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
(3)写景、抒怀、遣兴诗
《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题画、和陶酬唱诗
《惠崇春江晚景》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少好读书,过目不忘。其 政治生涯历仁、英、神宗三朝, 仁宗时上书建议变法,神宗时 才起用他参加政事,次年拜相, 主持熙宁变法,触怒权豪利益, 遭强烈反对,导致数十年的党 政,他也在仕途上几起几落。
2.王安石的文学思想
不排斥文学的艺术性,但他更重视文学的实
际功用。
外一声鸡。
苏舜钦的诗
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
苏舜钦前后期诗风的变化
A.前期题材以政治诗为主,效法韩愈雄奇。 B.后期写景抒情诗为主,效韦应物,语言
畅达,别具韵味。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一、王安石的生平
二、欧阳修的诗
欧阳修在改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
了革新。他与梅尧臣的创作正是以扭转 西昆体文风为指导思想的。
他的诗歌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
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而且将议论与 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风格平易流丽。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
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 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 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上人书》)
3.王安石诗歌的分期
王安石的诗风在56岁退居江宁以后发生了
较大的变化,他的创作历程可以此为界分成 前后两期。
A早期诗歌的题材及特点: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 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 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吕本中(1084-1145)是后期江西诗派最 重要的诗论家。 他提出了“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 而自有所得,这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 变化。 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曾几是南北宋诗坛承先启后式的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陆游等爱国诗人开始走 出书斋,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奏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
不足之处:
忽视现实生活,作品的思想价值相当有限。
主要在创作技巧方面提出一套可供效行的方 法。
3.诗歌创作
存诗近2000首,其中律诗的成就较高。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号称“山谷体”。
“山谷体”的内涵:
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
江西诗派其他诗人
A陈师道
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 一生贫寒,为人执拗刚直,官终秘书省正字。 以苏轼为师长,但其学诗乃学黄庭坚。 才不及苏,学不及黄,常以苦吟为诗。主张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黄庭坚
陈师道诗歌特点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诗学山谷体,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奇险、生硬、
不够自然等缺点,体现出返朴归真的倾向, 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
江西诗派的形成 江西诗派:北宋时期一个以黄庭坚为领袖的诗歌流 派,他们忽视内容,注重形式。南宋初年吕本中在 《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 师,又列举了陈师道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 的成员。江西诗派由此得名。宋末元初的方回著 《瀛奎律髓》,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 与义。
第六节
北宋诗
一.宋初诗坛
(一)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
批诗人,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 格浅切清雅。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
诗。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 的诗篇。 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 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 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 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B后期诗歌
主要是抒情写景的小诗,多七言绝句,被称
之为“半山体”。
如《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的许多小诗都深有寓意,显露出他高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
人,最主要作家是林逋、寇准(高官宰相), 多为隐逸山林的处士或僧人,以苦吟为写作 方法,描绘自然景象,幽静的山林景色,表 现闲适的情感。
2.文学主张
a.
主张以才学为诗,专力学习杜甫、韩愈的 炼字炼句,提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方法。 提出著名的诗歌主张:老杜作诗,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 b. 认为诗歌只应该歌咏人的性情,反对用诗 歌反映社会现实和批评时政。
诗歌主张:“文章最忌随 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 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 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 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 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
2.
3.曾几(1084-1166)
曾向吕本中请教诗法,对吕本中提出的“活
法”甚为服膺。后来居上,在吕本中流动圆 美的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清新 活泼的的新风格。开杨万里“诚斋体”的路 子。
曾几是陆游所师法的爱国诗人。对陆游的影
响最大。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园小梅》
众苦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西昆体:宋初在馆阁文人中形成的一个
诗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 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 钱惟演等。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 唱集》,所以名为西昆体。
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
陈言,力撰硬语;
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
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晚年诗返朴归真:
三、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安徽宣城
人。被南宋理学家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梅诗的内容: 1.反映时政:
《田家语》《陶者》 2.写日常生活琐事。
梅诗风格:平淡
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他说:
“作诗无古今,惟有平淡难”。
如《鲁山山行》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
洛阳人。官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学杜甫:
主要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和杜诗沉郁壮阔的
艺术风格,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他的诗风其实已体现了江西诗派本身风格的
转变。
反映爱国主题的诗。
如《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百步洪》连用七喻写水势的汹涌湍急: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 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3)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4)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体、律绝。
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 1.生平与思想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洪州分宁人。为苏轼门生、 密友,旧党失势后接连被 贬,死于宜州贬所。
洁不俗、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主要内容:
(1)社会政事诗《荔枝叹》 (2)哲理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题西林壁》
赵翼云:“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
作,断难出色。 坡公想落天外,巧 于以偏师取胜。”这首诗把写景与 言理结合起来,因物寓理,极富理 趣。陈衍《 宋诗精华录》卷二说: “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
如《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2)善于运用广博的比喻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西施比喻西湖。
与黄庭坚并称“黄陈”。作诗的方式的“闭 门觅句”式的苦吟。
诗歌的题材也较狭窄,内容多为寒士生活。
朴拙的风格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B 陈与义和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