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教案 01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教案 01
(2)表现:
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⑶影响:
①加速日本社会的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成为工资劳动者。
②经济上:
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4、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
(2)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回答:
(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3分)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2、阶级: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2)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
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农民————受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
工商业者——受严格限制和掠夺——日益不满
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滋生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大名————部分受到排挤————不满现状;
②外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黑船事件(1853年)引发了民族危机。日本被迫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遭破坏。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仿效。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性质)
(3)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萨摩、长洲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4)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统治地位。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教学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
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2)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二、从“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第四框题)
(一)面对列强侵略,日本各阶层态度。
1、“开国”与“攘夷”之争;
(1)开国者认为:只有通过对外交往,才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使国家强调。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
(2)材料二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3分)
【课后反思】
2、倒幕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3、领导力量:萨摩、长洲等大名(他们结成军事同盟,改变力量对比,成为倒幕顺利发展的基础)
4、倒幕经过:
(1)1867年:
①倒幕派京都秘密会议,获得明治天皇讨幕密旨。
②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和辞去“征夷大将军”,却暗中伺机反扑。
③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体制。
(2)1868年:
①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德川庆喜投降。(戊辰战争)
②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东京。
5、胜利原因:⑴主观原因:①倒幕派联合,组织自己的力量。
②倒幕派取得人们的支持。
③利用天皇的名义,舆论导向有利于倒幕派。
⑵客观原因:①幕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
②农民起义,城市暴动不断从根本上动摇幕府统治。
3、民族危机:佩里叩关(“黑船来航”)。(第三框题)
(1)时间:1853年,美,佩里。
(2)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
(3)结果:日本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课堂演练】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⑷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日本的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2)攘夷者主张:日本国体尊贵,必须抗击外来侵略。
⑶结果:攘夷论占主导,成为民族革命旗帜。
2、德川幕府维护统治;
(1)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打击改革力量;1858年制造“安政大狱”,杀害吉田松阴。
(2)对外:买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人们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推翻推翻幕府统治。
③列强无暇顾及并且在日本的争夺中矛盾重重。
6、历史意义:
(1)是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关键步骤。
(2)使日本免遭中国和印度的厄运,保卫了民族独立。
(3)为明治维新的实施创造了和平的国内环境。
【课堂小结】
日本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1)必然性——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社会矛盾尖锐,幕府封建统治动摇;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对幕府统治的冲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日美亲善条约》的影响;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情境创设:“日本的幕府统治”“黑船来航”
【讲授新课】
一、历史背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框题)
(1)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