的对比。
如:稳定的黑色页岩;
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 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煤层等。
岩性对比工作中, 首先,确定各个剖面中 的标准层; 其次,依标准层将各剖 面连接起来; 然后,根据相似或相同 岩性段逐层对比。
含砾砂岩 砂泥互层 黑色页岩
标准层
砂泥互层
★ 注意事项
灰岩
岩性对比示意图
⑴ 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
10~12、13~16
11、12、13、14、15+16
SⅢl~3、4~7、8~lO SⅢ1、2、3、4、5+6、7、8、9、10
PⅠ1~4、5~7
PⅡ1~3、4~6、 7~9、101~102 15
PⅠ1、2、3、4、5、6、7
PⅡ1、2、3、4、5、6、7、8、9、 101、102 45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1、岩性特征---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 岩性标准层 ▲ 特殊标志层 ▲ 矿物组合
1、岩性特征---标准层
● 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 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 辅助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 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性(90~50%)。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根据沉积旋回韵律对比地层
正韵律 反韵律
(3)矿物对比--以重矿物对比最广泛
⑴ 原理:同一地区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条件及沉积环境 近似,其矿物组成及某些矿物含量基本不变或 有规律变化(或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
⑵ 矿物对比法的主要依据(标志) ● 矿物成分变化--用不同矿物组合作为对比标志; ● 矿物含量变化--用各种矿物含量百分数作对比标志; ● 特殊标准矿物--用特殊颜色、形状等特征作对比标志。
SP
IL
1281
2 3
4
(a)
SP
IL
SP
ML
7
8
5
9
6
7
1
(b)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2、沉积旋回
时间
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 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度、范 围)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 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
幅度
地壳升降运动振幅曲线
★ 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级次--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 碎屑岩剖面----一般选用1:200比例尺 测井图:2.5米(4米)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
曲线、微电极曲线,感应测井曲线等。
组合测井:微电极、声波时差、自然伽马、0.4米(4米)底部梯
度电极系视电阻率、自然电位、感应测井、 深感应、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区域地层对比的目的:
▲ 建立标准剖面; ▲ 通过井间剖面对比找出地层的区域变化规律;
--如: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等变化规律等
▲ 确定生、储、盖组合。
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资料(依据):
● 古生物资料; ● 沉积旋回; ● 测井资料; ● 古地磁资料;
● 岩性特征(矿物) ; ● 地层接触关系; ● 地震资料; ● 元素资料(微量、同位素)
静态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各种地质录井资料 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电性资料) 分析化验资料
动态资料:试油、试采及生产资料 → 验证工作精度
注: 考虑局限性,应有主次选择、综合应用。
★电测资料获取速度快、易得连续剖面、深度准确等。
→电测曲线是油层对比时最为广泛采用的主要资料。
★砂、泥岩互层剖面中,两类岩层的电性差别大,曲线形态和岩 性对应关系清楚,油层易识别。
注:密度大于2.75(2.86)的矿物,锆英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重晶石等; 可指示沉积母岩的成分、沉积时水流方向等。
(4)地球物理资料对比--覆盖区
1、利用地震剖面对比(二维或三维) 井标定各反射标准层,并追踪(强反射同相轴)、闭合。
2、利用测井资料对比 ▲ 搞清岩性--电性关系,确定电性标志层; ▲ 对比电性标志层 或 相邻井的相似曲线特征。
缺点:因个体大,在岩心、岩屑中很难得到完整化石, 钻井剖面地层对比时受到限制。
(2)化石组合法--微体古生物对比
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 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 微体古生物特点:体积小、分布广泛、种属繁多、演化
快、生物群分区现象明显;在岩心、 岩屑中易保存。
--适用于钻井地质地层对比
例如: 辽河欢喜岭油田杜家
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ⅠⅠ1∼3砂层组ⅠⅠ1-1单 油层
大庆油田某区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层 组 名 称
合计
油层组 萨Ⅰ组 萨Ⅱ组 萨Ⅲ组 葡I组 葡Ⅱ组
5
砂层组
单油层
SⅠ 1~5
SⅠ1、2、3、4+5
SⅡ1~3、4~6、7~9、 SⅡ1、2、3、4、5+6、7、8、9、lO、
等时面 正韵律 等时面
反韵律
3、地球物理特征
--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
◆ 电测曲线在地层对比中的特点:
● 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旋回)等。 ● 有自己的特殊对比标志(电性标志层)可用于油层对比。 ● 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
◆ 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 测井曲线;另有微电级、自然伽马、中子测井曲线等。
● 油层对比的最小单元,为沉积韵律中的较粗部分; ● 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岩性和物性基本一致; ● 单油层之间有隔层分隔,分隔面积>连通面积。
2)砂岩组-- 或称复油层或砂层组
▲ 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 同一砂层组 内的油层岩性特征基本一致; ▲ 砂层组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
● 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 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5个低级次沉积旋回;
总体上:由下而上碎屑 岩逐渐减少,粘土岩逐渐 增多的趋势,是一个大的 沉积旋回。
单井沉积旋回的划分: 依据单层的岩性组合
→最低级次沉积旋回 →较高级次 →最高级次
对比顺序
碎屑岩沉积旋回示意图
▲ 常用的微体古生物化石:我国各油区地层对比中,常 采用介形虫、轮藻和孢粉。
3、层序地层学方法—自学
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结合有关沉积 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 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岩的一种新方法
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 主要观点:
Galloway成因层序地层学 T.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沉积旋回的级次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 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从小到大可划分三级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2)三级沉积旋回 三级沉积旋回--指同一岩相段内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
碎屑岩剖面:自然电位、微电极、电阻率、感应测井曲线等;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等。
单井合成记录
层位标定
ng
ed s2top s31top
在某工区的不同构 造单元均匀的选择30口 井,制作了合成地震记 录,通过井旁地震道标 定,建立钻井地质分层 与地震反射层之间的对 应关系。
s32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