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誉激励与中小企业融资

声誉激励与中小企业融资

2012.No4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对于中小企业的声誉激励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声誉激励 中小企业融资1 引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很多。

从既有的文献看,学界大都认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性问题。

Stiglitz和Weiss[1]认为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被迫采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资金供需平衡,这样,很多企业即使愿意支付高利息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淘汰出局。

王霄等[2]基于对传统信贷配给理论模型的考察,将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纳入到信贷配给的内生决策变量模型中,他们发现,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或等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量的中小企业,从而更加有力地解释了信贷配给中存在规模配给。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主要的文献有:抵押贷款、第三方担保、团体贷款、关系型贷款等方法。

张捷[3]围绕融资中的信息种类与银行组织结构的关系,分析了银企之间的关系型借贷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并通过一个权衡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以寻求最优贷款决策位置的组织理论模型,证明了在关系型贷款上的小银行优势。

黎日荣[4]等系统分析社会资本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可发现社会资本以其自身获取信息的优势和特殊的约束机制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

本文试图从企业家声誉激励的角度阐释企业家声誉能有效地减少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张维迎[5]理论研究认为声誉经过社会网络中的参与者无数次重复接触和博弈的过程不断积累,最终形成稳定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能够节省交易成本。

陈运森等[6]实证检验了声誉在企业-银行关系中发挥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声誉受损后获得的银行借款增量减少,借款成本上升;与声誉未受损公司相比,声誉受损公司获得的银行借款增量较低,借款成本更高。

除上述这种直接影响外,声誉还通过改变银行跟企业稳定的“业绩-银行借款”关系来间接影响银行借款政策。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市场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声誉作用的发挥。

本文的研究框架是:(1)从机会主义的角度,借款人只经营一期的情况下,道德风险如何作用于企业家的项目选择;声誉激励与中小企业融资黄大明(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考虑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道德风险是不是有所改善;(3)考虑持续经营情况下,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道德风险是不是有所下降。

2 理论分析2.1 融资只存在一期的模型假设:企业家(也称“借款人”)有一个项目,项目需要固定投资I。

企业家拥有初始资产(“净资产”)A<I。

如果项目实施,成功时的收益为R,失败时不产生收入。

项目受道德风险约束,当企业家尽职时,企业家会选择成功率比较高的项目(成功率为P H );当企业家卸责时,会选择一个成功率比较低但能产生私人收益的项目,项目成功率为P H ,私人收益为B。

借款人与放贷者都是风险中性的,借款人受有限责任的保护,因此项目失败时其收益为零,项目成功时,借款人的收益为R L ,放贷者的收益为R B 。

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可行。

即:P H R-I>0。

因此,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P H R L +(1-P H ).0=P H R L 。

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不可行。

即:P H R-I<0因此,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P L R L +B+(1-P L ).0=P L R L +B。

因为在企业家卸责的情形下,项目的净现值为负,因此贷款人须谨慎。

如果有以下“激励相容约束”。

借款人将选择尽职:P H R L P L R L +B 即B △P.R L (1)2.2 存在两期无声誉激励的两期融资模型假设:第二期,项目跟第一期项目相同。

放贷者根据前一期项目是否成功,如果项目成功,放贷者给予第二期融资,在二期项目融资中要求R B ;如果项目失败,放贷者认为借款人有坏的声誉,放贷者不给予借款人第二期融资,第二期项目不存在。

第一期与第二期的分析与前面的分析相同。

假设第二期要求满足借款人选择尽职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为:P H R L P L R L +B 即B △P.R L (2)所以,两期融资借款人都选择尽职的条件为:B △P.R L 。

在不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的情形下,两期融资激励相容约束与只存在一期的情形是相同的。

2.3 存在声誉激励的二期融资模型假设:第一期放贷者不知道借款人的类型(有良好声誉还是坏的声誉),同前面的假设,放贷者在项目成功时要求的收益为R B ,第二期,放贷者根据前一期项目是否成功,如果项目成功,放贷者认为借款人有良好声誉,在二期项目融资中要求R B -τ;如果项目失败,放贷者认为借款人有坏的声誉,放贷者不给予借款人第二期融资,第二期项目不存在。

(1)第一期: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可行。

即:P H R-I>0。

因此,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2012.No4P H R L +(1-P H ).0=P H R L 。

