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基本
要求
本学科对博(硕)士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强调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要求,为学位论文工作的创造性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1.基础理论知识:本学科的研究生要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至少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理论建模、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的专业知识。(硕、博、直博)
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的环节。
5.学位论文撰写必须严格遵守《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试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维护科学诚信。论文格式依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毕业与
学位授予
1.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学校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兰州大学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相应学位。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允许提前申请学位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兰州大学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相应学位。
博士:学制4年,最长在学年限7年;
直博:学制5年,最长在学年限8年;
贯通培养:
本硕贯通培养(本科阶段的四年级同时也作为研究生阶段):学制不低于 3
年,最长在学年限 6 年(研究生阶段)
本硕博贯通培养(本科阶段的四年级同时也作为研究生阶段):学制不低于
5 年,最长在学年限 10 年(研究生阶段)
女性研究生在读期间因生育可在最长学习年限基础上再增加1年。
以上方向均可进行硕士生、博士生和直博生的招生。
培养
方式
主要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社会实践、论文中期检查和最终答辩报告。为了提高学位申请人的创新成果质量,创新成果认定工作将贯穿于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年度检查和最终答辩报告几个阶段。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由导师安排研究生在研究室或各种学术交流场所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导师给博(硕)士生制定更为详细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等。
2.交叉学科知识:根据力学学科横跨理工的特点及兰州大学力学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应掌握风沙环境、湍流、两相流、颗粒物质、多场耦合理论、物理学、电磁学、超导材料与结构、聚变能源工程、应用光学、非线性科学、小波理论、生物与医学等系统知识。(硕、博、直博)
培养
方向
1.固体力学:固体力学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及破坏等的力学分支。本学科点固体力学研究方向主要围绕超导新能源材料(含其他智能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力、电、磁等行为开展实验测量、理论建模与定量分析,主要培养方向包括电磁固体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的非线性力学、力学建模与计算仿真、实验力学及技术基础、新型功能材料与结构等。
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力学科学研究领域中从理论或实验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硕士学位论文应在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培养
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力学学科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硕、博、直博);
2.在力学学科领域内掌握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掌握一定的理论建模、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硕、博、直博);
1
必修
必修
必修
最迟于入学后第四学期完成
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
SS182003
BS181003
1.硕士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每学期作报告不少于1次,在学期间不少于5次。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及讲座,在学期间不少于15次。2.博士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每学期作报告不少于2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9次。博士研究生必须要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及讲座,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报告和讲座的次数不少于20次。
不计
无
必修
必修
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迟入学后第三学期完成
预答辩
SS182005
BS181006
由研究方向相近的导师自行组织。
不计
学科自行组织
必修
必修
论文查重后
总学分
≥32
≥20
≥38
学位
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中心工作。博士论文的质量反映了博士生是否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是博士研究生能否被授予博士学位的关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10153018
非线性动力学
3
秋、春
其他要求
硕博连读学生硕士期间已修课程可计入博士期间课程学分。
必修环节及要求
必修环节
编号
内容或要求
学分
硕士
博士
直博
考核时间
开题报告
SS182001
BS181001
1.硕士研究生主要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开题报告。
2.博士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以撰写科研基金申请书的形式完成对研究内容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附件2
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培养层次
硕士生、博士生、直博生
一级学科代码
0801
一级学科名称
力学
适用
年级
从2020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20年6月
覆盖二级学科
固体力学(080102);工程力学(080104);流体力学(080103)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学制3年,最长在学年限4年;
2
必修
必修
必修
硕士第四学期完成;博士第六学期完成
科研训练与劳动实践
SS182004
BS181004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进行,并每学年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合格后,提交学院。
2
必修
必修
必修
学科综合
考试
BS181006
学科综合考试为博士生的必修环节,由学科点组织,通过学科综合考试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培养指导委员会)
主席(签名):
年月日
学院意见
院长(签名):
年月日
3.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是从本一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力学研究领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前沿课题,或力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或者是高水平的横向课题。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4.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
2.研究生修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合格,未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可以向所在培养单位和导师提出申请,单独撰写毕业论文。导师如同意,须按照《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毕业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毕业论文查重、评阅和答辩,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者,学校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审核意见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培养指导委员会)意见
3.开题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申请阶段。
1
必修
必修
必修
第三学期完成
中期考核
SS182002
BS181002
1.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应修课程和必修环节完成情况;科研和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思想政治表现及日常操行情况。
2.由学科点组织汇报答辩,对其学业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由至少5名研究生导师组成答辩专家组,听取研究生个人汇报,重点考察其自学位论文开题以来在相关科研、论文撰写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就其学位论文的后续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学分
硕士:总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6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博士:总学分≥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4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直博:总学分≥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2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本硕贯通培养参照硕士学分要求,本硕博贯通培养参照直博学分要求。
硕博连读学生硕士期间已修课程可计入博士期间课程学分。
春
必修
补修
必修
非力学专业博士生必须补修
学科方向课
(学位课)
硕士9学分
博士9学分
直博12学分
410143005
电磁固体力学
3
秋、春
必修
(9选3,不低于9学分)
必修
(9选3,不低于9学分)
必修
(9选4,不低于12学分)
由各学科设
定具体要求
410143006
风沙环境力学
3
秋、春
410143007
小波理论及应用
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毕业后能胜任与力学和工程应用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等(硕、博、直博);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硕、博、直博);
5.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关注科学发现和从事科学创新的兴趣(博、直博)。
3
秋、春
410143008
耦合场理论与数值仿真
3
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