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宗教改革
德国
与文艺复兴起源于大学之外不同,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大学。 1517年10月31日,德国维滕贝格大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
格教堂的正门上公开贴出自己亲笔写出的“九十五条论纲” , 痛斥到德国贩卖赎罪券的教皇“特使”特策尔之流的卑劣行 径,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功效问题,直接点燃了宗教改革的导 火索。 维滕贝格大学的大多数教授坚定地站在马丁·路德一边,其竞争 对手莱比锡大学则成为反路德主义的中心。因戈尔施塔特大 学教师埃克博士在一次公开辩论中向路德派发出挑战,他吹嘘 自己将驳倒路德。维滕贝格大学很快接受了埃克的挑战,辩论 由莱比锡大学承办,巴黎大学和爱尔福特大学的资深教授充当 裁判,萨克森公爵亲自宣布辩论赛开始。
约翰·加尔文是在法国和瑞士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 的大学背景有助于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对宗教改革的神学人文化作出 重要的贡献。其《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改革家的著作中最 有学术价值和最为严谨的一部著作。
瑞士
英格兰
在英格兰,大学人士在宗教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对路德派观 点的兴趣,剑桥大学一群青年学者定期在白马旅店聚会。这个激进的圈子因倾向 新思潮,被称为“小德意志” ,圈子中许多人后来都为宗教而献身。
②神职人员职位名声的败坏, 家长们感到没有必要再为自己的儿子支付如此昂贵的教育资金
③一些教育机构中激烈的神学辩论吓走了潜在生源
(2) 导致了许多新大学的创办
新大学遍布16世纪的整个欧洲:
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 西班牙,不仅新建了2所大学,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
瑞士,茨温利组建了苏黎世大学,加尔文派建立了日内瓦学院;
1
大学数量上增长迅速
2
大学地域分布 发生较大变化
3
呈现出更多的民族性特征
大学数量上增长迅速
文艺复兴之前,除个别大学是由国王和教皇创建外,很多大学是在原有学校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 展而自发形成的。
文艺复兴以后,由于大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先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的大学日 益减少,而由国家或教会创建的大学迅速增加。巴黎大学建立后,法国许多城市在原主教学校、 法律学校和医学学校的基础上也相继成立了大学。
2.宗教改革对大学的影响
(1) 对大学入学人数的影响
(2) 导致了许多新大学的创办 (3) 加快了了大学世俗化的过程
大学由国际机构变为民族性机构 (4) 人文学科的发展 (5) 自然学科的发展 (6)
(1) 对大学入学人数的影响 大学入学人数起初是突然下降的,其原因: ①很多地方当局没收了教会原来用于资助大学神职人员教育的捐赠
学道德哲学教授,也是将源于欧洲的启蒙思想引人苏格兰运动的关键人物。
➢ 哈勒大学的人文学科有很大发展。 ➢ 哥廷根大学既是效仿哈勒的产物,也是哈勒的竞争对手,它是由汉诺威政府开办并
资助的,其创办人阂希豪生通过增加哲学学科的分量,表明自己对哲学院的重视, 尤其注重历史、语言和数学等学科。
(3)文艺复兴运动对大学的影响
我们如何去评价文艺复兴的影响呢?
一 人文主义新知识的引入
二 科学的解放
• 丰富了大学的形式和内涵,大学多样化,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传统大学人文化、科学化、现代化等方向发展。
15 世纪的苏格兰也先后成立了3 所大学, 在数量上超过了英格兰。 由于国家和教会的积极参与, 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等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大学。
大学地域分布发生较大变化
14世纪末之前,中欧、东欧和北欧的大学数量极少,50%以上大学分布在 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从14世纪末开始,欧洲 大学的地域分布开始由意大利逐渐向西南欧、中欧和东欧其他地区扩展。根 据英国学者拉什代尔的研究,意大利的大学数量基本上呈递减趋势,而法国和德 国的大学机构却保持了持续增长,特别是14世纪后德国大学数量急速增加。
意大利
➢ 在意大利,来自希腊的一批拜占廷学者从事了人文主义教育开拓性的 工作。
➢ 弗吉里奥是意大利第一个系统阐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将人文主义精 神渗透于大学教育之中的人文主义学者。
➢ 意大利人文主义取得最大进展的地方是那些新建立的大学。 ➢ 意大利人文主义最繁荣的中心是学园而不是大学。 ➢ 学园是一种私立或半私立的机构,源自古希腊柏拉图学园,它为人文主
到了抵制,但它最终还是对大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时的大学,主要是一种培训机构,旨在培养未来的神职人员、医生、
政府官员和律师。另一方面,大学的科目还是以形而上学、神学、法 学和医学这些传统的科目为特色。
德国
➢ 在德国,人文主义最初面对的是大学教授们的怀疑和敌意,学生们对 人文主义不感兴趣甚至加以嘲笑。人们认为人文主义是一种新的、不 实用的东西,这种“新知识”似乎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特征的外来进口 物。一些德国大学对人文学科的反对是相当激烈的。
文艺复兴被当时的人文学者认为是中古与近 代的分界线。