当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不可行。

即:P H R-I<0 因此,当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P L R L +B+(1-P L ).0=P L R L +B。

(2)第二期:当第一期项目融资成功时,第二期项目获得融资。

假设第二期项目与第一期相同。

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可行。

即:P H R-I>0。

因此,当不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P H (R L +τ)+(1-P H ).0=P H (R L +τ)。

当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项目不可行。

即:P L R-I<0 因此,当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借款人的收益为:P L (R L +τ)+B+(1-P L ).0=P L (R L +τ)+B因为在企业家卸责的情形下,项目的净现值为负,因此贷款人须谨慎。

如果有以下“激励相容约束。

借款人将选择尽职:P H (R L +τ) P L (R L +τ)+B即:B △P.(R L +τ) (3)在两期分析中,当满足第二期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我们观察第一期借款人选择尽职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P H R L +P H P H (R L +τ) P L R L +P L P H (R L +τ)根据上式,我们求得:B △P.R L +△P.P H (R L +τ) (4)所以,在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的情况下,借款人两期都选择尽职的条件为:B min{△P.R L +△P.P H (R L +τ),△P.(R L +τ)}(5)比较一下,在两期模型中,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的情况下约束条件(5)要求的B值明显大于不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的情形下的约束条件要求的B值。

2.4 结论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当不存在借款人声誉激励的情况下,一期与两期情形下,借款人选择尽职的要求的私人收益最大值是一样的。

(2)当存在声誉激励情形下,借款人选择尽职所要求的私人收益最大值是大于没有声誉激励的情形。

因此在较大的私人收益的情形下,借款人也会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尽职。

3 政策建议道德风险是小企业贷款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困境。

本文基于借款人的声誉激励,发现在存在风险激励的情形下,企业更愿意追求项目比较高的项目,而不是追求私人收益。

因此,如何加强借款人声誉激励和声誉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声誉管理给出如下建议:(1)建立信息联盟。

信息联盟是指银行之问就企业的贷款和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换,从而更好地掌握企业的信贷和财务状况。

信息联盟增加了企业的透明度,降低了银行信息收集和甄别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信息联盟的存在使企业感到不偿还贷款将面临严重的“声誉威胁”,违约将使企业难以再获得贷款(2)扩大声誉信息搜索范围。

借款人的声誉问题不光存在于商业信贷过程,还存在与依法纳税,社会责任、商业信用以及非正规金融等环节,所以应该建立更为广泛的声誉收集范围。

(3)对于中小企业,更要关注其企业家的声誉。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股权与管理权的集中,企业家的个人声誉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声誉水平,对于企业的道德风险的最终收益者是企业家。

加大中小企业企业家声誉惩罚,从而强化声誉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1] Stiglitz,Joseph E.and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81,71(3):393-410.[2]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3,(7):3742.[3] 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2984.[4] 黎日荣,周怀峰.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6).[5]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三联书店,2001.[6] 陈运森,朱松, 王玉涛.企业声誉重要吗?基于银行借款的经验证据[J].工作论文,2009文化资源。

3.3 资源组织模式的多元化建议在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辟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专版,将自建、已解决版权的数字资源以及外购的数字资源放在该专版内。

通过共享中心的平台向共享工程各基层点提供服务并可以为各级共享支中心、基层点提供远程服务。

积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多元化模式。

建议利用图书馆服务平台,整合各支中心的特色资源,为共享工程服务。

重庆在特色资源的加工上,为了达到制作高水平、使用高效率的目的,在重庆市分中心自己加工的基础上,重庆充分利用农村科普宣传库包含的计划生育、农村法律常识等农村科普知识视频,三峡文化库展示的壮丽三峡景色以及特有的人文风情,地方文艺库收纳的戏曲、文艺晚会、小品、音乐会等众多优秀地方文艺作品,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库收录的重庆地区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美食库收录的众多美食制作方法、养生之道、重庆美食探寻等视频,以及民国数字化文献,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重庆自己建设的特色资源,在重庆图书馆网站上设置了“共享工程”专栏进行发布;截至目前,文字和图片部分已对所有“因特网”用户开放,视频部分仅针对重庆图书馆内读者开放,丰富的特色资源受到读者的好评,从2007年12月开放至今,“共享工程”专栏点击率已达1.5万余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