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的特性
美国F117隐形轰炸机
美国B2隐形轰炸机
4.力学性能
• 纳米材料由大量的小原子团簇或晶粒组成,晶粒之间的 界面在决定和控制材料性能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纯金属原子容易在金属晶体结构中通过位错这种缺 陷运动,故易于成形;而当金属由纳米晶粒组成时,晶界阻 碍位错运动,且小的晶粒尺寸使位错形成困难,需要更大 的力使材料变形,因而纳米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 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用纳米SiO2和纳米TiO2微 粒制成了多层干涉膜,总厚度为微米级,衬在有灯 丝的灯泡罩的内壁,结果不但透光率好,而且有很 强的红外线反射能力。有人估计这种灯泡亮度与传 统的卤素灯相同时,可节省约15%的电.
优异的光吸收材料
•
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它对某种波长的光吸收
•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球形Pb微粒 熔点降低为288K;
• 纳米Ag微粒在低于373K时开始熔化,常规 Ag的熔点为1173K左右。
• 这一特点使低温下将纳米金属烧结成合 金产品成为现实,且为不溶解的金属冶 炼成合金创造了条件。
纳米金属铜的超延展性
•纳米ZrO2的烧结温度比微米级ZrO2的烧结温度降低了400℃
例如,纳米银细粒径 和构成粒子的晶粒直 径分别减小至等于或 小于18nm和11nm时, 室温以下的电阻随温 度上升呈线性下降, 即电阻温度系数a由正 变负。
介电特性
• 介电特性是材料的基本物性, 电介质材料中介电 常数和介电耗损是最重要的物理特性.
• 常规材料的极化都与结构的有序相联系,而纳米 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粗晶材料存在很大的差 别.它的介电行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有自 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与颗 粒尺寸有很强的依赖关系。电场频率对介电行为 有极强的影响。
第四节 纳米粒子的特性.
1.热学性质
• 与粗晶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比热较大 。 • 纳米材料的热膨胀数,近乎是单晶的2倍
• 纳米微粒的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温 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
• 例如,平均粒径为40nm的纳米铜粒子的熔 点由l 053℃降到750℃,降低了300℃左右;
• 块状的金的熔点l 064℃,当颗粒尺度减到 10nm时,则降低为1037℃,降低了27℃, 2nm时变为327℃;
• 美国政府大幅度追加纳米科技研究经费,其原 因之一是磁电于器件巨大的市场与高科技所带 来的高利润,其中巨磁电阻效应高密度读出磁 头的市场估计为10亿美元,目前己进入大规模 的工业生产,磁随机存储器的市场估计为1千 亿美元。磁电子传感器件的应用市场亦十分宽 广
纳米磁极
6极
8极
4极
磁性液体
• 纳米粒子粒径小于临界半径(一般为5~10nm) 时变得有超顺磁性,如把此强磁性纳米粒子包裹一 层表面活性剂后均匀地分散到溶液中,可制得一类 新型液态胶状磁流体材料--磁性液体。
带有蓝移现象。纳米微粒粉体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带有宽
化现象。纳米微粒的紫外吸收材料就是利用这两个特性。
通常的纳米微粒紫外吸收材料是将纳米微粒分散到树脂中
制成膜,这种膜对紫外有吸收能力依赖于纳米粒子的尺寸
和树脂中纳米粒子的掺加量和组分。目前,对紫外吸收好
的几种材料有:30~40nm的TiO2纳米粒子的树脂膜;
其它磁性材料
• 软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晶态、非晶态、纳米微 晶态的历程。纳米做晶金属软磁材料具有十分 优异的性能,高磁导率,低损耗、高饱和磁化 强度,己应用于开关电源、变压器。传感器等, 可实现器件小型化、轻型化、高频化以及多功 能化,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 磁电子纳米结构器件是20世纪末最具有影响力 的重大成果。除巨磁电阻效应读出磁头、 MRAM、磁传感器外,全金属晶体管等新型器 件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磁电子学已成为一门颇 受青睐的新学科。
(2).矫顽力 纳米粒子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现高的矫顽力 每个的转变温度) 居里温度Tc与交换积分J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形和间距有
关纳米粒子的Tc比固体相应的低。 纳米粒子中原子间距随着颗粒尺寸减少而减小。原子间距
小将会导致J的减小,因而Tc下降。 5nm Ni:点阵参数缩小2.4%
• 矫顽力显著增长。
• 粗晶状态下为铁磁性的材料,当粒径小于 某一临界值时可以转变为超顺磁状态。
• 鸽子、蝴蝶、蜜蜂等生物体中存在超微磁 性颗粒,小尺寸超微粒子的磁性比大块材 料强许多倍,20nm的纯铁粒子的矫顽力是 大块铁的l000倍
纳米多层中的巨磁电阻效应
• 1986年德国科学家Grunberg小组有一重要的发现,就 是在Fe/Cr/Fe三层膜中观察到两个铁层之间通过铬层 产生耦合。
2.磁学姓质
(1).超顺磁性
居里-外斯定律:= C
T Tc
超顺磁性:矫顽力H c
0,对于 H
kBT
1时:
磁化强度:M P
2 H ,为粒子磁距
3k BT
起源: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少到与热运动能可想
