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结构
时间:2004-06-06 12:17:16来源:健康科普
1.角膜--镜头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
其屈光力为42D左右,占眼球表面积的1/6,直径为11.5毫米,中央厚0.6毫米,旁边厚1毫米。
俗称"黑眼珠",其实它透明无瑕,只是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当人们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黝黑的眼内时,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但对冷觉不敏感,因此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说。
如果角膜上皮受损,一般24小时内不留痕迹地愈合。
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留下瘢痕,严
重的呈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
斑,影响视力。
2.瞳孔-光圈
瞳孔-光圈,俗称"瞳仁",直径为
2.5~3毫米。
婴儿和老人瞳孔较
小。
外面光线强的时候,瞳孔
缩小;光线弱的时候,瞳孔变大,
从而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
恰到好处。
一旦失调,则曝光不
当。
3.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
晶状体-全自动变焦镜头,位于瞳孔虹膜后面,呈双凸透镜。
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
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
通过如此调节,使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
如果通过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个点,称为散光眼。
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失调,如年老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称为老视,即老花眼;如果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4.视网膜-胶卷
视网膜——胶卷,起感光功能。
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称为黄斑。
虽然视网膜很薄,结构却很复
杂,分为10层,感光的细胞主
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
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
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脉
络膜-照相机的暗箱。
主要由血
管组成,因此还兼有营养眼球的
责任 眼球的发育--眼球的发
育从小到大,在3岁前为快相期,即由出生后的18毫米发育到21毫米;在15岁前为慢相期,眼球发展到23毫米左右,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5岁以后基本稳定。
5.虹膜-光圈的叶片
虹膜-光圈的叶片。
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
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
白种人虹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
6.巩膜-相机壳
巩膜-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白色不透明,厚约1毫米,占据整个眼球后面约5/6的范围。
俗称眼白,就是靠近角膜的巩膜和其上一层透明球结膜。
(完)
眼球的结构主要包括眼球的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分三层,最外层为纤维膜,又分角膜和巩膜。
角膜:角膜占纤维膜的前1/6。
因其透明能隔着它看到黑褐色的虹膜,故称黑眼珠。
角
膜像个单侧凸透镜,对穿过的光线起曲折作用。
巩膜:纤维膜的后5/6为白色的巩膜,故称白眼珠或眼白。
不透明,质地坚韧为眼球的保护层。
它的内侧为色素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为一圆盘状膜,中央有一孔称瞳孔。
虹膜有围绕瞳孔的环状肌,它收缩时瞳孔缩小;还有放射状排列的肌纤维,它收缩时瞳孔放大。
睫状体:由切面观为三角形。
其中有明显作用的是环形肌纤维。
脉络膜:脉络膜占色素膜的大部分,覆盖眼球后部,富含色素遮挡光线,为眼球内成像造成暗箱。
充满着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视网膜:是一透明的薄膜,它是眼球的感光部位,它的后部有黄斑中心窝,是白天注视物体最灵敏的部位。
在黄斑中心窝的内侧有视乳头,是视神经的起始部。
此处没有视细胞,故无视觉功能,生理学上称为盲点。
眼球的内容物:
1、房水是充满前后房的水状液。
如果房水产生过多或回流障碍会导致眼压升高,甚至青光眼。
2、晶状体,位于睫状肌的环内。
平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状态,晶状体在悬韧带牵拉下薄而扁平,能使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
看近时,由于物距小眼内像距大,视网膜的物像就不清楚,因而引起睫状肌收缩,悬韧带变松,解除了对晶状体的牵拉,晶状体就以其弹性变凸,折光增强把超过视网膜的像距再调回到视网膜而看清。
生理学上称这一过程为调节,实际上是功能代偿。
3、玻璃体,为透明的胶状物,充满了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空隙。
为眼内成像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空间。
眼的屈光成像功能:人眼好似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物距与眼内像距成反比。
看远时物距大,入眼光线是平行光,通过眼球的屈光系统的曲折后不用调节恰好成像于正常眼的视网膜上而看清。
看近时物距变小,入眼光线是发散的,使眼内像距增大,视网膜的像就不清楚,引起反射性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曲率增大折光力增强。
同时两眼视轴汇聚,瞳孔收缩,这一系列的连动,生理学上称同步性近反射调节。
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射不仅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物像,还可成像到两眼视网膜的对称位置上,被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受后由视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