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地貌专题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沿岸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
结合图文,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地势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对比①、④两处河段,水文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径流量相同,季节变化都较小B.均有结冰期,④冬季有凌汛C.①处径流量少,水位低D.①比④落差大,水流湍急3.图示区域主要农作物播种期间()A.我国冬季风的势力逐渐减弱B.法国南部罗讷河进入汛期C.北京南面窗户照进阳光的面积越来越大D.西安南面窗户阳光照进的时间越来越长马拉开波湖区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除北部沿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读图回答4-6题。
4.导致马拉开波湖区高“湿”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广,蒸发旺盛,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C.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地抬升,多地形雨D.加勒比海沿岸飓风强烈,多暴雨5.马拉开波湖()A.位于板块交界处,为火山口湖B.为内流湖,湖水清澈,水质好C.湖水盐度不均,南部比北部低D.周边植被茂盛,为常绿阔叶林6.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有()①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②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③湖区面积广大,为鱼类生存提供广阔空间④湖区与外海相通,寒流和暖流在此交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
桔槔汲水灌溉,水顺着沟渠流入田中,再渗入地下,回流入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当地有一块“兰台碑”,碑文是“天大旱,地特丰”。
古老而科学的农耕方式,就这样代代传承。
读下图完成7-8题。
7. 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低山丘陵为主,全年多雨B. 地下水埋藏深、回补快C. 土壤盐碱化严重D. 沙质土壤,地表水易渗漏8. 当地“天大旱,地特丰”的原因是()①水井提供丰富的水源②热量充足,生长期长③光照充分,对水稻生长有利④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养分积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月牙泉是我国甘肃省敦煌市著名旅游景点。
1960 年前,最大水深 9 米,泉水清澈见底;但是之后水位持续下降,1985 年平均水深仅 0.7~0.8 米。
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20 世纪 80 年代采取了从附近的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因某种原因该措施被终止;然后又采取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结合图完成 9-11 题。
9.月牙泉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区域降水较少B.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强C.过度用水,地下水位下降D.地势较高,地表径流明显10.从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措施终止的原因可能是()A.中途损耗量过大B.不能自流输水C.党河含沙量过大D.党河水质较差11.渗灌补水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径流不易调控B.地表起伏不平C.渗灌区域距离过长D.土壤致密载重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
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
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
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12-14题。
12.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13.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 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 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14.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A.9点 B.11点 C.13点 D.15点北京房山石花洞上下发育8层,①层是地表以上的东山穿洞,②~⑧层位于地表以下,底层为地下暗河,如图所示。
读图,据此回答15-17题。
15. 图中695高地为()A. 向斜山B. 背斜山C. 断块山D. 火山16. 图示区域()A. 洞层③比⑤形成早B. 褶皱形成于T地层发育前C. 地质构造利于储油D. 岩浆活动形成了各层溶洞17. 石花洞发育了8层,推测该区域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沉B. 间歇性下沉C. 持续抬升D. 间歇性抬升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众人所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异、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
读图回答18-19题。
石蛋石臼石瀑布18.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19.该地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
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石瀑布”奔流而下。
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 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 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 20-22题。
20.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21.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A.地壳长期稳定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22.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 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奥林匹克半岛,奥林匹克山(2428米)雄踞其中,该公园以温带雨林为特色。
材料二:艾尔瓦河发源于奥林匹克山,干流长约72公里,经安吉利斯港入海。
该河是三文鱼、虹鳟等洄游鱼类重要的洄游通道和栖息地。
1913年和1927年分别在该河的中下游建设了两座大坝。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对大坝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坝于2014年彻底拆除。
材料三:艾尔瓦河位置图及西侧森林公园某地气候统计图。
(1)简述奥林匹克半岛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分)(2)简述艾尔瓦河作为鱼类洄游通道,其水文特征对鱼类洄游有何影响?(6分)(3)分析奥林匹克公园内温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6分)(4)1913年和1927年,人们在此河筑坝的理由有哪些?为什么又要将大坝拆除?(8分)24.201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红水河段冬、夏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美誉。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宝石加工厂落户梧州,现梧州成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全球每年70%以上的人工宝石从这里出炉。
(2)分析梧州承接香港宝石加工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政府的惠民工程-乡村地头的冷库让百姓真正受益。
老百姓说“有了冷库,我们养的土鸡就能‘飞’得更远,蜜橘错开上市高峰就能卖价更高,市场上的蔬菜供应就不会断档。
”(3)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进村对广西农业生鲜产品生产的影响。
(6分)七百弄由海拔800~1000米的5000多座峰丛和1300多个深洼地的山弄组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1300多个洼地(弄)也就是1300多个"漏斗",该地区每年的降雨量都超过1500毫米,但这里缺水缺土,植被很少,是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喀斯特地貌区。
(4)分析七百弄缺水缺土的原因,并对该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地中海沿岸国家盛产大理石,大理石主要由古地中海中沉积的石灰岩变质而形成。
意大利有“大理石王国”之称,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
目前意大利在开采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大量从周边国家进口荒料(石材初级产品)。
大理石开采主要有露采(露天开采)和洞采(循着矿脉挖洞追踪开采)两种方式。
与露采相比,洞采综合开采成本较低,且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少,但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
如图为意大利地理位置和大理石分布以及开采示意图。
(1)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过程。
(8分)(2)简析仍有很多地区不采取洞采的原因。
(6分)(3)简析意大利夏季气候对露采的不利影响。
(4分)(4)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优质,但仍大量进口大理石荒料,试分析其原因。
(6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
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
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
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
图甲示意雅鲁藏布江,图乙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6分)(3)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6分)(4)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6分)1-3 BCA 4-6ACA7. D 8. C【解析】此题考查水循环、中国南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读材料可知,该地区为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错;据材料“水顺着沟渠流入田中,再渗入地下,回流入井”分析,地表水要回流下渗,所以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埋藏浅,B错。
据材料分析,地表水及时回流下渗,不再地表滞留,灌溉方式得当,不会产生土壤盐碱化,C错;浙江土壤类型为红黄壤,属于沙质土壤,地表水易渗漏,D对。
故选D。
根据材料“回流入井”可知,水井提供丰富的水源,确保旱季供水,故①正确;生长期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与产量没有关系,故②错误;“天大旱”说明降水量小,云量少,光照充分,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故③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