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1范围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除应遵从本实施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xx)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XX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xx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XX)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8、《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9、《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10、《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11、其它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12、参考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3术语和定义3.1风险risk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危害和健康损害及财产损失的组合。

风险的主要特性为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可能性,即危险情况发生的开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造成其他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3.2风险分级risk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3风险分级管控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4危险danger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3.5风险源(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重大危险源是指危险性较大的,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财产重特大损失,给社会带来重特大影响的危险源。

3.7施工重大危险源施工重大危险源是指因工程施工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预后危害严重。

其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与能量、不良的环境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等3.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themoredangerouspartofthesub-project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4基本要求4.1总体要求结合建筑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4.2目标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4.3原则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企业应遵照“全员参与、分级管控;自主建设、持续改进;系统规范、融合深化;注重实际、强化过程;激励约束、重在落实”的原则,从最高管理者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持续、有效、稳定、健康。

5组织管理机构5.1机构设置5.1.1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5.1.2企业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经理、分管生产经理、分管经营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以及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人力、财务、合约等机构负责人。

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5.1.3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

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5.2职责5.2.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职责(一)施工单位是履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及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安全风险作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负责落实所属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求。

(二)负责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分级。

负责本单位年度基建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的梳理、识别和评估工作,并动态调整,跟踪管控。

(三)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制度,组织本单位员工开展风险管理技能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并认真执行,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审查施工项目部报送的《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

指导、督促各施工项目部落实风险识别、评估、预控及风险控制过程的各项工作。

(五)负责应用“一法三卡”(附录1-4)(即“一法”: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安全检查提示卡)(“一法三卡”样卡详见附件)分析、排查、评估本单位及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制作“信息卡”或“警示卡”标牌,并张贴于相应工作岗位的醒目位置;对照提示卡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以“信息卡”、“警示卡”“提示卡”为主要内容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演练。

使安全生产既动态又预先地得到有效控制。

(六)一级风险作业时,施工单位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进入现场检查监督。

(七)负责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开展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每季度至少对项目开展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工作情况时行检查。

(八)签订所属工程建设合同时,明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条款,并在过程中严格执行。

(九)负责所属工程项目安全事故(事件)信息的归口报送。

5.2.2施工项目部管理责任(一)施工项目部是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执行主体,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的各项规定。

(二)组织本项目部所有员工学习本细则,确保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及相关工作。

(三)开展现场初勘,确定本项目各工序固有风险。

编制《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

(四)将《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及防控措施》报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项目部审批。

(五)根据作业前动态因素,计算确定作业动态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并根据动态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六)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到岗到位。

(七)应用“一法三卡”(即“一法”: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安全检查提示卡)(“一法三卡”样卡详见附件)分析、排查、评估本单位及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制作“信息卡”或“警示卡”标牌,并张贴于相应工作岗位的醒目位置;对照提示卡严格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以“信息卡”、“警示卡”“提示卡”为主要内容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演练。

使安全生产既动态又预先地得到有效控制。

6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和内容6.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6.1.1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编制清单、制定措施、管控实施、验证效果、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九个关键控制环节。

6.1.2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方法、步骤及要求,有组织地有序开展。

6.2风险点确定6.2.1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涵盖建筑施工活动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6.2.2风险点划分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经验,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风险点进行划分。

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4种典型因素进行划分,示例如下:1根据风险点的区域、场所、部位等作业环境因素划分,如施工现场功能区的划分、现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情况、外电防护情况、地质岩土情况、基坑周边市政工程分布情况等。

2根据风险点的设备、设施、材料等物的状态因素划分,如起重机械安全保险装置完好程度、脚手架管材质量情况、安全防护棚的搭设情况等。

3根据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行为等人的行为因素划分,如影响高处作业的职业禁忌、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4根据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管理因素划分,如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领导带班值班情况等。

6.2.3风险点排查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

风险点排查至少应包含JGJ59所涉及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工程、模板工程、高处作业、施工用电、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与起重吊装、施工机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承包工程的类别、等级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规定、企业以往经验等排查企业施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场地情况、施工环境、施工阶段、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设备、设施、装置、作业活动、管理情况等进行风险点排查。

3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资质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企一册”;项目部应根据承包工程情况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实现“一项目一册”。

台账信息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位置、风险点范围、潜在事故类型、事故危害程度、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信息。

6.3危险源辨识6.3.1识别危险源应考虑的伤害类型参照GB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6.3.2危险源识别的内容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施工现场所有的作业活动,包括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