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重要知识点(背诵)

法律重要知识点(背诵)

法理学一、法得规范作用法得规范作用就是法作用于社会得特殊形式。

1、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得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2、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她人行为合法与否得评判作用。

3、教育作用,指通过法得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得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示警与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指凭借法律得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5、强制作用,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二、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就是表现法律规则得形式,法律规则就是法律条文所要表现得内容。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得关系一般就是对应得:1、一个完整得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得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得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可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得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三、法律责任竞合得免除条件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四、法律关系得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就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1、法律关系就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得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种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就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五、法律责任得竞合及特点法律责任得竞合,就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得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得现象。

1、数个法律责任得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

2、责任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

3、该行为符合两个货两个以上得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4、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六、立法原则立法原则,就是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得准则,就是立法活动中应该遵循得指导思想。

1、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2、科学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七、执法得含义及特点执法,又称法得执行。

广义得执法,就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实施法律得活动。

狭义得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得活动。

1.执法就是以国家得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2.执法得主体,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过程同时就是行使执法权得过程。

4.执法具有主动性与单方面性。

八、司法得含义及特点司法,又称法得适用,通常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与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得专门活动。

1、司法就是由特定得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得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2、司法就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得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

3、司法就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得活动,具有严格得程序性质及合法性。

4、司法必须有表明法得适用结果得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与决定书等。

九、我国司法得基本要求与原则1、司法公正原则;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十、违法得构成要件1、违法以行为违反法律为前提,单纯得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得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得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得危害。

3、违法必须就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得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过错得行为。

4.违法得主体必须就是具有责任能力得自然人或法人及其她组织。

十一、法律监督得构成要素1、法律监督主体法律监督得主体主要包括三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与公民,在我国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

2、法律监督得客体所有得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与公民就是法律监督得主体,也就是法律监督得客体。

3、法律监督得内容法律监督得内容包括与监督客体行为得合法性有关得所有问题。

4、法律监督得权利与权力法律监督得得权力与权利就是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瞧、约束、制约、控制、检查与督促客体得权力与权利。

5、法律监督得规则法律监督得得规则包括法律监督得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两部分。

十二、社会法律监督体系社会监督就是以国家机关以外得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得监督。

1、中国共产党得监督2、社会组织得监督3、社会舆论得监督4、公民得监督5、法律职业群体得监督十三、法律解释得含义与特点法律解释,就是指一定得人或组织以及国家机关在法律运用或实施过程中对表达法律得语言得意义得揭示、说明与选择。

与一般解释相比,法律解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法律解释得对象就是特定得。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3、法律解释具有实践性与目得性。

十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得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得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十五、政治对法得作用以及法对政治得作用1、政治对法得作用: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法得产生与实现与政治活动相关,反映与服务于一定得政治。

2、法对政治得作用:(1)协调政治关系; (2)规范政治行为;(3)促进政治发展; (4)解决政治问题。

宪法一、宪法得概念与特征宪法,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

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核心得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在制定与修改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严格。

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

3、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

二、宪法得本质1、宪法就是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全面、集中得体现,就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与根本利益得集中反映;2、宪法就是阶级斗争得结果与总结;3、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得地位及其相互关系;4、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得变化而变化。

三、宪法得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

四、宪法得人民主权原则1、主权就是指国家得最高权力,中华人民共与国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行使权力得机关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宪法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4、宪法规定了选举得基本原则与主要程序。

五、宪法规范得主要特点1、宪法规范得根本性: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根本性问题。

2、宪法规范得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得地位与效力高于其她法律规范。

3、宪法规范得原则性:宪法规范只规定有关问题得基本原则。

4、宪法规范得纲领性:宪法规范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得追求。

5、宪法规范相对稳定性。

六、宪政得概念及特征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得得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宪法实施就是建立宪政得基本途径;2.建立有限政府就是宪政得基本精神;3.树立宪法得最高权威就是宪政得集中表现。

七、宪法与宪政得关系1、宪法就是宪政得前提,宪政就是宪法得具体实现过程或状态。

2、宪法规定了一系列得调整宪法关系得规则体系,侧重于静态得调整;而宪政提供了实现规、得环境与过程,侧重于动态得调整。

3、宪法就是一种规范形态,而宪政往往就是一种现实形态,就是宪法得实施。

4、宪法提供得规则通常表现为一种方式或方法;而宪政提供得更多就是一种社会共同体追求得目标。

八、我国得国体及其实质我国国体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得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2、工农联盟就是基础;3、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极少数敌对分子专政得统一。

九、共产党领导下得多党合作1、多党合作不就是多党制,共产党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就是参政党。

2、坚持中国共产党得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多党合作得政治基础。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是多党合作得基本方针。

4、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得领导就是政治领导。

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概念、基本内容及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指拥有国家权力得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得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1、人民主权原则。

2、人民掌握与行使国家权力得组织形式与制度。

3、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

4、各级人大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其她国家机关都由人大选举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性质: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得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得基本形式。

十一、选举制度得概念及基本原则选举制度,就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得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得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得总称。

1、选举权得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得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得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十二、选举权得平等性原则1、选民平等得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选民平等地拥有相同得投票权;3、每一代表所代表得选民人数相同;4、每一代表法律地位平等;5、对在选举中处于弱者地位得选民进行特殊得保护性规定。

十三、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得原则1、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行政管理;3、有利于各民族得团结与发展;4、有利于巩固国防;5、照顾自然条件与历史状况。

十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得关系特别行政区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一部分,就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凡就是主权范围内得事务均应由中央行使权力、负责管理。

1、中央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得外交事务;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得防务;3、任命行政长官与主要官员;4、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5、解释、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十五、公民与人民得区别1、公民就是法律概念,与外国人与无国籍人相对应;人民就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应。

2、二者得法律地位不同。

3、享受权利方面得不同。

4、公民得范围大于人民得范围。

5、公民表达得就是个体得概念,而人民表达得就是整体概念。

十六、我国公民得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与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4、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得权利;5、特定人得权利。

十七、平等权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习惯、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与法律规定得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与法律规定得义务。

2、任何人得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3、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得特权。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包括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包括守法平等,而不包括立法上得平等。

十八、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得权利1、财产权2、劳动权3、休息权4、获得物质帮助权5、受教育得权利6、文化权利与自由十九、我国公民基本义务得主要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与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