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股票投资分析报告修订稿

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股票投资分析报告修订稿

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股票投资分析报告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分析报告1 公司概况证券名称及代码泸州老窖(000568)经营范围泸州老窖系列酒的生产、销售(凭许可证及其有效期经营);进出口经营业务;技术推广服务;发酵制品生产及销售;销售:汽车配件、建材及化工原料(以上经营项目不含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前置审批和许可项目)。

主营业务经营和销售泸州老窖系列类酒历史沿革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泸州老窖酒厂,始建于1950年3月,1993年9月20日经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川体改(1993)105号文批准,由泸州老窖酒厂以其经营性资产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25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3)673 号文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审字(1993)108 号文批准公开发行股票,于1994 年5 月9 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2005 年10月27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于2005年11月3日办妥股份变更登记手续。

变更后公司股本总数未发生变化,仍为841,399,股,其中,控股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本公司国家股由585,280,股下降到508,44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下降到%。

2006年11月公司定向增发获得批准,总股本由841,399,股增加到871,399,股;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由%下降到%。

2007年2月27日控股股东泸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已累计售出本公司股票42,069,983股,至今还持有本公司股466,375,156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仍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

泸州时代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由合资方四川福华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承包,承包期为2004年4月8日-2011年4月7日,公司不再拥有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泸州滋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由合资方泸州土产果品经营站承包,承包期为2004年5月1日-2011年4月30日,公司不再拥有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背景分析泸州老窖源远流长,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是唯一蝉联五届获得“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

另外,公司资源丰富,拥有老窖池10086口,其中百年以上老窖池1619口。

是中国几大名酒之一。

2 宏观经济分析金融危机对白酒行业的影响(1)金融危机对白酒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白酒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从2007年年初到2009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一涨再涨,加上其他原材料如煤、电、油、包材用纸的疯涨,导致白酒行业整体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行业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才不断传来各品牌提价的消息,以冲抵成本上升的压力。

金融危机发生后,随着经济活跃度和信心指数的降低,企业间的商务往来趋减,居民收入增长下降,消费支出趋于谨慎,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也逐步体现出来:一是消费预期快速减弱,白酒行业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需求不振”;二是增长趋势逐步放缓;三是产品销量大幅下降。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各名酒企业的系列产品均有较大幅度销售滑坡,国窖 1573、五粮液等高端名白酒销量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区域分别下降了 10%—30%不等;四是名酒价格显现回落,白酒高端产品在各地酒类批发市场价格总体下降了10%左右;五是经销商信心明显受挫;六是对外贸易难度骤增。

(2)金融危机给白酒行业带来的机遇金融危机虽给我市白酒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但从全行业发展看,同时也给优势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企业整合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纳外来资本、引进战略伙伴,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等方面,都是一次良好的机遇。

因此,应该充分看到危机中蕴含的积极因素。

第一,从消费层面看,高端白酒虽然受经济低迷和投资信心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销售业绩或下降,或一改连续的高速增长而陷入平稳增长,但强势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如借此机会调整营销策略,将会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受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政策和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中低端白酒的消费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第二,从成本层面看,由于生产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下跌,白酒的综合生产成本将逐步下降,可以抵消部分白酒企业降价竞争带来的对盈利的冲击。

第三,从竞争层面看,一线和二线白酒品牌的分化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固化,除泸州老窖以外,没有品牌基础和竞争力的白酒企业和品牌将逐步迈入二线梯队;而未来两三年内,一线品牌的格局很有可能形成新的调整和排名,对处于上升期的泸州老窖孕育着更大的机遇。

第四,从资本层面看,由于泸州老窖的出色业绩和增长潜力,曾得到资本市场的一致公认,在未来企业的增长和扩张需要中,将具备融资优势。

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大体向好。

宏观经济对白酒行业产生的影响(1)催生高端白酒领跑名酒涨价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而消费结构的升级刺激了高端白酒的市场需求,直接催生了水井坊、国窖1573等高端新品以及五粮液、茅台、古井贡等品牌的年份酒乃至其它一大批高端白酒。

宏观经济增长是消费档次提高的基础,而消费档次的提高同时又是传统高端酒不断涨价的核心因素之一。

近5年来,传统高端白酒“涨”声不断。

52度普通装五粮液目前已涨到700多元/瓶,53度飞天茅台的终端售价更是突破了千元大关。

此外,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洋河蓝色经典等,都在不断实施涨价策略。

一线名酒频繁涨价腾出的价格区间又催生了大批新兴高端版权中国酒业新闻网白酒,带动着白酒主流消费价格带的不断上移,从而提升高端白酒品牌的溢价能力和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

