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A.西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2.地理课上,就中国的地形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贝贝说:“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被称为世界屋脊.”B.玲玲说:“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C.晶晶说:“第三级阶梯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D.媛媛说:“高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平原适宜发展畜牧业.”3.下图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A.乡村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B.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紧缺C.我国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D.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降低读“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月份可能是()A.1月B.3月C.7月D.11月5.此季节,云南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炎热干燥6.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西北、华北B.东北、西北、西南C.东北、东南、西南D.西北、西南、东南8.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A.B.C.D.9.下列四幅图是表示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按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的顺序对应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10.关于图中虚线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虚线大致为亚热带和热带分界线B.图中②虚线大致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C.图中③虚线大致为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D.图中④虚线大致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1.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A.雨水、夏季B.高山冰雪融水、夏季C.雨水、冬季D.高山冰雪融水、冬季12.山脉往往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下列如图所在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3A.都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B.在航运上都是“黄金水道”C.全年水量都很丰富D.初春或初冬都有凌汛14.下表是我国西南某地区某年8月17~18日天气状况,据预报,该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
该天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C.地震D.泥石流15.我国地形的总特征是()A.地形类型单一B.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盆地、平原面积广大D.地形类型多样,丘陵面积广大16.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读中国某季节风向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所示的季风主要盛行于我国哪一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8.根据地图判断,该季风的特点是()A.温暖湿润B.温暖干燥C.寒冷干燥D.寒冷湿润19.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B.越往北去河流结冰期越短C.河流的汛期较短,含沙量都很大D.与南方的河流相比,水量不大20.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长度、径流量、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B.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C.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D.南北两侧的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21.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有()A.海陆位置B.冬季风、夏季风的交替进行C.各地地形高度相差大D.纬度位置及冬季风的影响22.有关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中,位置最东的是台湾省B.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台、粤、桂、滇C.我国跨经度最广和跨纬度最多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海南省D.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分别是四川和西藏52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叙述正确地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③雨热同期④降水只有东西差异没有南北差异A.④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4.我国作为海洋大国主要表现在()A.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对外联系便利B.西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C.隔海相望的邻国较多D.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内海25.读图,关于该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表),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解答题26.读“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①是______,邻国②是______;(2)省级行政单位④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3)⑤的简称是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
(4)岛屿⑥是______,海峡⑦是______;(5)省区⑧周围相邻的自治区有______个;(6)河流⑨是_____,它是中国与_____的国界界河。
27.读中国地形图,完成问题.(1)下列山脉都是东西走向的是:(_____)A、昆仑山、阴山、秦岭B、昆仑山、横断山、秦岭C、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秦岭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2)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________盆地,该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3)图中太行山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其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西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
(4)大兴安岭、________山脉,巫山和______山脉也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5)图中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______。
28.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7(1)图中我国一月平均气温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线,该线还是我国干湿地区中的___地区和______地区的分界线,还是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2)在吉林、河北、湖南和海南四省中,种植春小麦为主的是:______;容易出现春旱的是_________,位于亚热带的是_________,可以实现一年三熟的是______。
(3)乌鲁木齐,北京,武汉所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气候。
29.读长江水系图,然后完成下列要求:(1)长江发源地①是_________山,入海口处的城市是②__________。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经我国三个阶梯,落差________(大或小),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航运价值高,有“__________”之称。
(3)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③是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它以_____________为首要目标。
(4)由于长江不同河段特征不同,所以治理措施也不同。
(选择填空)上游河段急流峡谷众多易引发洪水,故需_______;中游河道水流不畅,故需______;下游江阔水深水量很大,故需_______。
(A.加固大堤保障安全;B.筑坝拦水,植树造林;C.裁弯取直)30.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甲)、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图乙)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
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甲中的两杯水,浑浊的是___,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该水样取自黄河___(填“上”或“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乙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____,水土流失____;D地表植被___,水土流失___。
观察比较:图甲中水样A与图乙中水样___(填“C”或“D”)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_________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等。
9参考答案1.B【分析】【详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半球位置。
2.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解: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位于第一级阶梯,被称为世界屋脊.”故A叙述正确;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是高原,故B叙述错误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故C叙述错误;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故D叙述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及阶梯的划分,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3.B【解析】【详解】我国16-60岁的人口2000年占66.78%、2021年占70.14%,说明目前劳动力丰富,B错误,ACD说法正确,故选B4.C5.A1试题分析: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冬季0℃等温线从此穿过。
据图可知:该月份时,我国的北方绝大部分地区气温达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因此应该为夏季,即7月份,故本题选C。
5.济南位于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该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该市的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6.C【详解】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故选C。
7.B【详解】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
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