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胚芽、胚轴、胚根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也有幼叶缺少的)组成。
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胚芽被胚芽鞘包围。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短轴,也和子叶相连。
胚根:由生长点、根管组成,禾本科种子的胚根外有胚根鞘包围。
2.种子类型有胚乳种子:种子中胚乳的养料,经贮存后,到种子萌发时才为胚所利用,这类种子有胚乳。
组成:种皮、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无胚乳种子:有一些植物,随着胚的形成,胚乳养料随即被胚吸收,贮存在子叶里,使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存在。
组成(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3.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型: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延伸将子叶和胚芽一起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型:种子萌发时,上胚轴延伸,下胚轴不延伸,将子叶或胚乳留在土壤中。
第三章1.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由胚根分裂、伸长形成的根。
侧根:主根上一定部位,从内部侧向长出的支根。
可以有多级。
不定根:除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外,由茎、叶、老根或胚轴等处生出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的根的总和。
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多数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此类型。
须根系:无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呈须状的根系,许多单子叶植物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为此类型。
3.分裂切向分裂(弦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平行,也称平周分裂,分裂的结果,增加细胞的内外层次,使器官加厚,新壁是切向壁。
新细胞呈径向排列或内外排列。
径向分裂:分裂形成的新壁与根的圆周最近处切线相垂直。
分裂的结果:扩展细胞组成的圆周,使器官增粗,新壁是径向壁。
细胞呈切向排列或左右排列。
横向分裂:分裂形成的新壁与根轴的横切面相平行,分裂的结果:加长细胞组成的纵向行列,使器官伸长,新壁是横向壁。
细胞呈纵向排列或上下排列。
4.茎节:茎上长叶和芽的部位。
节间:两节之间的部分。
长枝:节间显著伸长,多为营养枝。
短枝:节间短缩,紧密相接,叶呈簇生的枝条,多为生殖枝。
5.分枝的类型和特点单轴分枝:主干总是由顶芽不断地向上伸展而成合轴分枝:顶芽停止生长,由顶芽下面的腋芽代替原顶芽,如此反复交替进行,使主干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
假二叉分枝:对生叶的植物,顶芽开花或停止生长后,由两侧腋芽同时发育6.边材、心材边材:色浅,新的次生木质部部分,具输导和贮藏作用,有活细胞。
心材:色深,多已不具备输导功能,木薄壁组织从纹孔侵入导管形成侵填体。
7.树皮(多年生木本茎中)树皮:维管形成层或木质部外方的所有组织,由内到外为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皮层、周皮,可能含有形成层。
周皮:含在树皮中,包含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硬树皮(外树皮、落皮层):包含新的木栓层及它外部的所有组织。
软树皮(内树皮):包含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其以内的韧皮部。
8.叶的组成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
不完全叶:无托叶、无叶柄、叶状柄等。
9.单叶、复叶单叶:一个叶柄上仅生一张叶片。
复叶:一个叶柄(叶轴或总叶柄)上着生2张以上叶片(小叶)(含退化的)。
10.叶序(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互生:每节上仅生一叶;对生:每节上生相对排列的2叶;轮生:每节上生3叶或更多作辐射排列。
11.叶的结构异面叶:由于叶片生长状态使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上表面(近轴面、腹面)深绿色,下表面(远轴面、背面)浅绿色,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等面叶:由于叶片生长状态使两面受光情况相近,叶肉组织内部结构相近,分化不大。
12.叶脉、叶迹、叶隙、叶痕叶迹:茎中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点起,通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一段。
叶脉:(由茎中分出的维管束)进入叶柄基部后,和叶维管束相连,通过叶柄伸入叶片,在叶片内广泛分枝,构成叶脉。
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上,即叶迹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在茎上的痕迹。
13.枝迹、枝隙枝迹:茎维管柱上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部分。
枝隙:枝迹伸出后,在他的后方留下的空隙,而由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
14.离区、离层离区:叶片即将脱落前,叶柄基部或近基部产生了细胞的或生化的性质变化的细胞群。
离区= 离层+ 保护层离层:在叶将落时,离区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支持力量变得异常薄弱的区域15.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同源器官:同类的器官,长期进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导致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各异。
如:叶刺、鳞叶、捕虫叶、叶卷须等,都是叶的变态。
同功器官:不同的器官,长期进行相似的生理功能;以适应某一外界环境,导致来源不同,功能相同,形态相似。
