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与创新模式
作者:杨鼎芳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2年第4期
文/广东省电白县第二小学杨鼎芳
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在呼唤校本培训。
教师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观念转变、行为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角的
校本培训,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我将从如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补偿性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相当部分教师水平不大平衡,尤其是粤西地区的师资质量更是需
要提高。
由此,国家教委明确指出要按“教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要建设一
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中小学师资队伍。
可见,必须对那些学历未达标、“半路出家”、业务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补
偿性培训,从而增强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比如,近年来我校也调进一些“代转公”的教师,我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偿性培训,缺什么,就补什么,通过填漏补缺,充实他们的知识,把他们打造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普及性培训
教9币队伍十分庞大,要强化这支队伍,必须对教师进行普及性培训,全面奠定他们的基础,全面提高师资素质。
校本培训要抓住“三本”:1.以学校为本。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练功的重要平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因此,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老师们在本校的平台里“大展拳脚”,从
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服务。
2.以教师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校本研
究的主人,必须确立他们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校本教研来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水平,进一步为教师的自
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3.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素材。
学生素质是检验教育、教学质
量好坏的“试剂”,研究教育就必须研究学生。
因此,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学生
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专长,启发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
比如我校在校本培训中,就着手抓住“三本”,进行立体式的探究。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规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注重价值和实效,对教师
进行普及性、系统性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培养、班主任工作、业务知识、课堂教学、集体备课、教育学科研究、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等。
通过一系列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各种水平。
三、专业性培训
在普及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探究的是重点性、专业化问题。
校本培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要注重教师的专
业化发展,抓住培训重点,坚持德能并重、长短结合、点面结合的原则,既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又突出骨干教师的
榜样效能。
在校本培训中可以抓住两大重点:一、注重课堂教学培训。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提高质量,就
必须抓好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的课堂艺术,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境界,就得对教9币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培训。
二、重点培训骨干教师。
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办法。
建立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他们进行阶梯性、专业化的培训,使他们素质高、专业过硬,充分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
从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比如我校近年来,在校本培训中,就重点抓好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培养出1名省级名师,7
名市级名师,5名县级名师,20名校级骨干教师。
让他们带头开展教研活动:1.定期让名师、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
范课。
2.在他们的带领下举行以科任为单位的群众性公开课、汇报课、研讨课,让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让他们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互相探讨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
从而造就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四、创新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