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按照美国历史分期,对“美国梦”的孕育、发展、形成过程和内涵变化进行了论述,进而分析了其与“中国梦”在提出时间、内涵、持有者、层面、包容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最后指明,“中国梦”有“美国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美国梦”;“中国梦”;内涵变化;对比一、引言二、“美国梦”形成历时研究我们按照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美国历史纲要》(outline of u.s. history),对早期“美国梦”的形成与内涵发展进行分段分析研究。
分期主要按照“美国梦”术语提出之前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分隔点。
1. 美洲早期(1492―1600)――发现生存之梦早期的美洲大陆还没有“美国梦”。
在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到来之前,居住在北美的是原住民。
他们形成几百个部落、种族,靠采集狩猎为生。
以游猎为主的部落常年迁徙,居无定所,不同种族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也主要是为食物和牧场的争夺。
这些原住民对土地感情深厚,其表现就是把对自然和环境的认同与崇拜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信仰当中。
如基奥瓦人对太阳的崇拜。
(momaday, 1976)因此,美洲早期原住民的梦想,无非就是在自己崇拜的神灵保佑下,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完好的能遮风挡雨的住处以供生存。
北美对于欧洲人而言则是一系列的发现梦。
到达北美的有据可考的第一人,应该是1001年曾到过加拿大东北海岸的挪威人红魔埃里克的儿子雷夫。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年后登陆纽芬兰。
1513年,由胡安?庞塞?德莱昂带领的一个船队在佛罗里达海岸现今的圣奥古斯丁市附近登陆,拉开了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探险的序幕。
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率远征队在佛罗里达登陆,深入今天的美国东南部探宝,最远到达密西西比河。
1540年,另一名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科罗纳多到了大峡谷和堪萨斯。
法国人雅克?卡蒂埃沿圣劳伦斯河的远征,奠定了法国在北美拥有的主权。
从墨西哥、加勒比和秘鲁的殖民地流向西班牙的巨大财富,激起了其他欧洲大国的强烈兴趣。
1585年,沃尔特?罗利在北卡罗来纳沿海的罗阿诺克岛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
但它后来被放弃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美洲早期内部居民即原住居民的梦想就是生存梦;而外部世界对于北美的梦想则是发现梦。
这两个梦想表面没有关联,本质上却为以后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原住居民的生存梦主要是自给之需,种族间虽有冲突,但战胜后生存无碍,争夺即止。
外部世界的发现梦,却是要探险掠奇、获取财富,因此争夺永无休止。
2. 殖民时期(1600―1733)――个人自由之梦到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北美大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欧洲人的世界和印第安人的世界开始正面接触。
以往间歇性来北美探查、捕鱼、贸易的欧洲人在北美永远定居下来。
1607年5月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后来发展为弗吉尼亚州。
约翰?史密斯于1614年对切萨皮克湾以北、圣劳伦斯河以南的地区进行了考察,并将它命名为“新英格兰”。
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
此后的一百多年,美国最初13个州的早期殖民地相继建立。
主动来到这片土地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以发财致富为目的的探险家和百姓;另一类是为了逃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的人,如英国的清教徒。
发财致富的人也有不同的身份:有钱的业主;自由的贫穷者;契约奴。
不管哪种身份,来北美发财、获得物质自由是他们的梦想。
这个梦想也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支持,同时也深深吸引着所有欧洲人。
开拓殖民地,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
欧洲各国的“新大陆梦”本身强化了移民来北美发财的梦想。
这个梦想贯穿着整个殖民时期。
1600到1680年间,英国是移民的主要来源。
此后,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成为主要源泉。
追寻自由的移民主要是英国清教徒和1680年后逃避战乱和压迫来北美的西北欧人。
当然,当他们来到北美实现了自由之梦后,就会再建新梦想,以将自己融入社会主流。
这个北美自由之梦的另一个涵义,是在北美定居后对外尤其是对英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梦想,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如1619年弗吉尼亚率先实行民主制度:由17岁以上全体男性公民选举产生的22名代表在詹姆斯敦的教堂里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几项法律。
这为以后各殖民地争取自由实现梦想奠定了基础。
以后每个殖民地都按照弗吉尼亚议会那样设立了自己的立法机构。
初到北美的移民实现精神自由之梦似乎较物质自由之梦要容易得多。
漂洋过海的艰辛和对北美环境的陌生,对他们而言就是生存,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
度过了生存一关,已经具有相当文明程度的移民,就不会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
他们要发财、要发展,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改变生活。
这种梦想的转变,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就是对教育的重视。
哈佛大学、威廉玛丽学院、耶鲁大学相继成立为以后的美国教育和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对移民而言,本阶段的梦想多样共存,这主要归因于来北美的人本身就有信仰、身份、阶层的差异。
比如对有钱的业主而言,来到业已建立的殖民地,就不会为生存而烦扰,而贫穷者则必须先实现生存与发展梦才能继续追寻自由之梦。
