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高考词语运用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

(一)高考词语运用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

突破全国卷讲座(一)高考词语运用题设考方向及解题策略策略一:体察细微,辨析词义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许多考生既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缺乏必要的分析解词能力,以致对词语的理解始终处于一种似曾相识或一知半解的境地。

如:“文不加点”,现代的“点”有“标点”的意思,但古人写文章并不使用“标点”,“点”只是“停顿”的意思,这就造成了以今义解古义的现象。

1.了解成语的构词方式把握了成语的构词方式,可以从结构上分析成语是怎样构成的,从而领会成语的意思。

成语的结构方式大致划分为: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天崩地裂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马到成功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鸡儆猴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唇亡齿寒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饱经风霜顿开茅塞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重于泰山无动于衷动宾补关系例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连动关系例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2.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词语含义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任务之一。

许多年来,我们学习词语,往往都是通过老师和自己对词语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其使用对象或背景,继而自己造句。

在这繁杂的学习背后,体现的仍然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在考试时,命题者往往是测试考生对词语运用正误能力的判定,但是,解题的关键仍然是理解相应的词语含义。

试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1)安土重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宜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差强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刊之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粉墨登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隔岸观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不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首当其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上面10个成语是易误用的成语,平时对这类成语多给予关注很重要。

答案:(1)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居到别的地方去。

(2)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3)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

(4)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5)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6)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7)隔着河岸看着别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灾难冷眼旁观。

(8)忍不住发笑。

(9)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10)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策略二:警惕误区,准确解题高考一般是从词义与语境是否合适的角度考查成语的运用,命题人尤其关注“用错对象”“搭配不当”“轻重失当”“重复”等角度的命题。

1.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其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句中“汗牛充栋”只能用来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故使用错误。

2.搭配不当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规则,比如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

如:①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②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①句中“乐此不疲”意为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

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

此句应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②句中“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的意思,前面可用“忙得”“打得”等。

3.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

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改为“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的语义重,句中意指这种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与“耻”相照应。

4.重复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

如:①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

②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

①已经“丰富多彩”,如果再用“十分”来修饰,就属于重复。

②“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属于重复。

5.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指在语境中所用的成语与句中的其他内容相矛盾,造成不合逻辑的现象。

如:①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①“春意阑珊”的“阑珊”是指“将尽、将衰”,这正好与句首的“初春”矛盾。

②“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候,这与语境中所说的“大学生”矛盾。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把意思弄得晦涩难懂。

②求职面试时,他师心自用....,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简政放权,就是要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

④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有彩色水稻基地、莲藕基地、万国瓜园长廊等。

⑤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

⑥在辩论会总决赛上,高二(3)班辩论队的二辩选手曹湖雪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入室..操戈..,很快就把对方一辩驳得哑口无言,为赢得总决赛冠军斩获头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本题采用2016、2017年全国卷题型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

①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不合语境。

②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望文生义。

③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使用正确。

④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使用正确。

⑤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不合语境。

⑥入室操戈:本义是进入我的房子里,拿我的兵器来对我进行攻击,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使用正确。

答案:D【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全抛出去。

B.歌唱家帕瓦罗蒂,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的嗓音穿云裂石....,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调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

C.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与宫廷舞相比,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

D.“君子慎其独也”,即君子越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无人听到的时候,越要慎独慎微,充分体现了古人在修身上临深履薄....的谨慎态度。

E.1月份金浦钛业被知情人士爆料实际控制人兄弟阋墙....,金浦钛业也因此被市场关注,但公司对两兄弟分家一事并未直言。

解析:本题为近年来预测题型,表现出成语考查的趋势。

A项,一张一弛:原指治理国家要宽严互相补充,交替使用,现多用以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不能过头。

用错对象。

B项,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使用正确。

C项,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息息相关”。

D项,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做事小心谨慎,惟恐失误。

使用正确。

E项,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后用来比喻内部相争。

使用正确。

答案:AC3.在阅读中国古代典籍时,我们常常能从中感悟到古人的智慧。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与上文故事“曲突徙薪”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如履薄冰B.厝火积薪C.防患未然D.盲人瞎马解析:本题运用分析词义的方式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也代表了成语运用题的考查方向。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成弯的,把灶旁的柴火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A项,如履薄冰: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B项,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C项,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D项,盲人瞎马: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

答案:C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的民族,中国的石头文化________。

追溯到八千年前,先民已经在玩玉石了。

人们对玉石的________催生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观念,进而________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石文化。

中国人爱石,将石当作朋友,________当作自我生命的象征,以石来抚慰心灵,通过石头来看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A.源远流长一往情深演绎并且B.博大精深情有独钟演绎甚至C.博大精深一往情深演化并且D.源远流长情有独钟演化甚至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成语、近义实词、虚词的运用。

这种题型是近几年高考天津卷、山东卷、浙江卷、江苏卷比较青睐的命题方式。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