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公式整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公式整理


由 F 浮=G 物= G 排(二力平衡)
ρ 物 gV 物=ρ 液 gV 排 ρ 物=(V 排/V 物) *ρ

设(V 排/V 物)=K 可得
ρ 物=ρ 液(当 K=1 时,此时悬浮) ρ 物=K *ρ

记住此公式
ρ 物=K*ρ 液(此时 K<1 时,此时 漂浮,即 K=物体浸入液体部分 与自身体积的比之)
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拉力做的功为: W=F.L
把物体抬高 H 高做的功为: W=G.H
F.L=G.H (任何机械不省功) 所以斜面越长,越省力
3
通过浮力测量未物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
1、求出质量 m (一般根据 G=mg 求)

m V
(依据公式) 2、求出体积 V (寻找 V 物与 V 排的关系,通过浮力求出)
η=
W有 ×100﹪ W总 W有 W有 = W总 W有 W额
η=
G nF
η=
W有 Gh G = W总 Gh G动 h G G动
η=
1 W 1 额 W有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 总小于 1
物体在斜面上时: 斜面长为 L,高为 H,重为 G 的物体,在拉力为 F 的作用下, 沿斜面向上运动。
m
G g
V=S/t
S=vt T=s/v
F 合=F 大+F 小 F 合=F 大—F 小 固体压强 p
F S
液体压强 p gh
P:压强 F:接触面所受压力 S:接触面积 ρ :所处液体密度 h: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F 浮=F 向上—F 向下 F 浮=G —F F 浮=G 排 F 浮=ρ 液 gV 排
4
测量未知液体的方法
5
6
W=F.S
W: 功 F: 力 S: 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 离 P: 功率 W: 功 t:完成做功的时间 P: 功率 F: 力 V: 沿力的方向移动的 距离
F=W/S S=
W F
P=
W t
W=Pt
t
由以上两个公式:
W Fs P Fv t t
W P P v FFra bibliotekρ =m/vρ
: 密度
ρ
: kg/m
1m3=1x103dm3=1x106cm3
S=nh S: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n: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 h:物体上升的距离 V 绳:绳子端移动的速度 n: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 V 物:物体上升的速度 不考虑滑轮重和绳重及摩擦 考虑滑轮重, 不考虑绳重和摩 擦 S: m h: m V 绳:m/s V 物:m/s F: 绳子端拉力 G 物:物体重力 G 动:动滑轮重 n: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
***通过浮力测量未物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要求掌握 见后附文本***
1
F1*L1=F2*L2
F: 动力或阻力 L:动力臂或阻力臂 (作力臂:1、找支点 2、定方向 3、作垂线)
F: N L:m(cm) 等式左右单位需一 致
F1
F2l2 l1 F1l1 l2
F2
W: J 焦耳 F: N S: m(必须) P: W 瓦特 W: J t: S P: W F: N V: m/s
3
M=ρ v V=m/ρ
m: 质量 V: 物体的体积
m: Kg V: m3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2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mm 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 =1.0×103kg/m3 (g/cm3) 7、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 V=S*h(底面积*高) 单位必须统一 m3/cm3
F 浮=G 物
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G)—在液体中的示数(F) 题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时,考虑使用 阿基米德原理: 题中出现排开了具体体积液体时,考虑使用 题中能找出 V 排时,考虑使用 题中已知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时(二力平衡),考虑使用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可以通过 V 排求解未知物体密度ρ
V 绳=n.V 物
F=
1 G物 n 1 F (G物 G动) n
2
奇动偶定,掌握滑轮组的绕绳和绳子段数计数 滑轮竖直拉升物体, (拉力克服重力做 功) W 有用=G.h W 总=F.s h:物体上升的距离 S: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滑轮水平拉动物体, (拉力克服摩擦力做功) W 有用=FL W 总=F.S L:物体沿水平面移动的距离 S:绳子端移动的距离
八年级下册公式大全 公式 G=mg 字母意义 G: 重力 m: 质量 g: 10N/Kg V: 速度 S: 路程 T: 时间 F 合: 合力 F 大: 大的分力 F 小: 小的分力 单位 G: N m: Kg V: m/s (km/h) S: m T: s (h 1h=3600s) 力的单位 都是 N P: Pa F=P.S p F: N s 2 S: m F 3 ρ : kg/m p h h: m g 注意: 1m2 =1x104cm2 例 (50cm2=5x10-3m2) 计算时一定注意单 位换算! ! 变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