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作用和特点:含义: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组织的和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数学活动(即数学集中教育活动)。

作用: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

不能把数学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双方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幼儿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去进行。

不足: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无法照顾幼儿自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幼儿为本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真实地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设置课程、设计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以幼儿为本,它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教育者施行教育时应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灌输式、填鸭式教育)。

这是任何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应有的理念。

应做到: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2.把握幼儿原有的水平和经验◆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一、.活动名称二.活动目标三.活动重难点四.活动准备五.活动过程◆如何设计并制定好一份数学教学计划?★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数学从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所以应取名科学活动《*****》,而不用数学活动或是计算活动等取名。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一)活动目标的结构三维目标—— 1.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2.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力)3.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例1《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目标:1.尝试按分合式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2.能根据编题列出对应的算式,初步发展幼儿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学习加减法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活动都会考虑到三维目标,但有时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在该活动中指向性不十分明显时,可不特别作为目标之一强调。

例2《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的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

例3《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1.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的表述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这样便于把握,并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

目前实际中在活动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笼统、抽象。

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三是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例4《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该活动目标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以幼儿为行为主体,目标2和目标3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不统一是不恰当的。

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目标1的“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目标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

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重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性例5《我当报时员》的活动目标:1.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2.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提高认真观察的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

难点: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四.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性活动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活动实施前所要做的工作。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了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获经验?(二)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的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

这样一可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二可保证数量,幼儿做到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三可节省教师制作焦距的时间;四可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年龄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6《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幼儿已初步感知10以内数的加减;熟悉《渔翁捉鱼》的游戏。

2、材料投放:“捉迷藏”数的组成练习卡人手一份;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10以内的分合式;自制“小动物闯关”练习卡;渔翁和小鱼的头饰若干;钓鱼竿及音乐。

3、情境创设:“鱼塘”场景。

例7《超市购物》的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了解10元以内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2.材料投放:仿真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铅笔人手一支、实物投影仪。

3.情境创设: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贴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元不同价格的标签。

★五.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科学性(一)活动过程设计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要达到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和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例8《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二)注意每一活动环节的有效性追求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去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

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例9《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改为: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2、口头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3、欣赏故事《渔翁捉鱼》,了解渔翁捉鱼的情景。

4、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5、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显然2、3环节与目标和内容联系不紧,可以说是多余的、无效的。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10《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如出示7分成1和6的分合式,师扮渔翁幼儿扮小鱼听音乐玩游戏,渔翁根据分合式去捉鱼的数量。

引导幼儿口头编加法应用题:渔翁先捉了6条小鱼,又捉了1条鱼,一共捉了几条鱼?引导幼儿用加法计算6+1=7,并找出相应的算式卡。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如出示10分成2和8的分合式,请一幼儿扮渔翁去捉鱼。

并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渔翁捉了10条鱼,送给好朋友2条,剩下几条鱼?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师重点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四)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分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的建构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零散的经验不利于数学概念的建立,鉴于目前我们师生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在达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我们更多的选择数学集体教学形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因为哪一种活动形式最好没有定论的,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地使用(五)语言表述的准确性7 有的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步骤,在文字的表述上非常的简单,没有表述清楚教师或幼儿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中班科学活动《拼图形》,活动过程是这样设计的:1.集体活动;2.分组活动;3.活动评价。

★六.活动延伸的思考要整合性(一)延伸的途径(二)延伸的目的例12《我当报时员》的活动延伸:1.教师或家长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有关钟表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10点钟到了、12点钟该午睡了……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

只有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一个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好了,对于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语言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纽带,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一个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无一不是依靠教师的指导语言进行的。

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简明扼要外,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则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