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至今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仍有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培养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及评价
(一)成人应保持童心并相信儿童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陶行知认为,成人应该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也就是要求成人加入儿童的队伍当中。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此外,陶行知还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1]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2]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并学会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实践。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推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第三,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
第五,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第六,学校不能“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
[1]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做到“六大解放”。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需要因材施教。
[1]但关键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务必要正确,及时。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无独有偶,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现,3-5岁是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个关键期,全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二、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
(一) 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方面,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1、创造发展幼儿各种动作的条件。
大脑是思维的主体,动作的发展对大脑的灵活度起催化作用。
[3]所以父母应尽量使宝宝的动作得以发展,例如可以让幼儿练习夹豆子,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形式,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使思维更清楚地表达。
3、丰富社会
经验。
知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经验会给幼儿的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
[2]4、利用故事与游戏结合的方式,引发宝宝的联想。
故事与游戏都是宝宝所喜欢的形式,让宝宝续故事就是一种培养创造思维的理想方式,而故事结合游戏,更能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5、利用看图改错。
如:将动物身体部位移动后还原、猜谜语、连贯提问、归类对比、找异同等方法训练宝宝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和创造性。
6、重视儿童的想法。
家长对幼儿的想法不要不闻不问,如宝宝在进行游戏等活动时,可以多关注宝宝,当他有创造性的表现时,应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宝宝的创造性就更高了。
7、不要占用宝宝的活动时间。
如今多数儿童被家长安排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所以给予儿童时间,让他们真正去接触自然、社会,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只有这样创造力才能得到释放。
8、教育方法要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应改变。
这样才能为宝宝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
1、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儿童创造力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与自由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1]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六大解放”,创建民主自由的氛围,尊重幼儿,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且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思考问题。
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儿童努力摆脱一切束缚其思想的观念、方法,开拓思路,养成多角度、多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正确对待儿童的好奇、好问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打开探索和创造的金钥匙。
[4]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
”[1]儿童的发问千奇百怪,有时甚至离谱,但这也正是他们创造潜力的外在发挥。
教师应鼓励、引导他们大胆提出各种问题,并给予耐心、正确的解答,或为其创造环境、条件,帮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去寻找答案。
3、培养儿童动手操作能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实践中完成的。
[1]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经历实践的检验,才能渐渐走向成熟,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才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而且,儿童在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中获得一些成功,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的热情,使其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
4、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为前提
教育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摸索出更适宜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再针对于我国的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整合与调整,借鉴与创新。
5、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要利用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
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
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其创造的火花。
(三)幼儿园及园长应是培养创造性儿童坚实的后备资源
首先,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布置及创设时,就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氛围。
其次,幼儿园和园长应支持并鼓励教师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教师提供一些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帮助。
再者,园长可以经常请一些专家到幼儿园进行指导,让幼儿教师观摩学习。
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老师参加国培班,继续深造。
第四,加强家园合作,只有幼儿园和家长在教育意识和方法上取得一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作为学前专业学生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所得启示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首先就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之外,具体可从热爱专业,拓宽知识领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体态语言能力和因材施教能力等方面发展。
为日后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为能够培养创造性儿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戴自俺,龚思雪.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