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家的敲门声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回家的敲门声 课外阅读理解提高(含答案)

回家的敲门声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
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隶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踩得地面“咚咚”直响。

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
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

随后老两口
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

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
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
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

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

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
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

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
进进出出很多遍了。

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
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

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浙渐少了起来。

但是发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
终未动。

⑩他喝光了瓢里的水,接着说为了抄近路,他蹚着水过的十里河,可过河的时候把脚给崴了,一拐一拐地又走了十里路,拐回了家。

⑪这不会骑车的人,推车子会更费事,走个三五里也还好说,可八十里走下来真是不敢想的事。

他从一大早就开始走,整整走了十八九个小时,最后这十里路,还是拐着瘸腿。

而那一年,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

⑫他坐在地上一动不想动,我站在那里陪着他。

⑬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乱莲蓬的,汗水把脸上的土灰淌得一道道的,顺着皱纹的方向密密地织着,连他的眼角嘴角都是泥,嘴角好像还有血。

我不禁暗暗地叹气,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

⑭缓了好大一阵子,父亲才让我扶起他。

母亲去做饭,我伺候着他洗了脸,换了衣裳。

我给他脚盆里添上暖瓶的水,他靠着炕厢坐在板凳上烫脚。

⑮我问他为啥不托运,他说他到怀仁火车站打听了,托运得半个月以后才到,“我怕误了俺娃学车。

多学半个月跟少学半个月,那就是不一样。

”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忍的泪水终于成串地落下。

⑯父亲一看,赶紧说:“过河时把车子弄泥了,俺娃出院把它擦擦。

”当我擦完车子进屋时,母亲做好了饭,而父亲,脚泡在水盆里,坐着小板凳,身子靠着炕厢,就那么睡着了……
⑰那八十里的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选文第⑦段,说说“我”当时的心情,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⑬段对父亲的外貌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选文分析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听了,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强思的泪水终于成串地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以“那八十里的路啊”为开头,给本文补写一个结尾。

40字左右。

那八十里的路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

【小题2】
示例:“我”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根本没有感恩之心,体现自己的深深自责之情。

【小题3】
写出了父亲为“我”推车回家吃尽苦头,且显得苍老的模样,可以体现父亲对“我”的爱,同时也反映“我”对父亲的心疼。

【小题4】
“紧”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特别难受;“成串”写出了“我”哭得很伤心。

这两个加点的词,表现了“我”的内疚之情。

【小题5】
示例:那八十里的路啊,每一里,每一步,都承载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可是,父爱岂止八十里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在熟
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和人物情感变化的历程,选择简
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提示,阅读全文,以人物活
动为中心,抓住主要情节按何本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简明扼要加以
概括即可。

阅读文本,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
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人物的言行等做综合的分析。

因为人物的心理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因此借助这些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往往可以看
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读选文第⑦段,说明“我”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根本没有感恩之心,体现自己的深深自责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

具体来说主要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可以运用侧面描写,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其次在概括时要逐句分析,不要丢落。

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即可。

第⑬段对父亲的外貌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为“我”推车回家吃尽苦头,且显得苍老的模样,可以体现父亲对“我”的爱,同时也反映“我”对父亲的心疼。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及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一要明确词语原义,二要揣摩词语语境义,三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四要联系文章主旨。

阅读文本,结合语境可知:“紧”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特别难受;“成串”写出了“我”哭得很伤心。

这两个加点的词,表现了“我”的内疚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的能力。

进行补写,要按照作者原本的思路,事情原有的事理去完成。

进行补写,要充分利用文章原有的内容。

充分研究和分析文章中已有的信息,包括明显的和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来的意义。

要领会作品的原有思路,弄清楚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

之后在已知情节中发挥想象,根据作品去设想和安排情节结构,以及人物的活动。

补写时要注意合情合理,要符合作品的原有发展思路,也要遵循生活的本来面目。

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能结合选文主旨来谈,言之成理,表述流畅即
可。

如:那八十里的路啊,每一里,每一步,都承载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可是,父爱岂止八十里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