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一节测量方案 (2)
第一章 1.基础测量方案 (2)
第二章 2.主体测量方案 (2)
第一卷第一节测量方案
第一章 1.基础测量方案
(1)测量定位及平面控制(见附图3 轴线布置图)
1)测量定位依据:长砂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0 年 7 月 8 日试放线第1625#放线回单。
2)施测步骤及方法
(A)-9.3m 标高以上基坑由湖南长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进行机械大开挖,在-9.3m 以下土方开挖施工中,选择以长工公司交付的(a)轴(A)轴进行复核,对照放线回单,检查偏差在限差以内方可使用。
(B)轴线控制网的平面布置和测设。
由于(a)轴 (A )轴受高差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不便于施工放线,根据工程的轴线位置关系,测设出(e)轴和 C 轴,经仔细校核后作为控制轴线,并加密形成矩形平面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周围稳定的建(构)筑物上,用红三角油漆标定保护。
(2)水准测量及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0.000 水准基点,按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在大楼作业区外稳定埋设2~3 个永久水泥铁板桩并引测高程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大楼地下室的高程控制均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从基点水准桩标记的±0.000 引测到作业面,其中一点标注于塔吊基础柱上,利用DS3 水准仪和标准钢尺进行水准测量和标高传递,然后按楼层结构标高测记在混凝土柱墙上。
第二章 2.主体测量方案
(1)主楼平面纵横轴线测控
1)由于裙楼 1 至 3 层中庭阻断 2~4 层楼面,用内控法进行轴线测控比较困难,故3 层楼面以下采用外控法将(d)轴的平行控制线在1 层楼面放线时投测至现酒店18 层主楼西侧的外墙上和育英小学的围墙外,将(D)轴的平行控制线在 1 层楼面放线时投测至北向 9 层立体车库屋面外和解放路的人行道上。
楼面放线时采用经纬仪正倒镜挑直法(详见《高层建筑施工手册》施工测量之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外控法 3 正倒镜挑直法),放出主轴线进行控制,三层楼面以上采用内控法进行测控,即在三层混凝土楼面完工的基础上,分别在主楼纵向(A)、(C)轴内控 2.0m 及距(a)、(f)轴内控 1.0m 埋设四个激光原点,埋铁板做十字标志,作为主楼3~25 层轴线控制的原始点,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原始传递。
从第 26层起,建筑
平面高低错落,突起变化,故在26 层楼面重新埋设四个激光控制点,分别内控(B)、(C)轴
1.5m,(a)、(e)轴
2.0m。
2)激光垂准线测量的方法步骤
(A)每施工上升一楼层时,其平面主轴线的测控是在埋设的激光原点上分别架设经纬仪,用天顶法引至各施工楼层。
(B)接激光电源
(C)测定残余指标差
(D)调准垂准线(垂直激光束)。
(E)激光投影靶接收对中(仪器顺转 1~3 周,每次转 90,测一点,转3 次,测4 点,取4 点中心点以消除对中误差。
)
(F)接收好投影新激光点标记点位置,用经纬仪检测角闭合值不得大于20″,调差后根据引测的四个点进行定位放线。
3)垂直度的控制
主楼施工过程中及时把主轴线投测至各层的外柱面上,以便利用线锤检查各层轴线的偏差情况,同时利用轴线控制角柱和剪力墙的垂直度及倾斜度。
(2)倾斜控制方法
1)钢骨柱安装控制:由于0.97m 以上钢骨东西垂直、南北方向倾斜,其角度分别为7°和7.78°,钢柱出厂时,预先在每段钢骨的次腹板上下两端,根据钢柱的倾斜角度和节长,打出一条安装垂直控制线,安装时控制其垂直度实际也就控制了钢骨的倾斜角度。
2)斜剪力墙倾斜度的控制:根据已就位的钢骨和已校正好的轴线,用吊线锤法确定其倾斜位置;同时还要用仪器复核,以防万一。
3)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同基础地下室,采用 DS3 以上水准仪建立±0.000 水准点的基础上,用经过校检的钢尺沿边柱逐层上翻,然后以上翻引测到施工操作层,采用标准钢尺在塔吊身上量距传递。
由于楼层层数较多,考虑每五层更换一次标高起始线,该标高经精确测定,以避免累计误差。
4)沉降观测
(A)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在1 层墙柱+0.5m 标高布置9 个沉降观测点(见附图)。
从场地基准水准点 BMO 引测出沉降观测基准点 BM1 和BM2,经过三次以上测量并平差,确定其高程。
(B)沉降观测的方法
该工程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确定按《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表9.5.3 中二等执行,使用DS1 型水准仪,英瓦尺,按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仪器使用定专人,仪器架设位置定点,每次架设位置大致相同,用皮卷尺丈量,前后视距累计差≤3.0m,视线长度≤50m。
观测制度:首层柱子拆模后,进行初始观测,确定 9 个沉降观测点的初始高程,以后随施工进度每三层观测一次各点的高程,计算出各点的沉降值,画出各点的沉降曲线和建筑物的纵向沉降剖面图。
测量误差符合精度要求。