3. 独立建国(1734―1790)――独立自主之梦建立13块殖民地后,居住于其上的人们逐渐发展成为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新人。
这种新人就是今天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祖先,他们把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变成美国意识,变成美国梦的组成部分,作为自己新的民族传统,并为此骄傲。
(郑刚,2011)成长起来的新人中包括那些开国元勋。
他们对母国的情感远远弱于自己祖辈,大洋彼岸又疏于对他们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思想形成已具有了外部环境和条件。
这种独立自主,已不同于前阶段的自由梦,因为新的梦想是要争取整个殖民地的自由。
这是个人自由梦想的合力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
这种梦想在开始并不是那么强烈,甚至有这种思想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异端而坐牢。
但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的新人对这种思想还是容忍的,这点从塞缪尔?亚当斯撰写硕士毕业论文《论殖民地人民是否可以合法地抵制英国法律》和编辑《独立广告者报》可见一斑。
真正点燃殖民地独立自主梦想的是英国在1760年代颁布的三个法案:《食糖法》、《印花税法》和《汤森法》。
英国议会认为:议会的多数可以通过或者批准它所认为合适的法律。
这个观点在殖民地遭到了狂热反对。
他们认为殖民地不应该“纳税而无代表权”,各种法令都是对殖民地自由与权利的侵害,等同于“英国专政”。
“波士顿惨案”和后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极大的推动了独立自主梦想向各个殖民地各个阶层人士的传递,最终使得美国人向欧洲宣誓了他们的《独立宣言》,“我们要么独立,要么蒙受最卑劣最残忍的奴役”。
美利坚各州为获得永久自由和独立坚持了八年的独立战争,至1783年“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合众国人民实现了独立、自主的梦想。
为了守住独立、自主梦想成果,美国用了七个年头来解决国家组织结构、债务税收、边防防务、人员安置等问题,期间有异议、有争斗。
虽然战争期间的“效忠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内部矛盾依然尖锐。
美国必须在国内从个人到各州到邦联整体上实现独立自主,以最大可能的满足各个层面的自由,同时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确保又不干涉这种自由的实现。
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保证了人民、各州的权利均衡,同时三权分立也保证了权利不会过度集中。
到1890年罗德岛加入新联邦,美国的独立自主之梦得到完全巩固。
4. 国内扩展(1790―1860)――发展扩张之梦稳定下来的美国已经将边界向西拓展到密西西比河。
但是美国并没有停止自己拥有整个北美大陆的梦想。
杰斐逊很早就勾画了美国未来蓝图:美国未来人口迅速增加,版图会扩大到现有范围以外,整个北美大陆将注满说同一语言、以相同的政体和法律治理的人民。
1801当选总统后他着手对西部调查,结果显示西部蕴藏着美国的小麦、棉花和畜牧三大王国。
机缘巧合,1804年美国仅以1500美元从法国购得相当于现在美国三分之一领土的路易斯安那。
这片广阔的土地获得增强了美国的实力和向西扩展的信心,坚定了自己领土扩张的梦想。
美国对英国殖民地的争夺从没有停止过。
美国一直想向北扩张,对加拿大也早已垂涎三尺。
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封锁法国港口,禁止美国船只向法国运输物资并强迫美国海员服役。
于是美国对英宣战,从1812年中打到1814年底,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
美国希望加拿大居民能够和她共同对付英国,但是加拿大民兵却没有站在她这一边。
战争结局是美英双方的边界恢复到站前状态。
虽然美国在北部没有领土收获,但是却使得美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另外,由于战争并不仅限于北部战场,在西南地区的战斗使得美国1819年从西班牙手里得到了佛罗里达,领土达到了最南端。
发展扩张之梦不限于国家层面。
针对美国人个体而言,土地是他们需要和渴望的。
早期移民定居在东部沿海,后来者则需要向内陆迁移寻找土地资源。
国家对个人拥有土地的政策也促使他们西进。
比如1796年西部土地以每英亩2美元出售,以后逐渐降到1.25美元。
1802到1832年,政府多次出台《救济法》鼓励贫苦农民获得土地。
1841年政府还颁布了《分配与优先购买权法》,进一步放宽了获得土地条件。
对西部广袤的土地,美国当时自上而下都有一种梦想情结。
1846年到1853年美国通过对墨西哥开战,购买了大片土地。
到战争结束,美国国境线已经推到了太平洋沿岸。
美国的发展扩张的梦想有其必然性。
一是美国人民从最初开始就具有冒险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和战争洗礼,现代意义的“美国梦”已具雏形。
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不论是什么出身,只要努力都能在西部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用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是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也为“美国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劳动力极其缺乏,经济上由于英国的工业品倾销和贸易封锁十分萧条。
走出去开辟新家园是很多美国人的梦想。
扩张的过程不仅推动了惠特尼的轧棉机等工业设备在农业机械化中得以应用,也加速了美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更加培养了“美国梦”的边疆精神:不断探索、豪迈乐观、开拓创新、一往无前,最终形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5. 全球扩张(1860―1916)――工业强国之梦1860年代的美国,工业革命已发展到第二阶段,铁路业已开始修建,土地和黄金的吸引已使500万移民涌入美国。
面对新局面,美国人的梦想开始分化,矛盾也日益凸显。
首先,南与北的发展极为不均衡。
北方不论是在制造业、教育投入、银行业、铁路航运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南方。
其次,北方需要更多的自由人到工厂工作,但以种植园为主的南方却需要固定的劳力。
美国欲发展,必先解决这个矛盾,调和南北双方人民的梦想。
但是梦想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
战争结果,南方农业和制造业资产总额下降了16%,而北方则上升了50%。
1860到1877时期可以说是美国人民梦想激化、争斗、压制、缓解、融合的一个过程,背离的梦想不再对立,政治和经济上实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