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资料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资料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短 往南白昼越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
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
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
是(
B
)A.吃月饼,共庆
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D.望双星,鹊桥相会
C.放鞭炮,守岁迎春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B.南半球白昼变长,
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题目:读出各(字母)点的日出时间
3、不同半球但纬度同的地区一地昼长会等于另一地
的夜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线条分别表示出春秋分、夏至和冬至全球各地昼长分布情况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1、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 序正确的是( )
C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北半球:
1、昼短夜长 (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夜
南半球:
冬至日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南极圈及其 以南出现极昼
冬至日
侧视图
B
A
C
D
A‘
C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春、秋分 直射点 位置
夏 至
冬 至
北半球 赤道
昼长夜短,越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往北白昼越长 昼夜平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 即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 即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全球昼夜平分 各为12小时 6时日出 18时日落
春分\秋分
春分日和秋分日(二分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A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经线度数是 60°E ,该日节气是 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E=D>C>A>F>B 。

B
A , 该节气正好出现极昼的点是 66°34′N其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90°N 。 该节气正好出现极夜的点是 B , 其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 66°34′S- 。 90°S 图中各点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练习:
1、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C )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2、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 A )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所有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同一纬线上:昼弧+夜弧=24小时 昼弧=夜弧 昼夜等长; 夜弧 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 ; 昼弧<夜弧 昼短夜长
夜 弧
昼弧
昼 弧
赤道
昼 弧
夜 弧
昼夜长短的计算
• • • • •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据日出、日落 昼长=日落-日出=(12-日出)×2 =(日落-12)×2

A: 0点 B: 4点 N
B 0°
C D E

C: 6点
D: 8点
此时,北京的日期 时间是 。

E: 12点
读左图完成下列问题: A G D C F

0°
1、图中AB是 ( 晨线、昏线), 图中正值日出的点有 A、G、C、B ; 此刻它们的太阳高度都是 0° 。
E 2、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度数是23 °26′N ,
中国传统: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候四季(北温带许多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二)五带的划分
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天文特征
北半球: 1、昼长夜短 (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昼 南半球:
夏至日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 现极夜
夏至日
B A C D A
侧视 图
S
北极上空俯视图
南极上空俯视图
下图是一幅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夏至日
(1)此图表示的____节气的光 6月22日 。 照情况,日期是________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90゚N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66˚34'N 四季分明 23˚26'N 温带 南寒带
90゚S
有阳光直射
既无太阳直射 , 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23˚26'S 四季分明
66˚34'S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黄赤夹角 大
热带 大 小
温带 小 大
寒带 大 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66034′ 600
300 23026′ 23026′ 300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寒带范围变大
A>G>D=E>C>F>B。
三、季节更替和五带
产生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
射的时空变化
自转 黄赤交角
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五带
(一)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若E点所在经线为18时, 15 时,ABC三点 此时A点是____ B 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 18 小时。 昼长是_____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12 小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 0 (4)C点的夜长是_____ 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