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物理简答题题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简答题题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简答题题库第一章《机械运动》1.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没有和被测物体的一边平行③零刻线没有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④视线没有和刻度版面垂直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

请你根据图像给出的信息结合学过的机械运动知识,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给出解释。

答案:(1)问:甲乙的速度哪个大?答:甲的速度大(2)问:经过8s ,甲乙相距多少米?答:相距0.6m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 速度匀速行驶,则2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300 m ,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的2个特点。

答案:(1)①是一条直线;②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4.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卷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王小明跑步经过10m、(2)请你写出求解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解题思路。

(不要求写解题过程)答案:(1)在第一个10 m最慢,第三个10 m最快。

(2)首先找到王小明跑完全程的路程s,为40m;然后再找到王小明跑完全程所需时间t,为9.2s;最后根据速度公式v=s/t带入数据,计算得出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5.有同学说:“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900m,则汽车必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句话对吗?请你给予解释说明。

答:不对。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汽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900米,那么这辆汽车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一定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所以这句话不对。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1.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的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答案:(1)采用在声源处减弱(2)还可以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2.小明家楼下就是夜市,一到晚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时而还会传来阵阵烤肉的香味,影响了小明的中考复习。

请解释小明闻到香味的原因,再帮助小明找出一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并说出其对应的途径。

答案: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答案合理即可)减弱噪声方法:①向有关部门反应,要求取消夜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关上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戴上耳罩——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合理即可)3.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答案:从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上考虑: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植树造林;在高速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即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的传播.4.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答案: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不同来判断水位高低的。

往暖瓶内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5.小明家楼下就是夜市,一到晚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时而还会传来阵阵烤肉的香味,影响了小明的中考复习。

请解释小明闻到香味的原因,再帮助小明找出一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并说出其对应的途径。

答案:(1)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所以小明能闻到香味;(2)减弱噪声的方法和对应途径:向有关部门反应,要求取消夜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上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戴上耳罩-----在人耳处减弱噪声.6.根据图片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作回答。

问题:回答:答案:问题: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回答: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7.小东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首先按丙图方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音叉以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当他按照丁图方式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时,悬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

假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猜想一下,悬挂的小球是否还会被弹起呢?写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答案:判断:悬挂的小球不会弹起。

判断依据: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小球弹起。

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所以小球不会被弹起。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1.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2.“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

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 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

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

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

请回答:(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

(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

答案:(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升高;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猜想: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2)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大气压比地面上的大,水的沸点升高.(3)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3.夏天,用冷水洗过的两件完全相同的湿衣服,都展开挂在晾衣绳上,一件在阳光下,另一件在树阴下,如图所示,阳光下的湿衣服干得快。

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两件完全相同的湿衣服晾晒后,其中的水分都在蒸发。

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阳光下的衣服温度升高快,水分蒸发也快得多,所以阳光下的湿衣服干得快。

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答案: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当时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啤酒瓶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所以发现瓶外“冒汗”现象。

5.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开放型试题,方法合理即可)(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3)得到的结论。

答案:(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碗口,并将两碗水放在通风过道处,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的水干了时,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越大,水蒸发越快。

6.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官员见冰棍冒着“白气”,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两难。

官员请洋人吃炖鸡蛋,表面平静无奇,其温度接近100℃,洋人大吃一口,烫得满嘴是泡!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什么?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阻碍了水的蒸发(此空答案可灵活掌握)57炎热的夏天,我们使用电风扇时,感觉凉爽。

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电风扇能加快周围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人体表面汗液蒸发,汗液蒸发要吸收热量。

所以人会感觉到凉爽。

8.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案:把空矿泉水瓶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观察瓶的外壁是否出现小水珠。

如果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证明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

如果瓶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再在矿泉水瓶放温水,观察瓶的外壁是否出现小水珠。

如果瓶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证明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反之,小张的结论是正确的。

9.把从锅内热水中将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来,直接用手拿鸡蛋时,会感觉较烫,待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感到感觉反而会更烫。

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造成前后感觉不同的原因。

答案: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10.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11.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答案:“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一个冬日的早晨,王刚的妈妈手持小镜子正梳妆打扮,突然她呼出的热气碰到镜面,镜子里的像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