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工1101 唐永洪J1309110134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污染。
水体污染中的微生物治理方法,如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厌氧生物,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
本文主要介绍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实施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好氧,废水处理,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越大,化工产品的大量生产、储存、流通和使用,使得大量化学物质被释放到水体、土壤之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利用化学、物理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存在着投、运行成本高、操作管理复杂、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而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和处理工业废水,其费用少、环境影响小、降解污染物能力强,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1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1.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微生物絮体由好气性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
活性污泥的净化反应过程:活性污泥系统对有机底物的降解是通过几个阶段和一系列作用完成的。
包括以下阶段:
①絮凝和吸附阶段。
②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代谢和增殖。
③性污泥的凝聚、沉淀和浓缩。
1.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选择
菌胶团细菌:
菌胶团细菌是活性污泥的主体,其作用是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菌胶团的形成可使细菌避免被微型动物所吞噬,
并且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和二沉池能否有效泥水分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附着场所。
丝状细菌:
其作用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分,交叉穿织与菌胶团内,或附着生长于絮状体表面,具有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另一方面,当丝状菌的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时,可使絮状体沉降性能下降,严重时可引发污泥膨胀现象。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
净化作用,腐生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可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动物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可吞食有机颗粒、游离细菌及其它微小生物。
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指示作用,可作为处理系统运转管理的指标。
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征
2.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征
(1)利用生物絮状体为生化反应的主体物
(2)利用曝气设备向生化反应系统分散空气或氧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源
(3)对体系进行混合搅拌以增加接触和加速生化反应传质过程(4)采样沉淀方式去除有机物,降低出水中的微生物的固体含量(5)通过回流使沉淀池浓缩的微生物絮凝体返回到反应系统
(6)为保证系统内生物细胞平均停留的时间的稳定,经常排出一部分生物固体。
2.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进水
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图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
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
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
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
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2.3生物吸附法(AB)工艺流程
(图2 生物吸附法的工艺流程)
2.4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法)工艺图
Ⅰ进水阶段
Ⅱ反应阶段
Ⅲ沉淀阶段Ⅳ排水阶段Ⅴ待机阶段
(图3SBR法的五个运行阶段示意图)
3结语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
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特别是在好氧微生物的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选择带有很好吸附污泥的微生物,如放线菌类等。
参考文献:
[1]赵晓红,张敏,李福德.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 (4) :2881
[2]严国安,谭智群. 藻类进化污水的研究及进展[J ] . 环境科学进展. 1995 ,3 (13) :45~531
[3]采用纯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J].造纸信息,2004,(8):19.
[4]程素春.浅谈好氧活性污泥法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4):116-116.
[5]污水治理新工艺解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