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为修改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为修改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严格床头交接班。

2.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SPO2等体征,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等化验指标,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给予氧疗。

4.严格遵医嘱给予各项治疗,正确进行标本采集并及时送检。

5.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核心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及时准确对病人进行压疮.导管滑脱等护理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压疮呈报制度。

7.重症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有连续性。

8.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9.置有各种引流管的病人,要妥善固定引流管,标识正确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0.躁动不安、小儿等不合作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并向家属告知。

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镇静。

11.熟练使用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注射泵等抢救仪器,出现报警及时查找报警原因,禁止关报警。

12.严格执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各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13.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病人达“三短六洁”标准。

14.不同患者根据所患疾病执行相应专科护理常规。

15.不能正常进行交流者,使用手势语、沟通卡片、写字板等方法与患者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定义】在医学上,全麻是全身麻醉的简称。

将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等途径进入体内,使之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可逆地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功能,达到神志消失.(手术时)无痛的目的,称之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基本生理反射是否存在,感觉是否恢复。

2.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及深度.血氧饱和度、体温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舌后坠.呕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观察尿量,查看有无尿潴留。

【护理措施】1.参见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麻醉未醒患者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血压平稳后无禁忌症取半卧位。

3.监测T、P、R、BP、SPO2,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血压平稳后每小时记录一次。

向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详细了解术中情况,检查输液、伤口、各种管道情况,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注意保暖,并做好记录。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保持呼吸道通畅,无人工气道患者注意观察有无舌后坠现象,必要时使用鼻咽通气道畅通气道,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必要时行气道内吸痰,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及性状。

有人工气道患者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执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

6.麻醉未醒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并使用床档,并向家属告知约束目的。

7.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各管道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9.未留置导尿的患者,检查膀胱充盈情况,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

10.术后常规禁食水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决定进食时间.种类及途径。

胸部手术后护理常规1.执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详细了解手术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周围循环情况、神志及瞳孔大小等。

4.正确给予氧疗,机械通气者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5.麻醉清醒后无休克者,采用半卧位。

6.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避免肺不张,不能咳痰者应给予气管内吸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

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毫升,连续3小时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和手术止血准备。

9.做好疼痛的护理,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并观察镇痛效果。

10.胸腔引流管拔除后,一般无特殊禁忌者,应鼓励患者离床活动,并适当作患侧肩.肘关节活动。

11.胸外科手术病人,除消化道手术外,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情况,可喝水,术后第一天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亦可随病人喜爱选择饮食。

如病人进食量不足,报告医生。

腹部手术后护理常规1.病人入ICU后进行严格交接班,妥善安置病人,给予持续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

2.保持正确体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6小时。

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协助早期活动。

3.胃肠减压护理:`胃管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变化,准确记录。

4.做好引流管护理:明确各引流管放置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并保持有效的引流,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

当引流液量突然增多或颜色鲜红时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急救准备。

5.留置尿管病人做好尿管护理,未留置尿管病人术后6~8小时应协助病人自解小便,必要时予以导尿。

6.注意病人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出血、肠梗阻、急性胃扩张等,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整齐。

7.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循环系统的监测2.呼吸系统的监测3.脑功能监测4.肾功能监测5.严密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6.电解质和酸碱监测【护理措施】1.维持有效循环①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②维持血压和心率,纠正心律失常。

③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④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

2.呼吸道管理①监测呼吸功能及血气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②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脑复苏①监测神志瞳孔变化。

②尽早实行亚低温,以头部降温为主。

③维持有效脑循环,纠正酸中毒,脱水治疗。

3.防止肾功能衰竭,保证肾脏灌注,监测尿量,定时监测肾功能。

4.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变化。

5.预防感染、DVT、压疮、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定义】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上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损伤的结果。

病人的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任何刺激都不能唤醒。

【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昏迷过程、昏迷程度、体温、脉搏、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生命体征等。

2.观察有无偏瘫、颈强直及瞳孔变化等。

3. 密切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护理措施】1.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鼻饲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及早行气管切开术。

5.正确给予氧疗,观察氧疗效果。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眼睛不能闭合者,可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7.密切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出入量。

8.有中枢性高热应首选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退热剂。

9.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0.长期昏迷患者定期活动肢体,进行功能锻炼。

休克的护理常规【定义】休克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从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观察要点】1.观察神志变化。

2.观察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变化。

3.观察指端温度和色泽。

4.观察尿量变化。

【护理措施】1.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迅速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备抢救用药。

3.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中凹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4.保证供氧,正确给予氧疗,观察病人呼吸.SPO2变化,并观察氧疗效果。

5.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进行气管内吸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

6.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血压、尿量、CVP、SVO2、乳酸、血气分析、末梢血管充盈时间等)。

7.留置尿管,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性质。

8.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变化,注意病人皮肤湿冷情况,必要时加盖棉被。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加强特殊用药的护理,如血管活性药物,注意维持循环稳定,并观察药物效果。

11.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或焦虑程度。

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定义】癫痫持续状态 (status epilepticus)或称癫痫症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

长时间(>30min)癫痫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因而癫痫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

【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面色及血氧饱和度。

2.观察发作类型、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和发作后情况。

3.检测动脉血气、血生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准确观察记录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正确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

5.检测药物反应:静脉注射安定、氯硝安定对呼吸.心脏均有抑制作用,故注射时应严密观察呼吸.心跳.血压等情况。

【护理措施】1.随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物品。

2.保持气道通畅。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肺内,发生吸入性肺炎。

呼吸困难时遵医嘱给于氧气吸入,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

3.严格执行各项医嘱,使用镇静.抗癫痫药物时,应注意做好气道保护,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并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4.发作时专人看护,口腔内可垫纱布防止舌咬伤,并注意保护肢体,防止碰伤。

观察并记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5.按时测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体温39℃以上应给予头置冰袋或使用冰毯物理降温。

6.随时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7.操作尽量集中,减少各种刺激。

8.安放床挡,防止坠床。

9.维持营养,遵医嘱给予鼻饲。

10.加强各项基础护理。

11.心理护理。

高热护理常规1.执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

4.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

5.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必要时使用冰毯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

6.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予正确氧疗,观察氧疗效果。

7.每日口腔护理2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