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题号一二三总分积分人核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5.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
”其中所谈“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7.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
镇江市某校夏令营计划今年暑假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延安,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红军长征D.中共七大8.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淮海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双十协定》②平津战役③解放南京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项目中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6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答案要求。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1. 建国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对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和调整中,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大跃进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这次巨变完成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文革结束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这一框架的核心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全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方针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1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A.中共一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十五大16.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A. B. C. D.17.他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他”是A.克伦威尔B.拿破仑C. 华盛顿D. 林肯18. 300多年前,人类还不能理解今天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终结这种状态的历史人物是A.爱因斯坦 B.牛顿C.达尔文 D.爱迪生19.下列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①电话②汽车③第一架试飞成功的飞机④电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20.21.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A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 .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 .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22.2010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A.莫斯科战役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攻坚战23.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A .恐怖组织B .印巴冲突C .巴以冲突D .伊朗核危机24.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这里的“两个大国”是 A .英国和德国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日本 D .英国和法国25.在xx 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积极有效地阻止了美国的霸权行为。
本世纪以来,中国主持朝核六方会谈、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C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D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第Ⅱ卷 主观题(50分)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10分) 【屈辱与探索】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
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分)【抉择与奋斗】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材料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计50分)【发展与富强】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收获与拓展】(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些道理,请你写出其中一个道理。
(1分)27.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10分)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签署《独立宣言》材料三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限制了谁的权利?英国这种政治体制叫什么?(3分)(2)材料二中《独立宣言》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签署的?据此成立的国家名称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两部法律文献是哪一国家颁布的?有何共同性质?(3分)(4)上述法律文献中有哪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2分)28.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下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杰出的改革家。
(10分)图一列宁图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三是邓小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苏俄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2分)(2)为克服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对策?(2分)特点是什么?(2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3)为了彻底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20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2分)(4)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三国实施上述政策一点相同(相似)的地方?(2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材料二在德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温家宝当天下午参观了位于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
他在参观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一个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这次会议发表了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事业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胜利。
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和1971 年26届联大通过的2758 号决议确认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
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他说:我相信,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夙愿一定会实现。
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2004年5月1日《青岛日报》请回答:(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2分)(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2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2分)(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哪一次战争后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2分)(5)据材料二指出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文件。
(2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 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 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
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请回答:(1)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了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美英盟军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3)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二战后期召开的关于处置德国的会议是什么?(2分)(4)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3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计50分)2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