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
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 1999年以GMR多层膜为磁头的硬盘驱动器(HDD) 进入市场,其存储密度达到11Gbits/in2,而1990年 仅为0.1Gbits/in2,10年中提高了100倍。
• 目前GMR的研究开发工作正方兴未艾,而将
上述隧道磁电阻(TMR)多层膜应用于新型随机存 储器 (MRAM)的研究又已经展开。
瓷碗”。
纳米陶瓷.swf
Hall—Petch(H—P)关系
• 当晶粒减小到纳米级时,材料的强度和硬 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近似遵循经典的 Hall一Petch关系式。
• 强度
• 硬度
• 人的牙齿之所以有很高的强度,是因为 它是由磷酸钙等纳米材料构成的。
• 由于晶粒减小到纳米量级,使纳米材料 的强度和硬度比粗晶材料高4—5倍。
• 另外,纳米材料的GMR现象(磁场中材料电阻 减小)非常明显,磁场中组晶材料的电阻仅下 降1%一2%,而纳米材料电阻下降可达50%一 80%,为巨磁阻效应。可以做成超高密度存储 盘。
电导
电导是常规金属和合金材料一个重要的性 质.纳米材料的出现,人们对电导(电阻)的研究 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由于纳米构中庞大体积百 分数的界面使平移周期在一定范围内遭到严重的破 坏.颗粒尺寸愈小,电子平均自由程愈短,这种材 料偏移理想周期场就愈严重,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 问题:
(i)纳米金属和合金与常规材料金属与合金电 导(电阻)行为是否相同?
(ii)纳米材料电导(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有什 么差别?
(iii)电子在纳米结构体系中的运动和散射有什 么新的特点?
纳米金属与合金的电阻
Gleiter等对纳米金属Cu,Pd,Fe块体的电 阻与温度关系,电阻温度系数与颗粒尺寸的关 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随颗粒尺寸减小, 电阻温度系数下降,与常规粗晶基本相似.其 差别在于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常规材料,电阻 温度系数强烈依赖于晶粒尺寸.当颗粒小于某 一临界尺寸(电子平均自由程)时,电阻温度 系数可能由正变负。
3.光学性质
• (1)宽频带强吸收
• 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 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
• 利用此特性可制作高效光热、光 电转换材料,可高效地将太阳能 转化为热电能。此还可作为红外 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材料等。
(2)蓝移和红移现象
•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 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
在Fe/Cr/Fe系统中,相邻铁层间存在着耦合,
它随铬层厚度的增加而呈正负交替的振荡衰 减形
式。使得相邻铁层磁矩从彼此反平行取向到平行
取向交替变化。外磁场也可使多层膜中铁 磁层的
反平行磁化状态发生变化。当通以电流时,这种
磁化状态的变化就以电阻变化的形式反 映出来。
这就是GMR现象的物理机制。
• 以Cr中电子为中介的铁层间的耦合,随着Cr层厚度 增加而振荡衰减。其平均作用范围为1~3nm,这是 对Cr层厚度的一个限制。在金属中,特别是在磁性 金属中,电子平均自由程(10~20nm)和自旋扩散长 度(30~60nm)很短。这是对多层膜各个亚层厚度的 又一限制。
•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观察到光吸收带相对粗 晶材料呈现“红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长 波长。
• 此外,纳米固体有时会呈现一些比常规粗晶 强的,甚至新的光吸收带。
• 纳米材料光学性能研究的另一个方面为非线 性光学效应。
发光现象
•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致发光现象
• 纳米激光通讯技术的应用
红外反射材料
• 高压钠灯以及各种用于拍照、摄影的碘弧灯都要求 强照明,但是电能的69%转化为红外线,这就表明 有相当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仅有一少部 分转化为光能来照明。同时,灯管发热也会影响灯 具的寿命。如何提高发光效率,增加照明度一直是 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纳米微粒的诞生为解决这个 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说GMR和TMR现象的研
究完全取决于纳米材料科学的进步。任何创新或
转化都以此为基础。但是,纳米尺度是如此之微小,
这给多层膜的制备和微结构表征带来了挑 战。
纳米磁性材料
•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 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纳米磁性材料是20世 纪70年代后逐步产生、发展、壮大而成为最富 有生命力与宽广应用前景的新型磁性材料。
• 磁性液体最先用于宇航工业,后应用于民用工业, 这是十分典型的纳米颗粒的应用,它是由超顺磁 性的纳米微粒包覆了表面活性剂,然后弥散在基 液中而构成。目前美、英、日、俄等国都有磁性 液体公司,磁性液体广泛地应用于旋转密封,如 磁盘驱动器的防尘密封、高真空旋转密封等,以 及扬声器、阻尼器件、磁印刷等应用。
Fe2O3纳米微粒的聚酯树脂膜。前者对400nm波长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