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页高二、三地理试卷水 毫 黄浦区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学业等级考科目阶段性调研地 理 试 卷(满分 100 分,完卷时间 60 分钟)考生注意: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 (选择题) 或写(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 .流星B .行星C .卫星D .恒星2.“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开展生物育种实验,主要利用的是月球的()A .太阳能资源B .矿产资源C .环境资源D .空间资源3.由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4.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属气候类型的是()气 30温( 15 ℃) -15 -30 -45 -60600 500 降 400 量 300 ( 200 米100 )1 4 7 10(月) 1 4 7 10(月) 1 4 7 10(月) 1 4 7 10(月)①②③ ④A .①B .②C .③D .④5.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下列海陆风示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第 2页高二、三地理试卷13. 上海某地种植的草莓 12 月份成熟(天然状态下 5 月份成熟)并向市场销售,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B .技术C .水文D .市场6.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的全球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土地盐碱化 C .全球变暖D .臭氧层空洞7.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森林植被恢复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A .下渗作用减弱B .蒸腾作用增强C .降水相对减少D .地表径流增加8.新疆,曾经的“西大荒”现已成为“西大仓”,西红柿、棉花的产量跃居全国前列。
影响新疆西红柿、棉花种植的限制性因素是( )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土壤9.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表层大洋环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0.直播带货是通过视频直播平台现场卖货的一种商业模式。
下列对该平台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的是()A .交通B .人口C .技术D .地价11. 2021 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将在上海市崇明区举办。
下列不属于本次花博会选址的原因()A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B .土壤肥沃,有利于花卉生长C .交通便捷,便于游客参观D .保护环境,减少酸雨排放12.读某海域水温等温线图,等温线弯曲为洋流所致,则该地洋流可能为南半球的()A .暖流,向北流B .寒流,向北流C. 暖流,向南流D. 寒流,向南流14. 城市周围形成“乳畜场”、“菜篮子”基地,影响这种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 .气候B .政策C.市场 D .土壤15.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差异的首要因素是()A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B.自然资源与环境C.科学技术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16.下列中国地域文化区中,光照资源最少的文化区是()A .东北黑土文化区B.江南水乡文化区C.云贵高原文化区D.四川盆地文化区17.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田水山土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反映的是()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可变性18. 若想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下列优先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GIS B.虚拟技术C.RS D.北斗导航系统19.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建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①改善区域交通环境②不利于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口拥堵问题③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产生环保效益④车辆通行速度减慢A .①④B .①③C.②③ D .③④20. 读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自此日后,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N②自此日后,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乙太阳③甲地昼夜始终等长甲光④乙地昼夜始终等长线A .①④B .①③C.②③ D .③④二、综合分析题(共60 分)第3页高二、三地理试卷第 4页高二、三地理试卷材料二:俄罗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 48 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 21%;石油探明储量为 252 亿吨,占世界 5%;煤蕴藏量为 1570 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丰富。
材料三: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等。
21. 根据材料一,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4 分)22. 根据材料二,概括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
(6 分)23. 概括俄罗斯工业区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 分)24. 简要说明中俄两国贸易的互补性。
( 4 分)(一)俄罗斯地大物博,是我国的邻国。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20 分)材料一:俄罗斯工业分布图第 5页高二、三地理试卷材料二:某日央视寒潮播报:上身毛衫棉衫棉毛衫,下身毛裤棉裤棉毛裤,从清晨到日暮,冷的是朝朝暮暮,哪敢露出脚踝和颈部东北冷到发紫,华北持续降温,长三角湿冷入骨。
25. 寒潮覆盖范围广。
指出我国能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区。
( 2 分)26. 说明寒潮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以及过境后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
( 8 分)27. 分别举一例,说明寒潮对东北农业生产和传统民居的影响。
( 4 分)28. 简要说明针对寒潮的防灾减灾对策。
( 6 分)(二)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 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20 分)材料一: 1 月寒潮活动路径图。
第 6页高二、三地理试卷材料二:三江并流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三:一位水利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一起在云南考察怒江。
水利学家说:“这么多水,可以发多少电啊! ”而生物学家却说: “这么美的原生态河流,幸好没有被开发。
”29. 简析三江并流地区高山峡谷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 4 分)30. 简述三江并流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当地发展第一、第三产业的有利影响。
( 4 分)31. 简析怒江大规模水电开发可能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 6 分)32.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简要说明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 6 分)(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三江并流 ”的高山峡谷景观。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一:三江并流地区图。
第 7页高二、三地理试卷黄浦区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学业等级考科目阶段性调研地理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DBBCBDADBB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A C B C D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分)(一)(20 分)21.(共 4 分)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洲( 2 分)。
东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接波罗的海,西南靠黑海( 2 分)。
22.(共 6 分)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2 分),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2 分),不仅能自给,还能出口( 2 分)。
23.(共 6 分) 特点: 俄罗斯工业布局成集团状 (团块状),主要工业区在国土的西部、 中部、 南部,并由铁路相连接( 2 分)。
原因:俄罗斯能源、矿产、森林资源丰富( 2 分),工业布局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2 分),属于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
24.(共 4 分)中俄两国的贸易具有互补性。
俄罗斯森林、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中国可从俄罗 斯进口矿产品、木及制品等( 2 分)。
中国制造业发达,俄罗斯可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等( 2 分)。
(二)(20 分)25.(共 2 分) 寒潮影响的地区除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 1 分),包含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1 分)。
26.(共 8 分)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严寒、大风、霜冻、暴雪、冻雨等( 4 分,任答 2 点)。
过境后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气温下降(2 分),气压上升( 2 分)。
27.(共4 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端寒冷的天气,不利于冬季农作物的生长,生长期短。
(2 分)对东北传统民居的影响:为抵御严寒,室内建有火炕、火墙。
(2 分)28.(共 6 分)发布寒潮预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损失;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教育;发展科技,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三)(20 分)29.(共 4 分)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 2 分);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侵蚀和切割( 2 分)。
30.(共 4 分)对第一产业: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
(2 分)对第三产业:自然景观奇特,有利于发展山地旅游业。
(2 分)31.(共6 分)怒江水能蕴含量丰富,对其水电资源进行开发,有利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2 分)。
怒江是原生态河流,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可能会减少生物多样性( 2 分)。
怒江位于地质构造带上,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可能会破坏当地环境,引发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分)。
32.(共 6 分)在生态方面,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分)在经济方面,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困,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需要的资金、技术,满足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需求。
发展经济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增长质量、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 分)在社会方面,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满足当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并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负责任,保持社会和谐。
(2 分)第8页高二、三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