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25.争论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能够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体会“大声争辩、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表达的情义。
3. 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体会“大声争辩、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表达的情义。
三、前置学习活动
1.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描红仿写生字,争取写正确、规范。
读准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大声争辩、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的意思。
2. 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争取读流利。
3. 读懂故事主要内容,简要地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字词概述故事
1. 导入:老师画个字:你们猜一猜,(师画字)看仔细了上面像个小爪子,下面是个“又”,这一上一下都是手,都想要中间的东西。
什么字?生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争论的故事。
伸出手一起写。
齐读课题。
3. 课前已经练习读了课文,你读了几遍?能读熟练吗?师了解读书情况。
4.字词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出示词语:
5 课文能读懂吗?盛老师讲的这个“争论的故事”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指生说。
(2-5段)
6.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指名读。
读的同学要做到读正确,争取读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听,读错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来。
及时练读易错的字音及难读的词句.
7. 把故事读通顺了。
故事读懂了吗?谁来填一填?
当一群大雁在兄弟俩头上飞过的时候,兄弟俩很想射下来充饥,哥哥想怎么吃:出示:
弟弟想怎么吃?
老人给了他们兄弟俩一个什么建议?
哥哥、弟弟、老人,三个人物对怎么吃大雁有不同的看法。
结果呢?
8看课题,这是一个故事,故事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你能不能用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简单地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给大家一个开头:
指生说。
师指导学生用上词语简单、清楚地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老师也试着说了一段,请同学们帮老师把词语填写正确。
自由练说,指名说。
教师小结:只要我们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把握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朗读对话感受争论
1. 再看课题,这是一个争论的故事,哪个自然段讲了哥哥和弟弟的争论?指生说。
(第三段)
2. 哥哥、弟弟是怎么争论的呢?两人一组,一个当哥哥,一个当弟弟,分角色读读这段话。
看谁能读出争论的语气?自由练读。
3. 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次争论。
指小组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有没有读出争论的语气。
师生评价读得情况。
教师与学生范读,生听,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读出了兄弟俩很
想按自己的想法吃)
引导抓住“……要是……就煮着吃”“……?只有……烤才好吃。
”读出兄弟俩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吃。
出示反问句对比读,体会反问句争论的语气更强烈。
(出示总结方法:抓重点词,标点)同位分角色再读。
4. 我们再来看第二次争论。
找找重点词、标点。
生自读,圈一圈重点词。
指名读,读出争论的语气了吗?师生评价。
如果把这三个词语读好,争论的味道就更加激烈了。
(“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词语变红。
)
师引导:哥哥认为弟弟说的对吗?生回答。
哥哥“不以为然”应该是一副什么样子?指生用动作表情表示“不以为然”。
理解“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你能读懂吗?读一读哥哥的话就知道是不是读懂了。
指生读,师生评价。
生加上动作再读,指名表演。
)
弟弟“很不服气”该怎么表现?语气应该是怎样的?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注意读好三个标点符号)。
同位再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5. 把兄弟俩第二次争论连起来读一读,试着加上表情动作会更加形象生动。
多种方式读。
6. 兄弟俩还在继续争论,看着大屏幕上的台词接着争论下去。
出示:
就这样,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争个没完没了,争个不停,就是
“争论不休”(生说一说“休”的意思。
板书:争论不休
7. 还好一个老人经过这里,给兄弟俩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指生读。
8.兄弟俩只顾着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的办法有了,可是大雁却飞得无影无踪了。
【板块三】领悟寓意积累词语
1. 这个故事是古代的一个小笑话。
你觉得故事中的兄弟俩可笑吗?可笑在哪儿?指生说。
2. 这个小笑话除了让我们觉得可笑,还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生说。
3. 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文中的同学们和大家一样聪明。
出示句子:
齐读这几句话。
4.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板书:先做起来
5. 送给大家一个成语歌,出示:
齐读。
6. 布置作业:
把这个好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让他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五、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哥弟老人
煮烤剖
争论不休
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