如:茎卷须和叶卷须、茎刺和叶刺、块根和块茎,它们分别是茎和叶、根和茎的变态。
16.外始式、内始式外始式:由外方开始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的方式。
(韧皮部、根的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木质部)17.内起源、外起源内起源: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
(根)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第一至二、三层细胞。
(叶和芽的起源方式)第四章1.被子植物繁殖类型营养繁殖:通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或不分离,进而直接形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狭义):通过无性繁殖细胞(孢子),从母体分离后,不经融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广义):凡是不经有性融合,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生殖、营养繁殖和无融合生殖等。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植物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必须经过二个配子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2.花被= 花萼+ 花冠花萼:由萼片组成。
花冠:由花瓣组成。
3.雄蕊群雄蕊群: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
一般直接生于花托上,也有基部着生于花冠或花被上。
雄蕊= 花丝+ 花药,是变态的小孢子叶。
雌蕊群:一朵花中雌蕊的总称。
位于花中央或花托顶部。
心皮: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变态的大孢子叶。
4.雌蕊类型单雌蕊: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
离生(单)雌蕊: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两个以上彼此分离的心皮构成。
合生(复)雌蕊: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两个以上心皮联合组成一枚。
5.胎座类型边缘胎座:一室的单子房,胚珠沿心皮的腹缝线成纵行排列。
侧膜胎座:一室的复子房,胚珠沿着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为若干纵行。
中轴胎座:复子房如分隔为多室,胚珠着生于各室的内隅,沿中轴周围排列。
特立中央胎座:多室复子房的隔膜消失或由心皮基部向子房中央伸长而成的,胚珠着生在由中轴残留的中央短柱周围。
基生胎座:胚珠生在子房基底。
顶生胎座(悬垂胎座):生在子房顶部而悬垂室中。
片状胎座:在多室子房中胚珠着生于隔膜的各面。
6.子房位置关系子房上位(下位花):花萼、花冠和雄蕊群顺序地着生在雌蕊下方的花托四周,或是雄蕊外方的花托上。
雌蕊的位置比其他各部分高。
子房上位(周位花):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杯状花托隆起的四周边缘上,雌蕊的子房着生在花托的杯底,花托的壁与子房壁不相连。
子房下位(上位花):花柱和柱头突出在花托外面,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上,子房位置最低。
子房半下位(周位花):花萼、花冠和雄蕊群围生在子房上半部的周围。
7.花分类完全花:一朵具备花柄、花托、花被(花萼和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各部分结构的花。
不完全花:有一部分或二部分缺少不全的,无被花、单被花、单性花和中性花等。
无被花:花萼和花冠全缺的。
单被花:仅有花萼或花冠的。
两性花:一朵花上同时兼备雌蕊和雄蕊的。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
只有雌蕊的称雌花,只有雄蕊的称雄花。
中性花(无性花):花被保存而花蕊全缺的。
雌雄同株: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上。
雌雄异株:单性花分别生于二植株上的。
杂性同株:同一植株上,两性花和单性花都存在。
8.花序类型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主轴在花期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小花,花自基部向上依次开放。
有限花序(聚伞类花序):花轴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而限制了花轴的继续生长。
各花的开放顺序是由上而下,或由内而外。
9.胚珠类型直生胚珠:珠柄、合点、珠孔在一条直线上。
横生胚珠:胚珠本体与珠柄垂直。
弯生胚珠:珠心弯曲,珠孔弯向下。
倒生胚珠:合点在上,珠孔朝向胎座。
10.生殖单位雄性生殖单位:一对精细胞在花粉粒或花粉管中彼此之间及与营养核之间维持紧密的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单位。
雌性生殖单位:卵器(卵细胞+助细胞)与中央细胞组成一个执行双受精功能的结构单位。
11.传粉方式自花传粉:花粉传送到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虫媒花:靠昆虫、鸟等传播花粉。
风媒花:靠风力传播花粉。
12.果实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假果:非心皮组织(如花被、花托等)与子房一起共同参与形成的果实。
单果:由一朵花的单雌蕊、复雌蕊(或非心皮组织也参与)形成的果实;聚合果:由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生长在花托上,并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每一离生单雌蕊发育为小果。
复果(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一个果实,13.世代孢子体世代(2n):(二倍体世代、无性世代)自合子开始至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
进行无性孢子生殖。
配子体世代(1n):(单倍体世代、有性世代)自大、小孢子开始至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前。
进行有性配子生殖。
减数分裂:从孢子体世代转入配子体世代受精作用:从配子体世代转入孢子体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