客观地说,这些品牌的涨价固然有企业经营战略上的考虑,但消费档次的提高无疑对其涨价起了决定性的市场支撑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名酒及二线名酒的涨价“竞赛”肯定会继续,从而为优势白酒品牌提供更大的赢利空间。

(2)重新定义白酒档次消费结构升级除了催生一批新兴高端白酒以外,对传统白酒的档次也在重新定义。

比如几年前传统的中高档白酒价格基数一般在100元左右,而其现在不仅早已突破百元大关,发达地区甚至超过200元、300元。

以江苏市场为例,几年前以口子窖为代表的徽酒军团在江苏一直主打80元-100元的产品,并在这个价位几乎形成垄断,一度给江苏地产名酒带来巨大压力。

而以洋河蓝色经典、国缘、双沟珍宝坊等为代表的苏酒军团则另辟蹊径,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在价格定位上与徽酒拉开档次,主打140元-200多元的产品,在高空对徽酒实施覆盖性打压,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其中固然有苏酒营销战术和资源实力的原因,但江苏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无疑是苏酒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支撑。

(3)政策层面从“限制”到“扶优限劣”白酒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国家产业政策出现的积极变化。

分析白酒行业近5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除白酒行业自身具有的周期性因素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九五”期间,白酒行业取得了超速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行业进行了规范,很多人将当时的白酒行业政策形容为“限制”政策。

为此,白酒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

“十一五”期间,从2005年开始,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行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引导。

首先,行业标准、规范的颁布实行,提升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和新工艺白酒混杂的现象,推广纯粮酿造白酒,对白酒企业的规范经营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有助推作用。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包括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在内的酒类流通活动向法制化迈进,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白酒税收政策出现转向。

一直以来,白酒行业承担税负过重,造成产品结构和经济效益增长比例失调。

2006年4月,税收政策出现重大利好,薯类白酒15%和粮食白酒25%的从价税率合并为20%,税收政策开始向优质白酒倾斜。

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规定开始实施,内外资税率合并为25%,对白酒企业特别是名优酒企业也是利好之一。

2008年5月,白酒行业消费税金和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而2002年11月时最高点达%.最后,白酒质量认证体系的形成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升温的大趋势,对规范白酒市场,引导白酒市场有序、公平竞争,提高酒类产品的安全水平,促进白酒产品扩大出口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的一系列政策明确地传达了国家对白酒行业政策的调整方向:一是规范行业秩序,二是鼓励大中型名优酒企业的发展。

政策导向的转变为白酒行业未来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不管是宏观经济形势还是国家政策,以及其它诸多大环境因素,都对白酒消费和产业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必将对白酒企业的运营模式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推动作用。

3 公司所属行业分析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产业政策由于酒类产品的特殊性和酿酒行业是耗粮大户等原因,酿酒行业从整体上讲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限制的重点是白酒,特别是烈性白酒。

国家政策取向是“低度,优质,多品种,低消耗”。

今后白酒行业的发展思路是:限制高度酒、高耗粮及无序的生产,整顿流通程序,发展优质、低度、低耗粮白酒和有序的生产流通。

重点发展名优白酒,降度白酒,大力提高低度白酒。

(2)行业特点白酒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四万多个企业解决了2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白酒是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的产物,是高附加值的体现。

每年我国酒类的直接税收超过 100 亿元,为国家发展积累了巨额资金,白酒业成为不少地区的财政支柱产业。

(3)技术进步白酒的传统作坊式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差,特别是对粮食消耗巨大,是白酒行业成为国家限制发展行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目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推广,使得现在酿酒工艺在效率、成本、质量、产量各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4)市场结构分析我国经济转向新的消费时期,白酒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降,酒文化成为精神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低收入阶层生活需要的低档白酒的消费量开始下降,而高档白酒成为商务交往的重要载体,消费量逐渐上升。

高端白酒依靠特殊的文化底蕴和质量取胜,中国白酒将依靠其品牌和质量走向世界。

(5)市场特性分析长期以来,受行业传统属性和体制的制约,资本在白酒行业扮演的角色一直很弱。

但随着产业竞争层次提升,其他行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资本会进入白酒行业。

资本进入酒业,要么因为资本获得资源共享的溢价优势,要么增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要么强化低成本的优势。

就目前白酒行业的实践看,短期的资本投入,核心机会表现于品牌溢价的挖掘和渠道集约化的共享;从长期看,基于名酒名牌战略的产业布局更有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