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恋爱就业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受人们重视的程度是与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关联的。

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就越突出。

社会的物质、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都对人们的生理、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历来有社会心理“晴雨表”之称的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尤为巨大的挑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况”。

这说明,人们必须既注意生理健康,又注重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心理作用个体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个体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外界客观事物,也无法正确把握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的积极效果。

最后,自我意识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自我意识是每个人人格的核心。

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对健康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自我意识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青年期个体在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们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现、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自我认识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提高。

自我概念就是我们怎样来看我们自己,是自我的认知部分。

自我概念体现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包括体能表现、外表、和同辈以及父母的关系。

大学时期的自我概念有了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更丰富、更完整、更概括、更稳定。

但由于社会的评价相对较高,大学生往往自觉社会责任重大,认为自己已是祖国的栋梁之材,这时期的自我概念往往偏高且不甚准确。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大部分同学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能根据自我设计的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

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善于及时、迅速地操纵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行为,也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

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就是大学生不善于控制自我的结果。

三、大学生情绪特征
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

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
养、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特有的年龄阶段上的生理状况,使得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心理需要,从而也使得他们的情绪带有自己的特色。

情绪的丰富性与冲动性大学生需要广泛地吸收新知识来满足强烈的求知欲望,需要生活在充满友爱、融洽的集体中以获得友情、爱情,需要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理解与尊重,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来促进其潜力的开发与发展。

这一切使得大学生的情绪显得更加丰富。

但是大学生的情绪也存在着一些浅薄性和狭隘性,有些大学生对理想与事业的追求仅仅是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对学习的热情仅仅是为了荣誉和奖学金,把友谊理解为“江湖义气”并以此来换取别人的理解。

四、大学生恋爱与人际交往
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

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来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

也不宜想方设法地去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

例如,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的本质是一种承诺,是以我的全部生命对另一个人全部生命的承诺。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门艺术。

只有爱的情感体验,而132不知如何去爱是达不到爱的目的的。

爱只有引起被爱,才能证明这种爱是有效的。

爱的能力包括给予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和发展爱的能力。

要尊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珍重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要学会用充满关切、尊重、机智的方式来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尊严。

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五、大学生学习与就业
树立新的学习观信息和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学什么和怎样学成为每个学习者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也就变成自觉自愿的事。

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

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大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


要想在有限的一生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除了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一180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会做事的人。

”成功学习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要有合理的自我认知,第二就是有科学的学习计划,第三是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

另外,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前奏,是完成人生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一次重大转折,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叩开职业大门的过程。

为顺利完成这次转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做出成绩,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准备,还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正视社会现实,客观分析自我,善于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

影响择业心理的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不应该被动地等待被选择,而应该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大学生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应聘者专业知识和学习水平这些硬性条件来说的,它通常包括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

为此,就要让大学生从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恋爱、职业规划等方面,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加油打气!
参考文献:
[1] 杨秀英. 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 济宁师专学报 , 2001,(4)
[2]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4]陈晓英、杨舜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J].教育与职业,2009(15),79-
80。

[5]沈贵鹏,心理教育课程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172-375。

[6]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2),50-53
[7] 张海莹. 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8] 张小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 2002,(03)
[9] 王维铭.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4,(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