从10世纪起,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业的复苏推动着西 欧经济由恢复到繁荣,西欧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终于由衰而兴。在商业 贸易繁荣的意大利,首先出现了城市兴起的热潮。随着意大利经济的繁荣和 城市的复兴市民反对封建制度的束缚和教会的精神统治,一种全新的市民社 会成长起来,人文主义应运而生。
➢ 巴黎大学的宗教势力最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在16世纪之后逐渐趋于主导 地位,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辩证法。
➢ 自然哲学的课程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即逻辑、伦理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英国 德国
➢ 弗格森开辟了社会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 ➢ 弗格森与亚当·斯密、斯图尔特鲍、哈奇森和卡伦己等人,哈奇森是格拉斯哥大
德国大学起步较晚, 直到14 世纪中叶才建立自己的大学, 此前德国学生大多前往意大利和法国 上大学。德国境内创办最早的大学有布拉格大学(1349)、海德堡大学(1385)、科隆大学 (1388)、艾尔富特大学(1392)、莱比锡大学(1409)等。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从15 到16 世纪, 德国又出现了第二批大学。
呈现出更多的民族性特征
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政治纷争和信仰差异,导致大学成为一个竞 争的焦点,刺激了大学数量的骤增,使得统一性很强的中世纪大学演变为特色 各异的大学机构,促进了大学的发展。
(2)人文主义与大学
15世纪后半期,人文主义者的学说才开始渗透到大学之中。 人文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文主义在大学遭
义者提供了一个公开论坛和聚会的场所。
法国
➢ 在法国,人文主义在巴黎大学长期遭到敌视。 ➢ 1530年,人文主义学者比代成功地说服国王弗兰西斯一世在巴黎建
立一所主要进行人文主义研究的新的教育机构——法兰西学院。 ➢ 设立了一系列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和哲学等教授讲座,还开设算术、
医药和东方研究等课程。 ➢ 除巴黎外,法国许多地方自治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欢
16世纪
自16世纪以后,在学术
1
界运用本族语也日趋重要。
2
17世纪末 3
Hale Waihona Puke 宗教改革之后,世俗权力获得了
主导地位,教会的最高权力落入君 主之手,国家开始控制、干预大
4
学。与大学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趋
势相适应,大学的地位开始出现
显著变化。
14—15世纪
到15世纪,民族意识 在战争中得到增强,。
17世纪初
➢ 直到16世纪,在德国大学里,人文主义教学吸引了更多的听众,越 来越多的新学科的阐述者被任命为大学教授。
➢ 人文主义学科的课程分支增加了,这些分支包括希腊文、希伯来文、 诗歌、演讲术、历史学和拉丁文学。
➢ 人文主义者现在感到有足够的力量对传统主义者发动一场反击,他们 对经院主义的教学方法嗤之以鼻。结果,德国很多知名的大学的文科 课程都接纳了人文主义的学科。
2.在英格兰,人文学科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和某种职业相关连。
荷兰
➢ 1575年创办的莱顿大学被称为欧洲“新知识”的重要中心。 ➢ 尼德兰人文主义者利普修斯于1578年来此任教。他的到来使莱顿大
学逐渐闻名于欧洲知识界。利普修斯离开后,莱顿大学1593年又聘 来了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斯卡利杰。 ➢ 除莱顿大学外,人文主义教学在卢万大学也取得进展,该大学著名的 三种语言学院是在伊拉斯谟的参与下建成的,吸引了来自远近许多国 家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从事希腊文、希伯来文和拉丁文的文学研究, 学院后来成为整个欧洲人文主义研究的中心之一。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录
contents
01 回顾:中世纪大学
0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 欧洲大学
0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
高等教育思想
04 总结
Part One
回顾: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1
大学的兴起促进西 欧教育的世俗化和
普及化
2
大学教育重开辩论 讲坛,活跃和启迪
➢ 这种新的上帝观解除了教会强加在人们身上的枷锁,肯定了人在 宗教信仰中的地位与作用。
➢ 宗教的世俗化使人们的生活真正从对彼岸世界的关注转向现世, 反映了基督教主宰的封建愚昧社会被新的世俗社会所代替的必然 趋势。
➢ 世俗化社会的出现,加速了大学组织从教会机构向世俗化转变。
(4)大学由国际机构变为民族性机构
(3) 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文化对于欧洲大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整个思想领域展开的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 动,其目的并非简单地“复兴”古代文化,而是为了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建立资 产阶级新文化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发展
Part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