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推进我市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按照中省市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结合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XX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7﹞20号)和XX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通知要求及市政府《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认真落实好《食品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法制、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强化应用”的原则,结合XX实际,全面推进XX市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和区域,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二、重点工作任务(一)推进企业诚信建设1、建立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基础数据库,实现“一户一档”。
制定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不良行为记录标准、信用记录评价方法,动态更新各类企业信用记录。
对形成或掌握的个人、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依法向市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业禁入、违法犯罪、荣誉表彰等信用信息,逐步拓展信息共享范围。
市级重点围绕行政许可、飞行检查、检验检测等方面建立信用档案;县级重点围绕日常监督检查、检验检测、企业人员行业禁入等方面建立信用档案。
实施单位:肉制品及工业加工食品监管科、乳制品及饮品监管科、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监管科、保健品监管科、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医疗器械监管科、食用农产品监管科、餐饮服务监管科、行政审批服务科,各县市区食药监管局。
2、推进食品药品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主要任务:将企业和有关责任人食品药品安全不良信用档案与量化分级监管相结合,分为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实行量化分级监管,并向社会公示。
任务指标不低于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数量。
实施单位:肉制品及工业加工食品监管科、乳制品及饮品监管科、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监管科、保健品监管科、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医疗器械监管科、食用农产品监管科、餐饮服务监管科、行政审批服务科,各县市区食药监管局。
继续推行餐饮服务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结合诚信体系记录档案,坚持每年对餐饮服务企业量化分级评比,并向社会公示评比结果。
实施单位:餐饮服务监管科督导,各县市区局具体实施。
开展“文明诚信餐桌”评比活动,获奖单位纳入诚信体系建设“红名单”。
实施单位:餐饮服务监管科。
开展“文明诚信药店”评比活动,获奖单位纳入诚信体系建设“红名单”。
实施单位: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医疗器械监管科、保健品监管科。
3、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好《XX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制订出台食药监管系统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制度规范;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触发反馈机制;进一步细化食品药品领域纳入“红名单”和“黑名单”的具体范围,梳理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的具体事项和工作流程。
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守信联合激励措施清单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及时报市网信办汇总后统一向社会发布。
同时,每月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制订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
在行政许可等方面研究出台对诚实守信者的优待政策,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多处受制;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
对失信企业要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警示约谈,增加日常监督检查和监督抽验的频次。
对严重违反食品药品管理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可采用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取消市场准入,限期召回问题产品,实施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惩戒,并定期通过信息披露系统和公共媒体发布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对长期守信企业要发布“红名单”,主动进行宣传和报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减少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在许可证换证时可以免除现场考核。
实施单位:食品药品稽查科牵头制订食药监管系统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制度规范及食品药品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并负责发布实施。
并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守信联合激励措施清单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
食品药品稽查科结合系统行政处罚案件查办情况及时公布“黑名单”;各业务科室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定期确定所负责业务领域企业的“红黑名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报食品药品稽查科进行公布。
法规信息科负责与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触发反馈机制,按要求向市网信办报送食品药品安全守信联合激励措施清单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及每月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市区食药监管局要建立本辖区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制度规范及食品药品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并推行实施。
(二)推进监管诚信建设1、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公开主要任务:积极推进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公开工作,在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七日内将其在市食药局网站和“信用XX”网站公布。
行政处罚决定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它不宜公开内容以外,均应予以公开。
建立完善12331投诉举报平台和举报奖励制度。
向社会公布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及时受理查处,限期办结回复,落实群众举报奖励制度。
实施单位:食品药品稽查科、法规信息科。
2、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公开主要任务:建立食品药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档案,选择重点领域或高风险品种,推进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公开,逐步实现日常监管信息化,最终达到在完成监管检查的同时,电子记录直接上传信用信息平台,使公众及时掌握企业最新信用动态信息。
实施单位:各县市区食药监管局要重点做好建立本辖区企业日常监督检查信息记录工作,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食品药品监管各业务科室要重点做好飞行检查、市级检验检测、发证后检查等内容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记录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开公示。
3、行政审批事项公开主要任务:晾晒“权责清单”,实行“阳光审批”。
对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制订便民快捷、规范科学的行政审批流程和标准,明确每一个审批事项的名称、设定依据、受理单位、承办单位、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许可条件、申请材料目录、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等内容,做到每个事项的办理环节、程序、时限、责任人有据可查,并在网站上予以公开。
对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要做到申请人可以随时在网站上查询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在行政许可决定生效后七日内将其在市食药局网站、县市区政府网站和“信用XX”网站公布。
实施单位:肉制品及工业加工食品监管科、乳制品及饮品监管科、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监管科、保健品监管科、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科、医疗器械监管科、食用农产品监管科、餐饮服务监管科、行政审批服务科,各县市区食药监管局。
4、建立专家检查库动态管理系统主要任务:将食品药品认证、审评、许可检查等专家公正履职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建立日常考核评价、惩戒和退出机制,及时取消不能公正履职或发生重大工作失误人员的专家身份,并在系统内予以公布。
每半年要对各类专家检查员库进行评估,并进行调整,结果在系统内进行公示。
实施单位:办公室、各相关业务科室、食品监督所、食品执法监察支队、药品医疗器械稽查支队。
5、技术监督诚信主要任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认证检查、技术审评等机构要参照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内容,建立本部门权力公开清单,明确时限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阳光操作。
实施单位:食品药品检验所。
6、复议纠错和问责机制主要任务:建立复议、纠错和行政问责制度,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的质疑和投诉,加强效能监督。
对行政执法、许可审批等工作中的不作为、迟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对技术监督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监督检查结论或技术审评报告,超期限出具报告等行为,在纠错的同时追究责任,并记入本人诚信档案。
实施单位:办公室、监察室、法规信息科。
三、保障措施(一)将诚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步骤措施,明确方向目标,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各单位、各科室及各县市区局每季度末25日前报告诚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完成情况,每年12月底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联系电话XXXXXXXX,电子邮箱:XXXXX@)。
(二)开展食品药品诚信体系示范建设,不断总结创新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把诚信体系建设与监督执法、企业自律、社会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
要加强统计分析,发掘食品药品典型案例的深层次原因,勇于打破行业潜规则,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常态化,不断提高监管公信力。
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局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督促,注意培养所负责业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好做法,并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要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不断扩大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要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诚信承诺等宣传活动,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食品药品企业,打响XX食品药品行业品牌,带动群众树立安全消费信心,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曝光,树立监管权威,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明信知耻、惩恶扬善”的道德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