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与指导
;《
一.
小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与指导l
大田县实验幼儿园林琳
我们在小班年段就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进
行了深入实践,积极探讨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
投放相应的材料,教师应怎样观察,指导等,支持
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实
践,我们对小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有了新的
认识.
一
,科学区中材料的适宜投放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
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为幼儿提供材料时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材井的投放应具有目的性.教师要对当前小班
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
获得协调发展.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美的教
育,而且要结合各班的行为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
求,创设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氛围.例如:开学
初,在园内的过道布置"花儿好看我不摘,"老师
您好,.争当文明小公民等一系列宣传墙饰;在
各班的活动区内也有"我爱幼儿园,"我爱花儿和
小草,"快乐进餐保持干净","爱护图书,请一页
一
页翻.等师幼共同布置的画面,内容丰富多彩.
2.量纛共事.促进.双向服务".陶行知的生活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将目光投向整个社会,幼儿园除了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经验向家庭, 社会"辐射外,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挖掘社会一
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与社会开展深层次,多维度的互动,例如:可以请成
功的家长或社会中特长人员,专家来园讲座:也可派遣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促进"双向服务",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以"做中学"为宗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
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做中学",主张在"做" 54硒止以20D9.9
针对性地投放,选择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在科学区,我们根据教育目标预设了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投放不同的材料.一种材料可以指向多个目标,同时一个目标也可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例如:在小班下学期,为尝
试让幼儿初步感知磁铁的特征,教师设计了.钓鱼","走小路等科学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磁性钓
鱼工具,附有铁制品的小泡沫鱼以及小动物形象纸卡装置,纸盒和磁铁,让幼儿通过游戏感知磁铁的特征.由于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强,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使
预定的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
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
1.注重生活中潜移,-巳化的榜样麓育.幼儿最早的
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人的行为.家长,教
师和同伴的行为对幼儿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她们总会在无形之中把别人的言行模仿得淋漓尽致.由此,幼儿身边的成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
行为习惯,给幼儿树立榜样,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
的氛围,如要求幼儿懂礼貌,自己也应带头使用礼
貌用语,要求幼儿走路轻轻自己也不能鞋子踏踏响, 要求幼儿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正如人们常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言传身教总会"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2.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练习,增强幼儿的赢受和体验.幼儿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后会忘记,看
了能记住,做了才学会.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向幼
儿进行强化训练教育.例如,早晨入园时,注意培
养幼儿使用"您早","您好","请等文明礼貌
用语:早锻炼时注意培养行人靠右边走,不推也不
挤等规则意识;区角等自由活动时,培养幼儿与同
伴间团结,合作,友爱,谦让的精神;吃饭时培养
幼儿不挑食,餐后擦嘴漱口等生活卫生习惯.◇
2.材料的投放应蕴舍教育价值.我们为幼儿提供
的操作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选择,
探索外,还应考虑直观,有趣并捕捉材料中所蕴含
的科学因素,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
趣地探索事物间的关系,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
例如,在科学游戏活动"吹泡泡"中,教师为幼儿
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肥皂水,瓶子,吸管,各种
形状的吹泡泡工具,首先让幼儿尝试用各种吹泡泡工具吹泡泡,并启发幼儿观察:"你吹出的泡泡是
什么形状的?"它是用哪种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 然后,让幼儿分别在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变化.由于吹泡泡游戏直观,有趣,现象明显,幼儿很感兴趣,通过与材料
的相互作用得出了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结论.其中,教师准确把握了材料所蕴含的
教育价值,发展了幼儿的能力.
3.材料的投放应注重生活性.幼儿已有的生活经
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幼儿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
此小班科学区材料应来源于生活.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容易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例如:科
学活动"摸一摸"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百
宝箱,并在百宝箱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触摸
感较明显的软硬两类物品,如海绵,泡沫,石头,
乒乓球等,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品的软硬特征并进行分类.由于这些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因此他们
备感亲切,探索兴趣油然而生,能迅速与材料产生
共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材料的投放应体现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投放
材料时要注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若
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
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科学活动"有趣
的瓶子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是随着幼儿的
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第~次活
动中,教师提供各种大小不等的矿泉水瓶,可乐瓶
及瓶盖,让幼儿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螺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与瓶子匹配.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就增设了为瓶子分的目标,创设了大小
瓶子的家,让幼儿在为瓶子找到匹配的瓶盖后,送
瓶宝宝回"家",即根据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在
第三次活动中,教师就对活动材料进行补充,在瓶
身上贴上1~5个的圆点,让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给瓶宝宝喂相应数量的豆子,之后找到匹配的瓶盖旋上,最后按瓶子大小进行分类.由于教师在活动中
考虑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幼儿随着活动的开展层i'--
层递进,幼儿的能力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5.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安全性.由于小班幼儿自我
保护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教师在为幼儿提供
活动材料时,应遵循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原则,支
持幼儿自主探索.在科学活动"有趣的瓶子"中,
教师选择塑料的瓶子为材料;在科学活动"水上莲花"中,选择乒乓球制作莲花:在科学活动"有趣
的拼图","七巧板","钓鱼"中,选择泡沫作为
底板或小鱼等.在幼儿操作和探究过程中,教师还
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开展游戏活动.
二,科学区中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
在科学区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
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允许幼儿按自己的计划进
行活动,教师的指导以适时适度指导为主要策略.
1.教师首先是观察者.在幼儿操作材料时,教师
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充分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知
道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等.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
掌握了幼儿的原有水平,经验,才能更好地了解幼
儿的发展,才能做到提供材料与其互动,并在此基
础上指导幼儿活动,提出新的活动目标,方式,就
能把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2.教师要适时地参与介入幼儿的活动蛤予支持.
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
的时机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若过早介入,就
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例如,在玩.水上莲花"活动
时,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将莲花旋转起来,掌握旋转的
技能,幼儿将一朵莲花转动数次后,探索的热情也慢
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活动,指导幼儿
尝试两朵或者三朵莲花同时转动,幼儿通过操作,尝
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的适
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
3.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指导.教师指导幼
儿活动时,应当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指导,
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
式,控制式的语言.例如:科学活动"摸一摸"中,
有些幼儿不按要求根据物体软,硬特征进行分类,
而是随意地摆放.教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是直接
批评,而是走过去说:"箱子里的宝贝都有自己的
家,我们摸摸看这个乒乓球是硬的还是软的,我们
应该把它送到哪个家好呢?"在教师的语言启发下, 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游戏规则,并学会了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2009.9疆lL轴{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